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亚非 孙录勤 李长德
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不同程度受灾。长江水利委员会高度重视,迅速反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紧急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长江委主任蔡其华赶赴现场,援派专家及工作人员110余名,捐款280多万元。全委上下全力以赴,投入到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攻坚战之中。
紧急部署 分秒必争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正在出差参加长江防总指挥长会议的长江委主任蔡其华立即打电话回汉,要求尽快作好相关工作。根据蔡主任的要求,长江委副主任、委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钮新强5月12日下午立即召开委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紧急会议,布置震后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5月13日上午,国家防总召开地震灾区防洪工程安全情况会商会议,长江委作为分会场,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长江防总办主任、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在会后就长江委抗震救灾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
5月14日上午,根据蔡其华主任要求,长江委副主任熊铁主持召开长江委抗震救灾情况通报会,再次部署近期抗震救灾工作。14日下午,长江委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立,长江委主任蔡其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委副主任熊铁、魏山忠、钮新强任领导小组副组长。
5月15日下午,长江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按照《关于组织长江委干部职工向四川汶川灾区捐款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委科技大楼一楼举行向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捐款仪式。委纪检组长陈飞出席了捐款仪式。
5月15日晚,蔡其华主任从长江防总指挥长会议地点直飞四川。抵达绵阳后,立即召集长江委先期到达灾区的专家组成员,听取专家组工作汇报,了解有关水库、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和堰塞湖出险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蔡其华强调,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和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部署,切实加强对震损水利工程和堰塞湖的排查分析,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和措施,全力以赴协助灾区做好水利工程的抗震救灾工作。
5月16日,蔡其华与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四川省人大副主任郭永祥等乘米格17直升飞机查看了北川县堰塞湖险情。5月17日,蔡其华驱车前往位于都江堰上游距汶川县17公里的紫坪铺大坝查看。
根据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要求,四川、重庆、湖北三省市水利抗震救灾技术指导工作由长江委负责。连日来,长江委领导熊铁、陈飞、魏山忠、钮新强分别主持了长江委抗震救灾多次紧急会议,对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熊铁指出,抗震救灾是当前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保证震损水库、水电站、堰塞湖、堤防、淤地坝、涵闸等安全度汛和防范次生灾害,是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委要一盘棋,统一应对,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各单位领导要坚守岗位,技术专家要随时待命,在水利工程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长江委的技术优势。针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险情,熊铁要求有关单位全力以赴,做好震后监测预警工作。
陈飞指出,长江委人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实际行动,让灾区人民感受到水利职工的爱心和温暖。
魏山忠要求长江防总办、水文局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加强雨水情的监测预报,尤其是长江上游地区及灾区附近雨水情的预报工作。
钮新强要求各单位要及时了解本单位在震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和工程项目、设备设施财产的受损情况,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安全度汛。
与此同时,长江委中央防汛物资仓库紧急调运救生衣2万件、小型发电机20台、照明灯200盏、电缆40盘、便携式查险灯500只,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并派出38辆越野车开往成都。车辆所载抗震救灾物资包括帐篷13顶,安全帽、雨靴、作训鞋、手电筒等130套,雨衣、蚊帐等140套,感冒片、清凉油、创可贴等常用药品50份,还有大量的绷带、胶布、纱布等。
科学救灾 专家驰援
为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长江委发挥技术优势,及时派出专家参与救灾工作。5月12日傍晚,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长江委、长江防总紧急研究,决定立即派出江务局副局长王威、江务局副处长洪卫两位专家,陪同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李坤刚一行,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四川开展水库险情排查和抗震救灾。
5月12日晚23点,长江委选派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启贵,设计院教授级高工马贵生、陈敦科4位专家,立即启程奔赴四川灾区前线,参加抗震救灾技术指导工作。
5月15日晚,以长江委副总工夏仲平为组长的7人抗震救灾工作组,星夜疾驰重庆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长江委专家察看了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受损水利工程,详细了解了水利设施受损情况,现场指导地方抢险救灾。专家组睡地铺,吃饼干和方便面,徒步6小时察看堰塞湖险情。经查勘发现,位于涪江支流茶坪河上的堰塞湖,因地震造成滑坡体堵塞河道,威胁上下游1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县五一水库、丰收水库,江油市元门水库、向家沟水库,垫江县红旗水库出现了大坝溢洪道裂缝、坝肩发生滑坡、坝体渗漏等不同程度的险情。水富县和绥江县的部分小型水库、堤防和人饮工程也有不同程度的毁损。
针对上述险情,专家组分别提出了应急抢险措施,并要求降低水库运行水位,确保安全度汛。特别是堰塞湖、红旗水库险情,专家组要求地方加强观测,及时疏通河道,同时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5月16日,长江委再次派出长江委副主任杨淳等约50名技术专家赶赴四川省,参加水利部抗震救灾6个工作组、3个专业组,协助当地做好水库、水电站等震损水利工程和堰塞湖的抢险工作,防止和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5月17日,长江委副主任钮新强率长江委抗震救灾专家抵达重庆,立即对巴南区、万州区震损水利工程展开险情排查、分析工作。
全委同心 众志成城
连日来,长江委各部门、各单位立即行动,积极响应委党组的号召,全力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委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24小时值班,没有公休日。及时按照上级要求,协调全委抗震救灾行动,密切联系前方各专家组,做好宣传报道和后勤保障。
长江委建管局5月13日召开地震救灾工作动员会,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入抗震救灾相关工作。该局副局长宛明等专家已赴灾区参与指导救灾工作。
长江委江务局局长史光前、副局长王威等3人前往一线开展抗震抢险工作。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洪一平参加了专业组救灾工作。
水文局及时成立抗震救灾工作组,5月13日起开始24小时值班,并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紧急布置震后安全生产工作。水文局要求距离震中相对较近的上游局搞好安全生产,加强灾区附近水雨情的预报工作,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水文局局长王俊等十余名水文专家,赶赴灾区。
长江科学院一方面迅速联系该院在相关地区的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一方面紧急动员专家和技术人员做好随时投身救灾工作的准备。目前,已有十余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赶赴救灾一线。
长江工程建设局副局长洪议学等4名抗震救灾专家已奔赴四川省地震灾区,协助开展救灾工作。
长江设计院除抽调坝工、地质、抗震、防渗、安全管理等专业27名专家前往一线。
长江委工程建设监理中心有绵阳武都引水、平昌双滩水电站、平昌凤滩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监理部位于四川境内,灾情发生后,中心领导通过各种渠道与各项目监理机构取得了联系,并要求各监理部(站)积极配合做好当地政府和项目业主组织的各项抗震救灾工作。
此外,长江委规计局、水土保持局等各个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各尽所能,全面开展巡查、监测、应急防范等工作。
奉献爱心 踊跃捐款
在这次救助汶川大地震捐款活动中,长江委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主人翁精神,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捐款速度之快,捐款范围之广,捐款数量之巨,均创长江委新高。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大家在感到余震的同时,都为灾区担忧。当知道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后,大家都为震级所震惊,心都揪了起来。当天就有许多同志打听如何为灾区捐款。13日,委办公室、长江工会及时组织向灾区捐款活动。一时间,各单位职工纷纷解囊,捐款象雪片一样迅速汇集起来。委领导带头,职工紧紧相随,离退休职工也不甘落后。很多同志出差在外,都及时打电话要求代捐,回来补上。一些家庭困难的职工,也踊跃捐款。爱不分尊贵,爱不分大小,汇集起来就成了惊人的力量。截至5月18日,长江委职工个人捐款已达280多万元。长江委许多干部职工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捐款捐物和献血。
天灾无情人有情,捐款表达了爱心,爱心把大家凝聚在了一起,增强了团结和力量。长江委职工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