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
全力开展舟曲抢险救灾工作
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
(2010年12月7日)
2010年我省极端天气频发,平凉、天水、陇南、酒泉等地先后发生了局地暴雨洪水灾害。特别是8月7日23时许,甘南州舟曲县城东北部突降特大暴雨,40多分钟降雨量97毫米,引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科学排除了堰塞湖险情,妥善安置了受灾群众,取得了应急抢险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一是全面加强救灾工作组织领导。8日凌晨,省委、省政府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舟曲抢险救灾,设立12个专业工作组,分工负责抢险救灾工作。省防指紧急启动防汛抗洪Ⅰ级应急响应,各成员单位、各级防汛部门全力投入舟曲抗洪抢险。民政、国土等部门和灾区州(县)相继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二是迅速动员投入应急抢险救灾。灾害发生后,省委省政府紧急动员,连夜组织力量,迅速驰援灾区。8日1时30分,省防指工作组、专家组紧急奔赴舟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连夜组织先遣力量奔赴舟曲,兰州军区、武警部队1万多人,通过空中、地面等多种方式千里驰援。灾区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及县城干部群众、驻舟曲武警官兵迅即响应、投入救援,打响了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一场与灾难奋勇抗争的舟曲抗洪抢险攻坚战。 三是科学安全迅速处置堰塞湖险情。面对堰塞湖处置这一世界性难题,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水利部、甘肃省水利厅前方工作组组织制订了科学可行的应急处置方案,采取“爆、冲、挖”综合措施,经过部队官兵20多天的日夜奋战,于8月10日,及时排除了堰塞湖险情;8月30日12时,一条长1500米的“窄河、深槽、急流”泄水槽完成,城区积水全部退去,313省道舟曲段全线恢复通行,为灾区群众重返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及开展灾后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多措并举安置受灾群众生活。我们把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放在首要位置,采取应急安置、分步到位的办法,妥善安置了受灾群众生活。受灾当日,紧急评估学校等公共场所安全状况,集中安置受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用品,保障了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水喝。同时,根据舟曲地形特点,科学评估征地,搭建918顶帐篷,建成功能齐全的集中安置点,鼓励部分群众投亲靠友,顺利完成受灾群众二次转移安置任务。 五是加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省防指各成员单位立足职责,全力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水利部门通过架设应急供水管网、设立临时供水点,紧急调运净水设备、调动打井队伍打井,迅速解决了灾区应急供水问题;公安部门有力地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卫生防疫部门坚持科学防疫、拉网式消毒灭菌;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及时组织抢修受损基础设施,最快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六是迅速开展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在抢险救灾的同时,水利前方工作组组织编制了白龙江河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损毁水利设施修复等三个规划和四个实施方案。应急抢险救灾结束后,我们立即组建了舟曲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办公室,抽调精干的管理和技术力量进驻舟曲开展工作。白龙江堰塞河道清淤已于11月5日完工,比原计划提前55天完成;白龙江城区段堤防工程、城区及周边地域山洪沟道治理及移民安置区防洪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强度之大,损失之巨,十分罕见。抢险救灾难度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灾情发生后,国家防总、水利部情系甘肃、心系灾区,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带领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紧急从部机关司局、水规总院、水科院、长委、黄委等单位抽调大批专家到一线工作,迅速调运路基箱、长臂挖掘机和铅丝网片等大批物资支援舟曲抢险救灾。各兄弟省(区)通过各种方式支援灾区。借此机会,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舟曲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务院发布的舟曲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设进度,坚决打赢水利灾后重建这场硬仗,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