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洪水
干流洪峰已通过王家坝

2007-07-11

  本站7月11日讯 国家防办7月11日表示,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7月11日4时,淮河干流王家坝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29.59米,相应流量8030立方米每秒。目前洪水正在向王家坝下游推进,淮河干流中下游水位快速上涨,各主要控制站全面超过警戒水位,超警幅度为2.05~3.49米。11日12时,淮河干流王家坝为29.55米,超过保证水位0.25米,较今日4时洪峰水位下降0.04米;润河集水位涨至27.79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4米,较昨日12时上涨0.71米;正阳关水位涨至26.30米,超过警戒水位2.30米,较昨日12时上涨0.97米;洪泽湖蒋坝水位涨至13.86米,超过警戒水位0.36米,较昨日12时上涨0.04米。


  为降低下游河道水位,王家坝分洪闸于10日12时28分开闸向蒙洼蓄洪区分洪,分洪流量逐渐加大,最大达1730立方米每秒,截至11日12时,蒙洼累计分洪水量达1.36亿立方米。为提前预泄,腾空库容,迎接后期洪水,入海水道于昨日12时启用泄洪,有效减缓了洪泽湖水位上涨趋势。11日12时,洪泽湖入湖流量11100立方米每秒,出湖流量10900立方米每秒,其中入海水道下泄流量1500立方米每秒。


  7月11日,国家防总对淮河当前防汛抗洪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淮河防总,河南、安徽、江苏三省防指也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三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已紧急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河南、江苏两省抗洪一线指导抗洪救灾工作。为进一步降低淮河干流水位,在启用蒙洼蓄洪区分洪后,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今日上午又相继启用了上、下六坊堤行洪区和南润段行洪区行洪。目前,沿淮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有51.1万人上堤防守,其中安徽省17万人、河南省14.1万人、江苏20万人;共紧急转移人员48.88万人,其中河南9.79万人、安徽34.39万人、江苏4.7万人。


  目前,此次洪水过程已造成沿淮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808千公顷,成灾528千公顷,受灾人口1746万人,倒塌房屋3.1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4.4亿元。截至目前,尚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河南、安徽两省淮河干支流共出现险情224处,其中淮河干流险情35处,支流险情189处,比昨日增加12处,均已得到有效控制。淮河干流主要堤防尚没有发生重大险情。

 

 [背景链接]:1954年淮河流域洪水概况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7月11日

作者:
SRC-68
首页 | 专题头条 | 最新要闻 | 各地讯息 | 一线身影 | 气象预测 | 汛情旱情 | 综合评析 | 聚焦前线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