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工作组组长、国家防办副主任李坤刚
各位领导,同志们:
5月12日汶川的强烈地震,导致绵阳市形成很多堰塞坝,特别高、特别大、也特别危险。"极高危险级"的"唐家山堰塞坝"在绵阳市。"高危险级"的"肖家桥堰塞坝"和"老鹰岩堰塞坝"在绵阳市。
四川省60%的"中危险级"堰塞坝在绵阳市。因此,摸清堰塞坝情况就成了绵阳工作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我们踏勘堰塞坝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心,也有被困山中出不来的无奈。几乎每次踏勘都是一次历险,几乎每次行动都是一次考验!
我们十分幸运,刚到绵阳市就体验了爬上堰塞坝的喜悦!
5月12日地震时,我正在湖北省处理一起煤矿透水淹井的事故。地震刚发生,就接到了部里通知,和长江委几个同志立即赶赴四川省,查看震损水库,参加抗震救灾。
13日上午,在从重庆赶往紫坪铺水库的途中,突然接到前方领导小组通知,让我们紧急赶往绵阳市晓坝镇,查看肖家桥堰塞坝。
肖家桥堰塞坝,高60多米,横断茶坪河,截断河水下泄,上游水位噌噌地往上涨,淹没上游村庄,直接威胁下游10多万人和一个重要单位的安全。
强烈的地震,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滑坡塌方一个接着一个,道路中断,通信中断,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省市已接连派出几个工作组都没能爬进去,情况不明,摸清肖家桥情况十万火急!
险情就是命令,我们二话没说,当即转向,直奔绵阳市。
到达绵阳市时,天色已发暗,我们心中着急,这里的天怎么黑得这么早?山高坡陡,路远雨急,情况不明时最怕冒雨走夜路。去晓坝镇还有几十公里,从晓坝镇去肖家桥还要再徒步走10多公里乱石山路。当天的时间已经不够了,只好改为查看震损的水库。
进山容易出山难。为了确保白天能走出来,第二天5时左右我们就出发了。天仍然下着大雨,绵阳已断水、断电,我们没有洗脸、没有漱口、也没有吃饭,直接乘车赶往晓坝镇。
快到晓坝镇时,路越来越难走,两边的民房全部倒塌,一些灾民仍守在房屋废墟旁边,舍不得离开。一天多了,他们粒米未进,滴水没喝。这里就在茶坪河边,如果上游堰塞坝溃决,他们将再次受灾,甚至生命不保。看着他们那种对家园的热爱、留恋难舍、难分难离的情景,我们心中涌起了一个念头:冲进去,爬上去,无论如何也要弄清堰塞坝情况。
道路中断,车辆受阻。我们胡乱吃了几片饼干、喝了几口矿泉水,换上雨衣,顺着茶坪河右岸向上游走去。
这里原来的路没了,不是被滑坡堵死、就是被满地的石头和倒伏的树木卡死。我们只能在石头或倒伏的树木之间穿行、爬行、手脚并用。一些滑坡体从山顶一直延续到河边,很陡、很滑、很松散,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去。大家一路下来,一身水,一身泥,一身的疲惫。
我们连滚带爬走了8公里,在距"肖家桥堰塞坝"还有2公里时,前边的路完全堵死了。还好,附近有一小块稍微平坦的开阔地,我们正准备稍事休息,再向前最后一拼时,左岸山体发生了猛烈崩塌,碎石象炒爆米花一样噼里啪啦地蹦落下来。万幸,我们此时恰好在河的右岸,相距较远,没人受伤,但强烈的崩塌让大家亲身体验到了巨大的震撼。
看着前面被堵死的山道,一些体弱的同志实在迈不开脚步了,只好在原地等待,眼巴巴地看着我们继续向前。大家互相帮助、手脚并用、不时传来相互提醒的声音:"小心左边"、"注意头上"。看着大家如此艰难地爬行,我几次想减少去现场的人数,防止发生意外,但下游灾民的处境在我们心中仍历历在目,此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让灾民雪上加霜,一定要弄清堰塞坝情况,一定要爬上去,坚持,再坚持。
一步、一步,一尺、一尺,我们终于爬上了"肖家桥堰塞坝"。一个个开始欢呼,开始喊叫,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然而,就在我们喘息未定、正准备测量时,一次强烈的余震突然发生了。右侧山坡上的碎石哗啦啦地滚落下来,大家一下子变得无声无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情各异,谁都没有说话。但是,我们心里非常清楚,苍天保佑我们啊!如果余震早几分钟发生,如果我们晚几分钟上来,如果我们正在路边滑坡体上穿行,·····,将会发生什么呢?
40分钟后,肖家桥堰塞坝的情况基本查清了,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走上了返回的路程,道路依然艰难,山坡依然陡峭,但此时此刻脚下的路好像已不那么难走,感觉轻松了许多,返回的速度也好像快了许多。
然而,在走到距停车点不到2公里时,一个人停了下来,紧接着一个个都停了下来,走不动了。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还是石头,一个接一个一屁股坐了下来,一下儿都懒得动弹。
难怪如此,像这样的山路,我们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走过。
望着高耸的山坡,看看满地的落石,再看看那飘浮不定的浮云,仿佛山又在摇晃,仿佛大地又在颤抖,仿佛山上的石头又在滚下来。不知谁叫了一声:"危险,快走"。大家一骨碌爬起来,瞬间忘记了疲劳,谁都不敢再多停留,再次匆忙踏上返回的路途。
17时左右,我们抵达绵阳市,在外整整1天,往返11个多小时,累惨了,但成功登上了肖家桥堰塞坝,心里却乐滋滋的。
我们十分痛心,没能登上唐家山堰塞坝,却有一位同志遇险受伤。
唐家山是一座让人望而却步的堰塞坝,简直就是无路可上,但它直接威胁着下游几十万民众和大批抢险部队的安全。查清情况,万分紧急!
绵阳市和四川省一个接一个派出多个踏勘组,一个接一个带回了令人沮丧的信息,没有路,上不去,情况不明。
15日深夜,前方指挥部决定:派15个战士护送绵阳工作组前去,每2个人护送1个人,查清"唐家山堰塞坝"情况。
我们立即彻夜研究,到16日凌晨3时左右才确定了踏勘的具体方案。去的人太多容易发生危险,攀登陡峭的山坡需要特殊的专业知识,考虑再三,我们决定带2个向导、3个战士、4个登山运动员志愿者一同前往完成踏勘任务。
为争取时间,我们选择了最短的行走路线,在湔江干枯的河道内向上游走去。如果此时堰塞坝突然溃决,我们将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但为尽快查清情况,我们已顾不了那么多,豁出去了。
走到北川县城附近,我们须跨越一座摇摇欲坠的铁索吊桥。两岸的桥头堡已明显错位,随时都有垮塌倾倒的危险;桥面已严重变形,另一端高高的翘向天空,翻过之后则是一个陡坎,迅速下落几米,很光滑、只能用脚尖踩着横过来的栏杆慢慢地往下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危险的很。
来往行人已多次受伤,部队同志控制了吊桥,不让行人通行。我们说明了执行任务情况,部队同志给予放行,但每次只让1人过桥,前面的1人过去后才放后面的1人上去。
在吊桥末端,地盘狭窄,几乎没有2人同时立足的地方,大家很难伸手相助。我们每个人都格外小心,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下滑行。突然,一位同志一脚踩空,啪的一声仰面跌了下来,腰部扭伤。大家迅速围拢过来,将他轻轻扶起。慢慢活动活动,感觉还行,似乎没有造成严重伤害。
但前面的路途还很遥远,更加艰险,虽然他个人一再坚持随队前去,我们却没有办法在山坡上照顾一个伤员,只好派一位同志将他先行送了回去。
翻过一道堰塞坝,上游已有积水,我们改变方向,爬上了右侧的山坡。登山运动员负责开道和断后,几名战士夹在我们中间负责保护,一步一步艰难地在山坡上、在树丛中摸索前进。
苦竹坝电站就在眼前,距唐家山堰塞坝已不很远,眼看着胜利在望,几个登山运动员却停了下来。他们望着上游的山坡一齐发呆,陡峭的山坡上到处是细小颗粒组成的滑坡体,一个挨着一个,不时有石头从上面滑落,滚到不知深浅的河水里,噗咚噗咚的声音时断时续。他们把我拉到身边,小声说:实在过不去了,还是返回吧。
就这样,我们付出了一个同志受伤的代价,在外整整一天,吃了一块面包,喝了2瓶矿泉水,5时左右出发,18时左右返回,历时13个小时,还是没能爬上唐家山堰塞坝。
回到绵阳市时,一个个累得都快爬不起来了。
我们十分无奈,踏勘老鹰岩堰塞坝被困在高川乡4天4夜。
在这4天4夜里,水利部、四川省、前方和后方的同志们为我们的安危牵肠挂肚、万般揪心,采取了大量营救措施,终于使我们14个同志乘直升机飞了出来。
其实,踏勘堰塞坝只是抗震救灾工作的一部分,其它方面的任务更重。仅震损水库一项,绵阳市就需核查216座之多。其中有"溃坝危险"的水库56座,有"高危险情"的水库130座。按照规定,必须一座一座逐一核查,并确定险情等级。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我们绵阳工作组16位同志昼夜加班加点,人手还是不足,幸好其它兄弟组及时增援,派出很多同志到绵阳参加会战,我们才圆满完成了任务。
现场踏勘和核查的任务虽已结束,后续的排险任务更重,安全度汛压力很大,我们将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大家一起全力做好有关工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