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大堤上有个“凌三老”

2007-07-30

    “7月20日下午2点,一接到县救灾指挥部下达的保堤命令,老凌一个猛子扎进洪水中,几秒钟后他从水里探出头来冲着岸上的人喊‘水深一米八,下预置板’。老凌一下发话,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说起老凌,安徽蚌埠五河县朱顶镇的干部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老凌名叫凌以运,今年54岁,被当地干部群众尊称为“老党员、老防汛、老黄牛”,简称“凌三老”。在淮河香浮段第四防守段柳湖村9.6公里长的大堤上,人们更愿意喊他“凌头儿”。

 

    凌以运今年2月刚从朱顶镇人大主席任上调到城关镇工作,组织安排这一调动是为了方便他照顾患多发性肌炎瘫痪在床的妻子。今年7月初开始,蚌埠地区连降大雨,朱顶镇内涝严重,老凌开始坐不住了,他心里牵挂着那9.6公里长的大堤——1991年、1998年和2003年,三次淮河发大水他都在那里指挥调度,确保堤坝没出一点岔子。

 

    “有个事儿跟你商量一下……”看着卧床的妻子,老凌欲言又止。

    “你去吧,我没事儿。”相濡以沫三十年的妻子看出了老凌的心事。

    为妻子请好了保姆,给家里备足了米面,7月10日一早,老凌来到了大堤上。

    “一看见凌头儿,我们心里就踏实了。第四防守段肯定万无一失!”五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胡雁这样描述她当时的心情。

    虽说是不请自来,虽然没安排职务,但一上堤,大家还是听凌头儿的。“这个地方容易渗,这个地方得加厚,那儿有块老树根得及时清除……”大堤上的事儿,老凌如数家珍。

    7月20日被朱顶镇的干部称作“入汛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8时,淮河水位达到18.73米!

    10时30分,香浮段上游的靠山坝和樵子涧分别决堤!

    12时,淮河水位升至18.79米,超过行洪水位0.19米!

    13时30分,柳湖村大堤一处排内涝出水口发生河水倒灌!

    “行洪还是死守?”老凌请示县救灾指挥部。放下电话,老凌立即安排人力往大堤上抢运预置板和沙包——一旦行洪104国道将不保,多年抗洪的经验告诉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行洪。

    “死守!”电话那端五河县县长、县救灾指挥部指挥长胡启望只说了两个字。

    于是出现了开篇那一幕。

    从14时到23时,老凌在水里站了9个小时——靠身体探水深、测流速——凭着多年与洪水打交道练就的绝技,指挥抢险队把出水口封得死死的。

    “惦记家里吗?”记者问老凌。

    “唉,一闲下来就想……”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7月25日

作者:
首页 | 专题头条 | 最新要闻 | 各地讯息 | 一线身影 | 气象预测 | 汛情旱情 | 综合评析 | 聚焦前线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