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制]苍南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的出色答卷 |
|
2007-08-30
|
这是一支由80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组成的队伍,他们或是土生土长的苍南人,或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城市,“为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这么一个共同的念想,他们义无返顾地走到一起。每每台风肆虐,他们总是冲锋一线,报险情,载伤员,听从乡镇指挥,运送救援物资,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狂风暴雨中,他们是一个个流动的蓝色港湾,他们赋予了寻常的出租车最不寻常的含义。或许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记住了他们共同的名字--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
王军:“我们是帮助抗台的,不能给乡镇添麻烦”
8月18日上午,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的60个司机志愿者分成四个分队,驾车从龙港镇出发,前往全县各地正式上岗服务。队员们都穿戴上了雨衣头盔,被派往靠海乡镇的队员还穿上了救生衣,而被派往山区低洼地带的队员则扛上橡皮艇。出发前,队员们还自备了矿泉水和方便面,“我们是去帮助抗台的,不能给乡镇添麻烦。”去石坪乡待命的三分队队长王军这样对记者说。
作为一分队队长,熊显福本来是留在灵溪镇的机动队员,但从18日中午开始,他就来往于浦亭、桥墩、观美、龙港4个乡镇。“在桥墩比较偏远的凤岭村,我们4辆车转移出了150多名群众,还拉了几趟物资。”当晚11时,冒着大雨回来的熊师傅告诉记者,“今天一天大概开了360多公里。”
18日晚9时40左右,雨最大的时候,服务队的2辆车和3名队员,在和浦亭乡驻村干部一起,对已转移地区进行重新排查时,发现一个造在稻田里的简易工棚还亮着灯,大门却用挂锁反锁着,敲了几分钟后,里面的12个工人才开了门。“这里太危险了。”驻村干部劝道,“旁边稻田里的水已经满上来了,夜里说不定就满到床上了。”工人们这才答应转移。
“在转移任务很重的赤溪镇,原先安排的4辆车远远忙不过来,当地不断打来电话要求加派车辆,最多的时候有8辆车奔波在路上。”负责调配车辆的队长张炳钩说。初步统计,19日的风雨之夜,应急服务队共协助转移群众近5000名,运送救灾物资200多趟。
张炳钩:“我们生怕她睡着,一直陪她说话”
8月18日将近凌晨,离9号台风“圣帕”登陆时间还有2个多小时,此时雨下的特别大,风刮的特别响,出租车也在不停的摇晃。刚刚转移好浦亭乡12名工人的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队长张炳钩和副队长熊显福在往灵溪镇方向行驶时,突然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电话“龙港镇有房屋倒塌,快派车辆过去帮忙救助伤员”。灾情就是命令!他们不暇思索立即赶赴现场,并从灵溪、石砰两地调出5辆防汛应急服务队的出租车赶赴现场,随后,会同刚刚在章良村受灾现场抢救完毕的3辆出租车,马不停蹄地赶到徐家庄村的倒房现场,加入到此地的搜救队伍中。由于村口通往倒塌房屋的一公里路仅3米宽,且当时路旁已停了不少前来施救的车辆,给行车速度造成影响,由龙港消防中队指导员潘洪富带领的抢险救援车随后抵达。
时间到了19日的凌晨30分,此时搜救人员察觉到了受困的第一个小女孩的大致方位,但由于施救空间过小,消防中队带来的无齿锯和液压顶杆、扩张器、切割器统统派不上用场,搜救人员只能双膝跪地,用手搬移倒塌下来的水泥板,俯下身子从部分倾斜水泥板之间的缝隙里,利用现场应急灯和汽车灯的光线,确定小女孩的具体位置,很快第一个小女孩从废墟中被抱了出来,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的王军立即从搜救人员手中接过小女孩,驱车急速送往龙港人民医院抢救。
在围观群众急切的目光中,头朝下埋在废墟中的第二个小女孩随即被抱了出来,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的队长张炳钩双手护着小女孩的颈椎,与消防人员一起将小女孩抬上了在路边等候的出租车,“当时小女孩的头就靠在我大腿上,我感到她的呼吸非常薄弱,嘴里时续时断地发出轻微的叫喊‘妈妈’声音,嘴角还向外渗着血。当时我们生怕她睡着,一路上不停地跟她讲话,还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身体,可碰到哪儿她都说‘疼’。”一路护送小女孩到医院的张炳钩这样告诉记者。
在送往龙港医院的途中,司机熊显福开得格外小心。“暴雨打在挡风玻璃上,就像一盆盆水往下浇,能见度最多只有30米。路上和田里的水一样平,只能凭感觉。”。熊显福开得小心翼翼,“我一定要保证安全,否则就都完了。”平时五分钟的车程开了一刻钟,终于到了龙港医院。
司机熊显福送下伤者,回头又往徐家庄村赶。这次,他“严重超载”,中途拉了七个轻伤伤员,有大有小,都是在房屋倒塌时砸伤划伤的。“这个时候,不能超载也只能超载,不能闯红灯,也只能闯红灯,人命关天啊!”
19日早上,熊显福抽空洗了一下车,换下了血迹斑斑的座套。“没想到车里沾了这么多血,好在那个女孩子的命总算是保住啦!”他还说,“我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应该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一些事。台风是自然灾害,需要我们团结互助,共同抵御。”为了安心跑好应急服务车,他把6岁的儿子送到老乡家里,从18日上午到19日晚上,他只睡了四个多小时。
侯百威:“就把我当成是你们镇里的人”
“我手机24小时开机,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就把我阿威当成是你们镇里的人”向霞关镇领导交代完之后,已在当地奔忙了整整一天的四分队副队长侯百威决定先在车里靠一会儿,因为他知道虽然台风已经登陆,但台风警报还没有解除,抗台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这里需要他帮忙的事还有很多。
凌晨6时左右,睡了不到三个小时的侯百威被手机铃声叫腥,电话是镇委书记柯卫阳打来的。“好,我马上到!”当得知澄海办事处街道大面积满水,平均水深达到腰部以上,部分低洼地带的水甚至漫过了头顶,有的村民家一层楼几乎被全部淹没,需要尽快转移,阿威连忙用车上备好的湿毛巾抹了一把脸提神,立即趋车赶到镇政府,陪柯书记一起到山脚下的办事处巡视险情。
车开出一小段,只见路旁一位大约六、七十岁的老头,披着雨衣往同个方向蹒跚前行。他身上的雨衣被翻卷起来紧紧地贴到了身上,整个人被风吹得摇来晃去,根本站不住脚,他试图往前迈步,却是走一步退三步,当时处境十分危险。“书记,我们不能让这个老人再这样走下去”话一说完,阿威就打开车门,用臂弯将老人拥挟着上了车。原来老人是台风登陆前被转移出来的,心里一直放心不下家里的情况,准备回家看看。当车行驶到距离澄海办事处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由于泥石流导致交通中断,阿威只好将车停在原地,与柯书记一起搀扶着老人涉水前行。“那时候真的是狂风加暴雨,路上到处是积水,还有很多山上坍塌下来石头块,从镇政府到澄海办事处不到七公里的路程,就足足开了半个小时。”侯百威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这样告诉记者。
孔万仕:“回家的路我们走了八个小时”
“没事了,大家也都辛苦了,就先回去吧” 8月19日中午,结束了一天一夜的抗台抢险,在马站镇领导宣布待命解除后,四分队队长孔万仕带领着蹲点该镇的9辆出租车踏上了回家的路。可谁也没有想到,原本不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他们竟然走了整整八个小时。
当天中午11时,天空飘着小雨,9辆出租车带着7个回家心切、坚决要求搭乘的乘客出发了。当车队行驶到78省道未到矾山路段时,由于强降雨导致的泥石流阻断交通,无法继续前行,9辆车只好掉头重新返回马站,来回用时一个小时。稍作商议之后,孔万仕一行16人立即决定第二次从马站出发,改走环海公路,途经渔寮、赤溪、中墩、龙沙、大渔、金乡,回到龙港。可路途并没有预想地那么顺利,车刚开出不到一公里,就被告知马站到渔寮这一路段已经满水,漫及车辆排气口,根本没有办法通行。无奈之下,车队再一次“演绎”集体掉头,折回始发地马站。当时,雨水开始渐渐增大,给行车增加了难度。
正当几人为回家无望发愁时,从当地村民那得知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赤溪。下午1:20分左右,孔万仕一行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要开上前去试试。由于很少有车辆通行,一路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他们边移边开,总体上还算顺利。突然,马路中间赫然出现一块巨石,挡在了去路。石块是从山上翻滚下来的,足有一立方米大,少说也有500多斤重。孔万仕下车推了推,根本无法挪动,车上的乘客也赶忙下车帮忙,5、6个人一起顺着坡势,使劲将石块往路边推,好不容易让出了仅仅供车辆通过的宽度。战胜了巨石,车队继续前进。但山坡上大面积的塌方让车队又一次举步唯艰,眼看着翻下山坡就到赤溪了。“路只有3米多宽,再加上连续下了几天的雨,道路非常泥泞,可以说掉头极其困难,平均每辆车进进退退都掉了十几次才成功,大家越开心里越没底,我的车后轮还险些打滑,真的吓出了一身冷汗!”孔万仕想起当时的惊险场面仍然心有余悸。
第三次回到马站已是下午三点,9辆出租车的回家之路又一次陷入了僵局,似乎再也无路可走了。几经周折,其中四辆车已经快没油了,原本没吃午饭的也都饿坏了。几人给车辆加了油,又用自备的干粮简单填饱肚子。期间通过四处打听,有人了解到可以通过福建前岐,再经南宋抵达灵溪。为了吸取了上回掉头的教训,队长孔万仕提议由他与另一辆车一起先去探一下路,其余的车辆留在马站等候消息。途中,由队员徐象队驾驶的出租车开在前面,因后轮打滑溜出车道陷入路旁的黄泥堆里,动弹不得。这时,沿路经过的柳州五凌、摩托车司机都主动上前帮忙助推,一个个被车轮转动时甩出的泥浆溅得满身满脸都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有惊无险,顺利到达前岐。其余的车也随后赶到,好几辆车在经过黄泥路段时,底盘都被夹杂在泥土里的石头刮擦磨损,有的还出现方向机失灵的现象。
待9辆车全部到达前岐时,时间已接近五点。此时,孔万仕一行又被告知前岐通往南宋路段,因中途有一小水库满水,导致道路积水,过往车辆一律改道通行。幸好,再确认高速没有封道后,孔万仕一行得以绕道距离前岐15公里的福鼎,再由分水关处上高速回到苍南。“我到龙港时已经七点,回家的路我们走了八个小时,这一路真是太不容易了!”在向记者讲述完一路的艰辛后,憨厚的孔万仕笑着摇了摇头。
来源:浙江在线 2007-08-29
|
|
作者: |
SRC-5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