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治淮建设情况的汇报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2006年4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3年淮河大水后,党和国家把淮河治理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07年基本建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两年多来,在水利部和流域四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与四省水利部门团结协作,掀起了新一轮治淮高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加快治淮建设的重大决策。
今天,在治淮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关头,水利部召开治淮建设工作会议,非常及时,十分重要。水利部和流域四省政府领导、国家发改委领导莅临指导,并将作重要讲话,进行深入的动员部署,这必将有力推动加快治淮建设。在此,我代表淮委,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治淮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治淮建设进展情况
2003年汛后以来,我委按照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和水利部的部署,紧紧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加快治淮建设目标,全力以赴组织好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步伐,强化监督管理,治淮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
(一)19项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两年多来,在水利部的领导下,我委始终把前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加强协调,与四省密切合作,扎实工作,治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扭转了治淮前期工作滞后的局面。
按照2003年水利部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的安排,19项骨干工程中,需编报17项可研报告,修订1项实施方案,编制28项初步设计报告。截至目前,17项可研报告已全部完成,8项已批复,8项待批复,1项已编制完成。在待批的8项中,淮北大堤加固、沙颍河近期治理、韩庄运河中运河及骆马湖堤防、南四湖湖内等4项工程可研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淮干上中游河道整治补充工程、分沂入沭扩大、新沭河和沂河沭河及邳苍分洪道治理4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送水利部,并经水规总院审查。28项初步设计报告已完成21项(其中16项已批复,5项正在审查),7项正在编制。
治淮新增3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淮干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已完成报部;分淮入沂、入江水道及洪泽湖大堤加固可研已编制完成;重点平原洼地排涝外资项目可研已报送国家发改委,按照利用外资程序要求的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高度重视和支持治淮前期工作,矫勇副部长和主管司局领导多次前来检查督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安排前期工作经费。2004年8月17日水利部专门召开加快治淮前期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前期工作。我委每年初都召开治淮会议,提出年度前期工作方案,逐省逐项讨论落实前期工作安排;建立了我委与流域四省水利厅、中水淮河公司与四省有关承担单位的两级责任体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前期工作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各项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检查督促,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采取集中办公、加班加点、推行勘测设计招投标等方式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成果质量;同时积极配合项目审查审批,做好修订完善工作。通过艰苦的努力,治淮前期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基本满足了加快治淮建设的需要。
(二)治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2003年大水后,以19项骨干工程为重点的治淮建设迈上快车道,一大批工程开工建设或建成。至2005年底,已有怀洪新河续建等5项工程竣工验收;淮河入海水道、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汾泉河初步治理、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4项工程基本完成。2005年,燕山水库、白莲崖水库和涡河近期治理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刘家道口枢纽和湖东堤两大关键工程于200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其它各项在建工程进度也有所加快。
截止2005年底,治淮骨干工程已累计安排投资288亿元(中央198亿元,地方9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中央166亿元,地方73亿元)。
为加快工程建设,加强建设管理,水利部先后印发了《治淮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和《治淮工程建设管理若干规定》,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和资金审计监督。我委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充分发挥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等作用,加大协调,加强管理,推动治淮项目尽快付诸实施;以“三个安全”为抓手,从2004年初开始,在治淮工程建设领域组织开展了“三个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筑牢治淮建设的安全屏障。在与流域四省水利厅充分磋商的基础上,明确各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及审计监督等方面的责任分工;狠抓治淮工程的质量管理,突出抓好项目法人组建、政府质量监督,加强工程关键部位技术检查,严把竣工验收关。我委还建立了质量大检查制度,每年多次组织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活动,及时向四省水利厅通报质量检查情况,跟踪督促整改。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审计监督,促进了治淮建设的健康发展。
目前,治淮工程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工程项目管理不断规范。培育了一批专业性的项目法人承担治淮工程建设,并积极推行代建制试点工作,勘察设计招标投标稳步推进,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科研及模型实验等专项招标投标也开始起步。流域四省已形成了齐抓共管工程质量的良好局面,在建各项目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治淮工程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二、工程建设任务艰巨
虽然近年来治淮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照2007年基本完成19项骨干工程的要求,形势相当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尚有10项在建,1项还未正式开工。从完成的投资看,总体建设进度仅仅过半。治淮工程建设实际进度与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懈。
进入2006年,我委把加快工程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矫勇副部长在我委2006年工作会议上提出“按期实现国务院确定的目标不动摇”的要求后,我委围绕如何实现治淮目标、展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形势,排查问题,提出对策。2月份,我委召开了有流域四省水利厅长及分管厅长等参加的治淮工作会议,及早进行动员部署,逐项倒排工期,研究加快工程实施进度的措施。会议提出“坚持目标不动摇,齐心协力搞建设”。紧接着,根据各省报送的项目安排和预计完成情况,结合治淮工程建设实际,我委提出了基本完成19项工程的实施计划:
(一)13项骨干工程全部完成
入海水道近期、临淮岗洪水控制、汾泉河初步治理、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洪汝河近期治理等5项工程,在2007年底前完成并竣工验收,加上现已竣工验收的5项工程,共10项骨干工程完成竣工验收。
涡河近期治理、奎濉河近期治理、湖洼及支流治理等3项工程全部完成。
(二)6项骨干工程主体基本完成
1、淮干整治工程:淮干整治可研已批9个单项、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或基本完成,补充可研工程完成1/3;淮干整治工程总投资完成73%,土方完成87%,石方完成83%,砼完成90%。
2、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淮干濛洼、城西湖等重要行蓄洪区完成安全建设任务;累计安排投资59%、完成投资38%。
3、防洪水库:燕山水库完成大部分主体工程并截流蓄水,白莲崖水库除泄洪隧洞改建外其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土方完成88%,石方及砼完成95%。
4、东调南下工程:一期工程全部扫尾。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刘家道口枢纽、南四湖湖东堤、湖西大堤加固、韩中骆堤防、新沂河治理、分沂入沭扩大等关键性控制工程,以此为标志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加快新沭河治理、南四湖湖内、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等3项工程建设步伐,但总体进度有所滞后。2007年底续建工程累计安排投资73%、完成投资67%,土方完成75%,石方完成61%,砼完成70%。
5、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主体基本完成,累计安排投资97%,完成投资71%,完成总工程量的60%。
6、治淮其他:直管病险闸坝除险加固基本完成,水土保持、边界水利、能力建设等项目全面实施。
预计到2007年底,治淮骨干工程累计安排投资429亿元(中央304亿元,地方1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98亿元(中央283亿元,地方115亿元),累计安排和完成投资比例分别达到88.8%、82.4%左右,累计实物工程量完成85%以上。
按照上述目标,2006年和2007年投资压力巨大,预计2006年需安排投资计划54亿元(中央41亿元,地方13亿元),完成投资70亿元(中央51亿元,地方19亿元);2007年需安排投资计划86亿元(中央65亿元,地方21亿元),完成投资90亿元(中央66亿元,地方24亿元)。两年共需安排中央投资106亿元、地方投资34亿元。这么繁重的建设任务是空前的,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倍努力,才有望实现预期目标。
三、困难和问题
当前,除了建设任务艰巨和时间紧迫外,我们还面临下列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才能保证治淮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部分前期工作滞后
目前,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落后于计划安排。一方面,由于同时要承担治淮和南水北调工程这两大全国重点水利建设的前期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任务很重,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在审查中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不能及时完成;再加上对前期工作要求的提高,尤其是移民征地前期工作和土地预审工作、环评等涉及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致使部分前期工作滞后。另一方面,审查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前期工作成果审查审批滞后问题突出,这已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治淮建设步伐。
(二)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目前治淮工程实行的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制度,由于市、县级财政普遍较为紧张,导致治淮工程所需地方配套投资到位情况较差,致使一些工程难以扫尾和验收,个别病险水库加固实施多年不能完工,有的项目出现人为压价、征地和移民安置经费不能及时向群众支付等问题,已对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有的甚至影响到度汛项目的实施。
(三)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
目前水利工程征用土地及拆迁补偿标准偏低、标准不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治淮工程建设。随着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以及以人为本政策理念的逐步体现,一些工程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工作难度加大,有的工程施工环境长期不稳定,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总体来说,治淮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市、县项目法人组建及管理不规范;少数项目招投标工作存在违规操作等现象;个别工程发生挪用建设资金等问题;有的片面追求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有的项目法人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方面存在随意性,项目重大设计变更及预备费动用未报先行,造成既成事实后再补报手续,给工程的建设管理带来很大被动。
(五)一些省界工程有待进一步协商推进
19项骨干工程中大部分项目涉及省际水事关系,出现一些利益上的矛盾和纷争是在所难免的。经过协调,其中多数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和逐步实施,得到妥善解决,实现了共同发展,为民谋利。但也有少数项目,虽经各级多方协调,效果仍不明显,致使工程至今不能顺利实施发挥效益。这种状况与加快治淮建设的形势和要求是极不适应的。
四、几点建议
针对加快治淮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为做好攻坚阶段的治淮工作,我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治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力度
从现在到2007年底,治淮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是治淮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恳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中央主管部门和流域四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治淮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治淮,切实落实工程所在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对治淮建设的协调和督导,及时协调和解决前期工作建设用地、移民安置等重大问题,推动和督促工程建设加快进行。
(二)尽快全面完成前期工作,加快项目立项审批
我委和流域四省要尽快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剩余前期工作,确保前期工作的质量,突出抓紧做好移民征地前期工作和土地预审工作。另外,尽快组织完成治淮新增3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包括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前期工作要满足世行要求。请求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继续加大对治淮水利前期工作经费的支持,除在前期工作投资计划中安排外,采用2004年的办法,在已落实的工程年度基建投资计划中专项安排,进一步推动治淮前期工作步伐。
治淮19项骨干工程需要的17项可研目前有8项待批,28项初步设计有5项待批。恳请主管部门加快审查审批工作,我委和流域四省水利部门应积极配合审查审批单位,及时做好修改完善,争取今年汛前完成这些项目的审批,以便汛后立即全面开工建设。
(三)精心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当前治淮工程面广量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我委要继续充分发挥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等作用,希望各省水利厅要切实管好本省治淮工程。各级主管部门要抓好项目法人的组建,加强项目法人和现场管理力量,强化对项目法人的监管,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对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管理的检查监督,要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定期督查制度和建设情况通报制度。各项目法人要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和管理水平,以加快建设为首要任务。要切实打破行业界限,打破地区保护,广纳社会资源参与到大规模的治淮建设中来。要合理组织施工力量,尽快扩大工作面,加快建设进度,尤其是河道堤防工程,尽早全线开工、全面提速。要严格执行水利部印发的《治淮工程建设管理若干规定》和《治淮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规章制度,切实落实“三个安全”各项保障措施。对重大设计变更及预备费动用等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报批。要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活动和破坏水利工程的违法行为,保护治淮工程安全。总之,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项目主管的职责,精心组织,全面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四)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
据测算,要完成预期建设目标,今明两年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分别需安排地方配套投资8.8亿元、11.7亿元、7.3亿元、6.3亿元,从目前治淮工程地方配套投资落实情况看,估计难度很大。特别是治淮工程相对集中的地区,地方配套投资、尤其是市县两级配套投资困难。建议流域四省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加大省级配套投资比例,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地方配套投资与中央投资同步、及时、足额到位,以满足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做好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实现加快治淮建设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及移民安置条例,以利于及时解决征地和移民问题。建议各省政府进一步协调土地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办理土地预审、土地征用等相关手续。要落实工程所在地政府的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责任,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当前要立即着手进行今年汛后开工项目的移民征迁准备工作,更要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避免因移民征迁工作不力造成工程停工或实施困难。
(六)进一步弘扬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的精神
虽然淮河流域水系复杂、水事矛盾客观存在,但多年来各省之间坚持顾全大局、团结治水,使治淮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在新一轮治淮高潮中,我们更需要增强大局意识、更需要团结治水,只有通过加快治淮才能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与矛盾,共同发展,区域的共同利益在于治淮的整体推进。请各省的同志们一定要加强沟通,相互谅解,相互支持,避免在枝节问题上争执不休而贻误大好时机。我委将继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做好协调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促进新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实施。
最后,感谢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流域四省政府对治淮工作关心支持,感谢四省水利部门长期以来的通力合作。我相信,按照本次会议精神和部署,通过我们真抓实干,一定能够实现加快治淮建设的目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