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怀宏——让生命之水长流
|
|
2008-07-22
|

陕西省宁强县水利局局长张怀宏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张怀宏,是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水利局局长。
2008年5月12日下午,我正和几位乡镇领导商量人饮工程建设上的事,突然房屋一阵剧烈抖动,使人坐立不稳,顿感天摇地动。我意识到发生地震了,立即组织大家迅速撤出办公大楼,很快就得知紧邻我县的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强地震必然会对水库、供水管道等水利设施造成破坏,如果出现险情,后果将不堪设想。县委县政府紧急会议后我当即决定成立三个工作小组,迅速分赴各乡镇,开展查灾抢险工作。
余震仍在继续,灾情还在扩大。自来水公司四号井抽水设备严重受损,房屋多处裂缝,随时可能坍塌,供水管道多处爆裂,整个县城供水瘫痪,4万多群众吃水告急。恢复县城供水不容缓。我立即带人赶赴现场,只见变形的机房里机器已偃旗息鼓。"让我去"这时,自来水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田晓春站了出来。我知道抢修机器那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万一发生意外,我怎么对得起朝夕相处、亲似兄弟的同事,又如何向他家人交代。见我犹豫不决,老田就拎起工具包冲进了机房。我一边和大家忙着加固机房,一边默默的祈祷"让余震来得慢一点、轻一点"。"给电,推闸"随着老田一声大喊,抽水机欢快的转了起来,清澈的水流喷涌而出,在场的人激动的喊出了声。下午5点,地震发生两个半小时后,县城供水就恢复了正常。看着哗哗流淌的水流,想着受灾群众又能吃上的自来水,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晚上12点多,我将水利设施受损情况向县上领导汇报后,才意识到自己还不知道家人的情况。当妻子告诉我:老人和孩子都好,让我不要操心,并一再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时,我感动的只想落泪,我不知道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人愈挫愈勇,连一个柔弱的女子都变得如此坚强。
第二天清晨,我便带领技术员到各乡镇核实灾情。我们宁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高路远,道路崎岖不平。强地震造成道路多处塌方,车辆无法通行,我们就冒余震、翻高山、爬陡坡、淌河水,徒步前行。沿途看到的是,一片片倒塌受损的房屋、一批批无家可归的群众、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声、一根根折断倒伏的电杆、一条条山石塌方堵塞的公路。所到村镇,水塔蓄水池不是倒塌,就是倾斜裂缝;自来水管不是爆裂,就是挤压变形;水库不是坝体裂缝,就是塌陷渗水,巨大的灾情、悲惨的景象令人震惊、催人泪下。强震造成了青东、青西等五座水库和胡家湾塘坝坝体裂缝;石关门等四座水库出现坝脚渗漏。
面对险情,我立即决定对所有出现险情的水库、塘坝采取降低水位、空库运行;按预案将300多名受到威胁的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落实水库监测人员,驻坝巡堤,实行24小时监控;在现有通讯的基础上又为每个水库配备了卫星电话;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做了汇报,争取上级支持。同时迅速组织人力机械,克服困难,对险段日夜紧急进行加固处理。
5月27日我县青木川镇发生5.7级地震。29日全县又普降中到大雨,水库险情进一步加剧。特别是由于余震破坏、雨水浸泡,使小堰沟水库坝体裂缝不断加宽延长,宽度由5毫米一下子增加到15毫米,水位很快接近坝顶,一旦发生垮坝决堤,将会给下游数万群众带来惨重的灾难。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我当机立断,立即召开党员大会,号召所有党员干部冒雨紧急赶赴抢险第一线,誓与大坝共存亡。在场所有同志的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没一个人退缩,没一个人有怨言,没一个人讲条件,没一个人讲困难,都说,"干水利的,不把水弄利索,对不起这个称号"。
晚上9点,大雨仍在继续,险情还在加剧,抢险物资一到,我就扛起防水布率先冲上坝顶,同志们也争先恐后冲上了危机重重的水库大坝,我们排水、抽水一齐用,填缝、铺布一起上,争分夺秒地展开了大坝保卫战。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泥水中我们不知摔倒多少次,但没有一人离开岗位,没有一人喊苦叫累,没有一个人畏缩不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力拼搏,水位终于降了下来,险情解除了,望着给大坝披上的"五彩雨衣",同志们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危难时刻,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赤胆忠魂。
在抗震救灾最紧张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整天担心的是震损水库的安全,心里想的是受灾群众有没有水吃,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全局干部职工不分白天黑夜,主动放弃双休日,没有人请过一次假,同志们恨不得把一天当两天用,只盼着能长出三头六臂。有的同志病了,把药揣在衣袋里;有的同志家中房屋倒塌了,顾不上回家看一眼;有的同志父母伤病住院,也顾不上床前尽孝。副局长王如彩,体重不足50公斤,但总是冲在抢险队伍的前面,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单薄的身影。他的儿子面临高考,他硬是没来得及问上一句。这就是水利人,用自己无言的行动诠释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
震后,我们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作为首要任务。受灾群众搬到哪里、安置点建在哪里,我们就把自来水拉到哪里。10天时间,我们在全县安装临时供水点100多处,仅在县城就为避险群众安装供水点25处。时值"三夏"农忙,我们又组织抢修突击队,日夜奋战,抢修受损渠道、抽水站,放水灌溉农田6万多亩,及时保证全县插秧用水,为大灾之年夺取秋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5月30日,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宁强视察抗震救灾工作。在金山寺村的集中安置点上,当他得知受灾群众都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没有发生次生灾害时,总书记满意的频频点头。没有鲜花、没有奖励、没有荣誉,却胜似一切。总书记满意、群众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就是对我们的最高评价,就是对我们的莫大安慰。
让生命之水长流。作为水利人,今生我无怨无悔!
|
作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