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边人话台风:是灾害亦是资源 |
|
2007-08-21
|
9号台风“圣帕”来临期间,记者在浙南沿海一带采访当地群众的抗台救灾工作,发现在这些台风经常“造访”的地区,人们看待台风的态度颇为“特别”。在他们眼里,台风不仅仅是洪水猛兽,“抗”好了,它还是一种资源。
“七八九,不自由。”说的是每年夏天,在浙江温州、台州一带,由于台风经常光顾,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不时要受到影响。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其他城市一年12个月时间搞经济建设,而温州至少要拿出三个月防台抗台。”
在温台地区,台风多的年份,政府要组织抗台上十次。台风来临期间,不仅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被迫停止,它的超强破坏力还会直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以8月19号在福建登陆的第9号台风“圣帕”为例,这次台风总共给温州带来了超过10亿元的经济损失。台风期间,总共有14人死亡,1000余间房屋倒塌。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沿海居民世世代代与台风斗,在缺乏政府有效组织的年代,台风一来便哀鸿遍野。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得到彻底改观,由于有了政府的有效指挥,加之防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抗灾经验的不断积累,台风灾害正不断降低。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人也逐渐看到了台风“凶猛”之外的另一面。
“台风是灾害也是资源,关键是能否抗好。”温州市洞头县县长姜才长说。在这个缺水的海岛县,台风“圣帕”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场及时雨。
来自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消息也显示,“圣帕”带来的强降雨有效缓解了浙江局部地区的旱情,一些城市的持续高温天气也被终结。
当然,不仅是能缓解“伏旱”,台风还能带来鱼汛。采访中,温州苍南的一些渔民告诉记者,台风过后,近海鱼类会明显增多。“台风带来的潮水会将海底营养物质搅动起来,吸引来更多鱼群。”渔民们凭经验告诉记者:“台风过后,不少海产品的肉质会格外肥美。”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7年8月21日
|
|
作者:张道生 冯源 |
SRC-1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