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防办防汛一处处长尚全民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尚全民,是国家防办防汛一处处长。
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马上给四川打电话了解灾情。因为就在去年,普洱6.4级地震造成了93座水库和2.5万处水利工程出险,汶川可是8级强震呀!然而,无论手机还是座机,忙音,还是忙音!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直到晚上11点左右,我在忐忑不安中回到了家中。
时针指向13日凌晨3点15分,突然,我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值班同事告诉我,地震灾区已有200多座水库出险,不少河流被山体滑坡阻断,死亡人数已超过8000人。陈雷部长第一时间从国外打回电话,对水利抗震救灾进行部署,鄂竟平副部长连夜召集紧急会议,矫勇副部长、刘宁总工已紧急赶赴灾区,防办3个工作组乘13日最早的航班出发。我再也坐不住了,立即赶到办公室。就这样,紧张的抗震救灾拉开了序幕。
面对突如其来的震灾,首先要迅速了解灾情,只有情况清,才能措施明。然而,交通受阻,通讯中断,余震频发,基层水利职工受灾严重,北川县防办6个人只幸存2人。信息传递极不正常。13日11点,我们与地震灾区五省市的视频会商正在紧张进行,四川省传来图像,在屏幕上显示的是空空如也的会商室,只有吊在半空中的管线和墙上的裂纹,昭示着这里曾经遭遇了强震的袭击,曾在这里辛苦工作的人们,此刻正在躲避余震的威胁。灾情险情统计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一边尽力了解情况,一边迅速整理有关资料,14日一早就把四川全省水库的概况,以及所有大型水库的基本信息整理成专题材料,紧急报送领导参阅。
震情仍在发展,灾情仍在加剧,工作任务在不断加重。16日,防办进一步整合力量,打破处室界限,成立信息宣传组和工程组,我担任工程组组长。我们迅速在工程组下面设立堰塞湖、水库水电站、堤防和综合动态4个专业小组,7个处室的人员统一调配,大家立即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作为工程组的牵头人,我既要随时掌握全面的震情动态,又要协调各小组的工作,还要和大家一起起草文电和材料,分析研判数据信息。地震共造成2473座水库、822座水电站出险,899段堤防震损,规模大的堰塞湖就达35处。一处险情就是一处隐患,就是一分威胁,就是一分责任。我们必须对每处险情的基本情况、危险程度,责任制和监测预警措施是否落实等等,逐一了解、统计、分析,判断。为了核实一个数据,有时辗转曲折,把电话打到县市询问。随着灾情统计的深入,堰塞湖险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紧急。我和堰塞湖组的10位同事废寝忘食,设计制作了大量表格,对四川34处堰塞湖分门别类,随时统计更新各项数据,分析研判险情危急程度。每天,除接收前方的信息外,我们还汇总分析总参、空军、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等10多个单位送来或传来的各种卫星、遥感和航拍信息,并及时通报前方参考。同时,会同水科院减灾所,及时将堰塞湖数据输入三维电子江河系统,制成高质量的图纸,供部领导决策参考。一天,我们发现地方制定的堰塞湖除险方案中,有4处位置及措施与我们的分析判断不吻合,我们立即查找各种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比对、佐证,把结论马上反馈给前方。第二天,地方派专家进行了空中查勘,证实了我们的判断,保证了工程除险的顺利进行。
唐家山,这个因堰塞湖而一夜成名的地方,对广大水利人来说则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我们肩负着国人的重托和期盼。5月15日,遥感资料解译显示唐家山形成了特大堰塞湖,但各方估算的蓄水容积从数百万方到4000万方不等,共同的一点,就是上游淹没范围在迅速增加,危险性在迅速增大。然而,由于客观条件恶劣,组织多次现场勘查均未成功。5月17日下午2时50分,北川县城的救援工作正处在关键阶段,堰塞湖要垮的消息不胫而走,成千上万的救援人员及灾民紧急撤离。我们迅速了解后证实为谣传。但形势确实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5月19日深夜,防总会商室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来临前的紧张气氛。晚10点10分,刚从四川抗震救灾一线返回的陈雷部长,从机场直奔会商室,即与在家的鄂部长、张组长、周部长、胡部长和各司局及有关单位的领导们一起,专题研究唐家山。时间在忙碌中已悄悄地到了20日早晨6时,有关情况已紧急报国务院前指,决战唐家山拉开了序幕。
接到我部的紧急报告后,回良玉副总理批示同意我部建议,各项应急处置工作随即全面展开。5月26日晚8点,抗震救灾例会正在紧张进行,我们接到国办紧急通知,要求我部第二天向国务院作堰塞湖处置情况的专题汇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紧急行动,分头准备,连夜制作了高质量的航拍图和施工方案图。鄂竟平副部长逐一审核汇报材料,一直工作到凌晨。经过大家的努力,保证了第二天的汇报效果。我和几位同事则又度过了一个无眠夜。
会商,是我们工作很重要的环节。从13日开始,每天至少2次会商,最多时一天4次。据初略统计,关于水利抗震救灾的会商及会议达100余次,仅防办就编写抗震动态55期,发出各类电报和公函80多件,最多时一天10封明传电报,起草了4次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汇报材料,为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和2次网络访谈提供素材,每日3次向部办公厅报送有关信息。这一组组数据,浸透着我们全体同事的辛勤与汗水!
抗震救灾尚在继续,南方洪水接踵而来。5月27日开始,不期而至的4次暴雨席卷南半个中国。暴雨如注,洪水迸发,河流猛涨,珠江流域全线发水,湘江、赣江纷纷超警,防汛抗洪压力骤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要求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防汛抗洪,两手抓、两不误。国家防总紧急启动Ⅱ级响应,防办紧急调整人员,成立长江组和珠江组,积极迎战两江洪水。虽然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历时长、量级高,但由于超前部署,超常规安排,灾情相对小,使人员伤亡大大减少,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5月12日到6月20日的近40天里,我和同事们日夜紧张地工作。尤其是最初的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3点钟以后休息。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山河同悲,日月同哀。13日以来我第一次走出办公楼,呼吸到外面的空气。于无人处悄悄擦干泪眼,我又投身紧张的工作中。有一天,我爱人打电话,说女儿睡觉前大哭一场,我问为什么?原来,近20天来,我只回家2次,都是在夜里12点钟以后,然后一大早又匆匆赶回单位,孩子一直没有见到我,我也没空打电话给她。她知道我的工作与地震有关,有点担心。但是,她不知道,我只是在后方和大家一起做些平凡的事,没有凶险,没有饥饿,而深入抗震救灾一线的领导和同事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余震,踏泥泞,顶酷暑,餐无定时,居无定所。在我们防办,有12人深入灾区,5人长期坚守在一线。还有的同事因工作无法顾及儿子的高考,有的同事从党校紧急赶回。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一切为了灾区人民。
这个特别的5月,汶川之伤,国家之殇!而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中华儿女展现出的大灾大爱、众爱无疆的民族情怀,顽强不屈、奋勇抗争的民族性格,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民族凝聚力,令世人震惊和感动。我有幸与广大的水利人一起,用实际行动诠释"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这段难忘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