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黄莉新:科学治淮新实践 励精图治谱华章


2007-11-21

科学治淮新实践 励精图治谱华章
——写在淮河入海水道竣工验收之际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黄莉新


  泱泱淮河,入海为安。百年梦想,今朝实现。兴建淮河入海水道,是淮河流域人民的殷殷期盼,是水利人豪情铸就的造福工程,是治淮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淮河流域历史上曾是富庶之地。1194年黄河侵泗夺淮,打乱了原有的水系,使得淮河失去了直接入海通道,从此淮河流域水旱灾害不断,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主持审查淮河入海水道规划。1991年江淮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太湖的决定》。经过几年的精心筹划,1999年国务院常务会正式批准实施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于1999年1月全面动工, 2003年6月26日全线建成通水,7月2日投入淮河抗洪,发挥了重要减灾作用。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使淮河洪水增辟东流入海通道,有力地保障了淮河下游地区防洪安全,对促进江苏乃至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淮河入海水道——现代水利的成功实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水利部的直接指导下,江苏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按照现代水利的治水思路,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创新建设管理体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打造了一流的现代水利工程。广大水利工程建设者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夜以继日,执着苦干,无私奉献在淮河入海水道工地上,奏响了新时期淮河治理的嘹亮乐章。可以说,兴建淮河入海水道的过程,是不断实践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治淮方略的过程。从流域防洪到洪涝兼治,从被动防御洪水灾害到管理洪水资源,从单纯防灾减灾到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充分体现了现代水利理念指导治水实践的新成果。

  淮河入海水道——淮河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

 

  历史上,淮河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建国以来,江苏先后掀起了三次大的治淮高潮,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大大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随着治淮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怀洪新河的建成,洪泽湖防洪压力增大,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标准的防洪安全保障。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建成,将与淮河入江水道、分淮入沂等工程达标建设一道,使淮河下游地区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渠北地区1700多平方公里的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远期工程实施后,可将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保安问题。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不仅成为守护淮河两岸人民财产安全的生命线,也成为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保障线。

  淮河入海水道——江苏“两个率先”战略的重要支撑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明确要求。我省南北区域差距较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两个率先”的重点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为加快苏北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环境,为促进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加快了全省“两个率先”战略的实施步伐。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不仅仅是一项战略性防洪工程,还可以改善区域引排条件、供水环境和发展航运,更好地综合利用淮水,造福于沿岸人民。工程实施“清污分流”,结束了50多年污水排入总渠、清污混流的历史,总渠沿线几十万百姓从此喝上了甘甜的清水。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随着河道工程的建成,形成了“河成、堤成、林成、绿化成”的总体格局,在江淮大地形成了一道绿色风景带。

 

  “抑洪患而天下平,擒蛟龙而百姓宁”。今天,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以一流的工程质量通过竣工验收。明天,我们将继续发扬治水优良传统,科学调度,强化管理,努力实现工程建设管理“双优”目标,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使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成为经得住时间和洪水考验的放心工程,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为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