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党委书记郭伯权致辞

2007-10-25

    本站10月26日讯    今天上午,首届渭河论坛在西安开幕。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党委书记郭伯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郭伯权介绍了渭河水文化的渊源与传承,分析了渭河治理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他强调,更好的管理渭河,让人水和谐相处,维护渭河健康生命,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血脉,需要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他指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只要我们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更加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更加注重决策的科学民主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更加注重全球与区域水利合作,努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承受能力相协调,就一定能还一个“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新渭河。

 

    致辞全文如下:

 


在第一届渭河论坛上的致辞
(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书记 郭伯权)
2007年10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金秋送爽,气候宜人的美好十月,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时候,我们高兴的迎来了首届渭河论坛的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200位嘉宾和代表相聚秦岭山下、渭水之滨,围绕“渭河水文化”这一主题,研究探讨渭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这不仅对维护健康渭河生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推进陕西乃至中国高泥沙含量河流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作为渭河论坛主办单位之一和承办方,借此机会,我代表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保障,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源,发展之源。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本次大会有一个响亮的主题:渭河水文化。众所周知,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流域内包括了三省13个地区86个县市。渭河在陕西横贯八百里秦川,流经关中五市区,享有“陕西母亲河”和“小黄河”之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渭河流域无疑是“摇篮之宝”、“摇篮之根”。7000多年前,渭河流域酝酿了黄河流域早期文明——大地湾文化和半坡文化,5000多年前华夏始祖炎帝诞生于渭水之滨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3000多年前周王朝繁荣演进,2000多年前成就出先秦统一中国,1000多年前唐文化传遍世界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鼎盛时期。而渭河流域成就的文明所形成的轴线,正是中华文明史的“文化之轴”,华夏文明史册正是围绕这一轴线在翻阅辐射、世代延绵。这也正是我们所理解的渭河所特有的地位和蕴含的非凡身价,也必将成为我们新时期治水治河、发展水利、传承文明的力量源泉。然而,令我们忧虑的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河流人类关系的演变,当前渭河重点治理规划实施步履艰难;水资源的瓶颈制约时日方长;泥沙淤积的难题仍待攻破;下游防洪任重道远;“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四大水问题亟待解决 …… 。这些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重视。


    为更好的管理渭河,让人水和谐相处,维护渭河健康生命,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血脉,需要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首届“渭河论坛”顺利召开,这为一个共同探索流域管理、谋求流域发展、促进流域和谐和提升水文化在流域管理中的作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相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只要我们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更加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更加注重决策的科学民主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更加注重全球与区域水利合作,努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承受能力相协调,就一定能还一个“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新渭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界中,草木山水无言,却总能为我们阐述宽厚不争的“大道”,“奔流不息、不舍昼夜,不择细流、滴水穿石”中蕴藏了如此丰富的水文化和深邃的水哲学。我们也正在这种文化的激励下,以科学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解决渭河流域的发展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0月26日

 

 

作者:
SRC-102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