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现实印证历史 治淮待写新篇
——访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满仓


2008-03-04

    中国水利:河南位于淮河流域上游,淮河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暴雨易发区,这决定了河南治淮具有蓄泄兼顾的特点,请谈谈治淮工作对河南的意义和作用。

    刘满仓:我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四大流域,总面积16.7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8.83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2.8%。淮河发源于我省桐柏县,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流域上游山区地势陡峻,洪水峰高流急,下游平原广阔,地势平坦低洼,排水困难,洪涝旱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淮河流域就先后发生了14次流域性或主要支流较大和特大洪水,尤其是“75·8”特大洪水造成我省2座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和53座小型水库垮坝失事,给我省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淮河治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作出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就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主导方针。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治淮高潮。在国家百业待兴、经济贫困的情况下,我省流域内各级地方政府结合河南实际,坚持“蓄泄兼筹,以蓄为主”的指导方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组成百万大军投入治淮建设,修建水库、培修堤防、疏浚河道。至1990年,我省淮河流域上游山区已陆续建成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47座,小型水库1300多座,总库容达98.8亿m3;建成了老王坡、泥河洼、蛟停湖等3处滞洪区,设计滞洪库容共4.65亿m3;初步治理流域面积100km2以上河道160多条,累计培修河道堤防8548km;在山丘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7万km2;在平原区治理低洼易涝面积1464万亩(100万hm2)。上述水利工程的修建基本改变了淮河历史上“三年一大灾、两年一小灾”的洪涝状况,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水利:国务院确定的治淮重点项目在河南的实施情况怎样?

    刘满仓: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确定的19项近期治淮骨干工程有12大项涉及我省,计划总投资75.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7.8亿元,省级投资17.9亿元,市县自筹8.7亿元,贷款0.8亿元。截至2007年年底,已完成淮河干流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已建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汾泉河治理工程、包浍河治理工程、洪汝河治理工程等6项;大型水库工程中,板桥和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已完成,新建燕山水库正在实施。已完成投资和实物工程量在95%以上;沙颍河、涡河近期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已完成投资和实物工程量在90%以上;湖洼及支流治理工程大部分已完成;蓄滞区安全建设工程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按年度计划正在陆续实施。共完成投资69.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2%。

    中国水利:这些工程是否已开始发挥效益?如何进行客观评价?

    刘满仓:2007年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第二位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已建治淮工程特别是2003年加快治淮建设以来建成投入使用的一批工程,经受了洪水考验,为从容应对汛情,科学调度洪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年7月13日,温家宝总理亲赴淮河一线视察防汛抗洪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做好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全面规划淮河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淮河的问题。根据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省水利部门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从历史、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估治淮19项骨干工程,进一步探索治淮方略,为全面规划淮河治理提供依据。

    一是淮河干流中小洪水通道基本打开。对沿淮圩区堤防加高加固,新建了关店圩区防洪工程,淮河干流行洪区内的建湾、童元、黄郢、陈族湾、大港口圩区全部实行“搬迁、铲堤、靠岗”的治理措施,使得经常遭受洪水困扰的2.96万名群众得以安居乐业;结合淮干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治理了淮河史灌河口的汤岗、王楼、蚌山等3个圩区,彻底解决了0.48万名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问题;2003年灾后重建工程,对罗山、息县、潢川、淮滨、固始等县淮河滩区近4.8万人进行了高地或庄台安置,减轻了淮河干流安全泄洪负担。淮河干流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近10年一遇,中小洪水通道基本打开。

    二是洪汝河流域下游河道洪水出路得到初步解决。按照水利部和淮委统一安排和部署,在洪汝河流域实行“上控、下排、中改善”的治理方针,先后复建了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建成了杨庄滞洪区工程;实施了老王坡滞洪区工程建设和安全建设,使上游山区洪水调控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完成了洪汝河下游河道近期治理工程,基本打开了洪水下泄通道。小洪河和洪汝河防洪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

    三是沙颍河流域防洪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沙河上游白龟山、昭平台,澧河上游的孤石滩和颍河上游白沙4座大型水库陆续进行了除险加固,恢复或超过了原设计标准;即将建成的燕山水库枢纽工程,结束了澧河支流干江河暴雨中心区缺少大型控制工程的历史,使澧河防洪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减小了泥河洼滞洪区的运用概率;泥河洼滞洪区工程建设和安全建设,大大减轻了沙河干流的防洪压力;全面系统地实施了漯河至省界沙颍河河道治理,配合其他防洪设施建设,使沙颍河干流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在设计防洪标准内,可确保豫皖两省近1000万人口、800万亩(53万hm2)良田以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工矿企业的安全。

    四是跨省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除大洪河、沙颍河外,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含惠济河)即将完成,其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配合淮委及安徽省水利部门实施了汾泉河、包浍河等河道治理工程,使其防洪标准均达到20年一遇。这些跨省骨干河道的治理还在水资源综合利用、缓和边界水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支流及低洼易涝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平原骨干排涝河道及重要支流得到初步治理,实施了跨郑、汴、周3市的贾鲁河治理工程,涡河近期治理工程、惠济河治理工程;开展了淮河重要支流如潢河、浉河、闾河、东风渠等河道治理,大大提高沿淮支流的防洪排涝能力;开展了双洎河、小清河等34条中小型排涝河道的系统整治或重点河段治理;加强了低洼地及易涝地区的排涝设施建设,使得这些地区遇到中小洪水时涝灾损失大大减少,在近几年的防洪减灾中初见成效。

    总之,19项治淮骨干工程的实施,使我省淮河流域重要区域的防洪减灾体系更趋完善。这些防洪体系在历次淮河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河道泄洪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水利:当前河南的治淮工作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刘满仓:通过1991年、2003年与2007年等淮河大洪水的工情、灾情比较可以看出,近期20年治淮建设中,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蓄泄兼筹,近期以泄为主”的治淮方针,基本完成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效益显著。这主要归功于国家政策合理、决策正确以及广大水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以人为本”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防洪保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将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淮河流域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增强山洪拦控能力。抓住国家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的机遇,通过3~5年的努力,将淮河流域内南湾、鲇鱼山、石山口、泼河等8座大型及335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摘掉病险帽子,恢复并提高水库工程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利用综合能力;按照流域规划,尽快修建淮河干流上游出山店水库和北汝河上游前坪水库,进一步提高淮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防洪标准。

    二是提高骨干河道防洪标准。治淮骨干工程安排的骨干河道治理尚属阶段性任务,其防洪标准仍与国家规范要求差距较大。通过实施治淮骨干工程,淮河干流息县至豫皖省界段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近10年一遇,沙颍河、涡河、大洪河、白露河等重要支流防洪标准均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20年一遇,但根据国家防洪标准,无论按其保护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保护对象的重要性,这些河道的防洪标准均应达到20年一遇~50年一遇以上。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淮河流域骨干河道治理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结合山区修建控制工程,使淮河干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沙颍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其他主要河道防洪标准也都达到20年一遇以上。

    三是加大中小型河道治理力度。我省淮河流域中小河道虽经多年治理,但都是分段局部性的整治,工程间衔接性、系统性、整体性差,很难发挥治淮整体效益。我们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小型河道治理力度,力争用5~10年或更长时间,使流域内的中小河道防洪标准普遍提高,使之与骨干河道防洪任务相适应,切实减轻涝灾造成的损失。

    四是加快低洼易涝地治理步伐。我省淮河流域低洼易涝地区治理尚属“补丁”性质,设计排涝标准偏低,排涝设施能力不足,因洪致涝问题非常突出。我们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把我省淮河流域低洼地治理面积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60%以上,使之在标准内洪水时大面积涝水能及时排出,为我省粮食稳产高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完善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加大非工程措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我省防汛调度指挥系统,使目前覆盖到省辖市的网络系统进一步覆盖到重点防洪县,提高防汛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效率,增强决策水平,为防汛调度决策赢得时间,以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作者: 李天良 杨沙平 通讯员 石海波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