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 构建现代水利——浙江水利服务民生迈出坚实步伐
——浙江水利服务民生迈出坚实步伐

2008-01-22

  新年伊始,盘点2007年浙江水利成就,亮点耀人:

  在抗御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省时间最晚并影响范围广、登陆后滞留境内时间长的“罗莎”强台风中,实现了人员的“零死亡”;

  又有305万农村人口喝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又对404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并完成201座;

  又完成了3510公里河道及农村河沟的整治;

  …………


  一项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及生产能力的民生工程,在这一年里得到了既好又快的发展。是什么力量推动浙江民生水利建设在一年里就取得这样的成绩?

达成共识,强化责任

  盘点浙江水利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确实让人感到浙江这些年对“责任制”的特别重视。不管是防汛防台抗旱,还是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与保护,你都可以看到从省到市、到县(市、区)、到镇(乡、街道)、到村(社区)层层签订的一份份“责任书”。翻阅这些“责任书”,如防汛防台安全责任书、水库安全责任书、“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责任书、“万里清水河道”建设责任书……书书关乎民生,桩桩关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订立责任书者都是政府相关责任人。如永康市2007年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责任人为各级党委书记,其结果是一年完成三年任务,让分布在全市437个村的26万农民在一年内就全部喝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使全市农村自来水和饮用水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就这样通过强化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明确要求,同时又加强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都开始重视必须按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工作,必须以服务民生、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观念来开展工作,落实任务。也正是由于从上到下的责任制的落实,才使关乎民生、关乎和谐发展的水利工作得到落实,取得了可喜成果。

公共财政,重点投入

  2006年夏季的一天,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到衢州市柯城区检查工作,发现这个历史上因干旱缺水而灾害不断、经济上多少年来一直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方,居然在缺水的夏日里,果树葱绿,庄稼挺拔,碧水绕村,乡村旅游火爆。据当地农民介绍,因为加固了水库,修筑了堰坝,清理了溪沟,通上了安全的饮用水,并且采用了喷灌,修好了渠道,现在不仅村里的田地生产用水有保障,旱天也不会减产,更重要的是由于饮用水的安全和村庄环境的美化,“农家乐”等农业“三产”迅速发展,农民们在自己的家里接待前来乡村旅游的客人,各家各户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吕省长听后当时就高兴地对陪同视察的水利厅陈川厅长说:“今后一定要把这些服务民生的水利事业搞得更好!政府的公共财政要尽量向这些服务民生的工程倾斜,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浙江省委、省政府对事关水库安全、农民饮用水、河道保洁等民生问题的水利工作,事事关心,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力度。以农民饮用水工程为例:2006年以前的省级财政对工程建设费的补助标准为发达地区6%,一般地区12%,欠发达地区20%;2007年开始又提高了一倍,对欠发达地区的补助标准提高到了工程建设费的40%。省长吕祖善还表示,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早干早得益,要加快进度,可以突破当年计划,早干早补,计划上不封顶。2007年浙江省财政对该项工作的补助预计突破4亿元。

  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大大激励了各级党委、政府加快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他们除了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外,还积极采取银行贷款、发动社会捐款以及受益户适度承担等办法,确保该项工程又好又快地进行。如武义县目前还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县,可是2007年一年里,该县财政用于农民饮用水工程的投入达5000万元,相当于武义县把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全部用在了这项工程上。在这个县的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中,县财政以上的补助在一般地区达60%,革命老区还能增加15%,世代都喝着高氟水或饮用水困难的乡民们无不称赞政府为他们办了件大好事。

  党的十七大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在全国率先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和率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目标。省委书记赵洪祝在2006年年末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和2007年年初视察衢州的水利工作时,都强调要加强对事关民生的水资源问题的研究,要加强对水库、海塘、江堤、河塘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工程的除险加固。

  据省水利厅统计,这些年来,凡是事关民生的水利工作,都得到了各级财政资金的重点关照,保证了各项事关民生的水利工程又好又快地建设。如近年全省各级防办的防汛防台信息化建设速度大大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前超额完成了本届政府的目标任务,达到1021座;农民饮用水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有9213个村的833万农民受益;2003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清水河道及河沟整治建设1.37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2004年正式启动的“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已投资9.3亿元,完成了2400公里骨干河道的防渗衬砌及相应渠系的改造,平均新增年节水能力3.1亿方;水利厅投入专项经费,举办新农村水利建设培训班,并对基层水利员进行培训等。据省水利厅初步统计,在2007年全省对水利总投入的170亿元资金中,省财政投入占1/10,市、县(市、区)财政的投入预计超过50亿元。

创新思路,服务“两创”

  与时俱进和创新思路,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根本,更是水利服务民生的前提。这些年来,浙江水利从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方法上都尝试实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探索和创新,始终围绕着人民生存安全、生产发展和生活康乐的需要进行各项“软、硬”件建设。如按照“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理念,建立起的从省到市、到县、到乡、到村、到人的防汛指挥体系和防灾组织,已在近年的防御台风暴雨灾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如政府财政以及水资源费每年列支部分资金,对部分水源地实行保护补助,对完成治理的河道实施保洁等,有效地保护了水源地少受污染并保护了水环境。缺水地区通过实行阶梯式水价和对农业节水、让水于生活实行补偿的办法,有效地推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并渡过了干旱期的缺水难关。省财政出资对小(2)型以上小型水库巡查经费的补贴,带动了各级各部门对水库巡查责任制的落实,提高了4000多座小型水库的安全度。

  随着一大批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建成,各地又在探索新的管理办法,以保证历经千辛万苦建起的农民饮用水工程能长期发挥效益。如余姚市已落实了农村供水的长效管理机制,即水利局增设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主管全市新建的200个村级供水站和现有的乡镇自来水厂,乡镇建立供水站,村级落实专职管理员,市财政落实了每年225万元专项经费补贴管理站作运行经费,这样,一个村级供水站每年就能得到市财政的5000元管理经费补助。永康市也根据新建大量乡镇、村供水工程的新情况,拟对原有水管单位人员进行调整,调配人员转入乡镇供水工程的管理中去。同时,永康市还根据已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新情况,准备将山区小流域的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保护好水资源和水环境,争取一年大变样。

  党的十七大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浙江省水利厅围绕贯彻落实这一总战略作出了部署: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进一步增强防汛防台抗旱的综合能力,努力实现在全国率先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基本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目标,同时还要着力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平、水利基础保障水平和行政管理水平,让“民生水利”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1月22日

作者:王磊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