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防御台风

2010-12-07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防御台风
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2010年12月7日)

  今年登陆我国的7个台风中,有5个在我省登陆,且主要集中闽中、闽南一带沿海。对我省而言,台风登陆之晚、密度之大创历史纪录。灾害面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全面落实“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得到了各界的表扬与肯定。我们的做法是:
  
  一、注重机制创新  夯实基层基础
  
  在长期的防御实践中,我省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对夯实基层工作基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预警到乡。利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实现了“预警信息到乡、视频会商到乡、指挥决策到乡、会议视听到村”。在乡镇一级政府设立指挥机构,专人分管、专人负责,明确责任,落实值班制度,获取台风信息和防御要求,再组织预警信息到村、到人、到单位。
  
  二是预案到村。在省、市、县、乡四级预案基础上,全省15331个行政村全面完成预案编制,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明确“四个四”,即:市、县、乡、村四级防汛责任;气象预报、巡逻抢险、警报发布、组织转移四个环节;灾害点、户数、人员、组织责任人四个要素;宣传动员、工作程序、转移路线和中心户联络方式四个图表。
  
  三是责任到人。每年落实并公布各类防汛防台风责任人,特别是把责任落实到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企业或项目法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指挥不疏忽、干部不缺位、转移不遗漏。启动行政问责制度,逐级实行效能督察,通过纪检、监察和效能部门的巡查督导,检查责任人上岗到位情况,确保了各项应急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保障生命安全  及时转移避险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台风防御工作的首要目标,在强大的台风破坏力面前,果断转移、及时避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法宝。
  
  一是梯次组织转移。为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确保人员安全,根据台风影响范围,实行梯次转移:首先组织船只回港避风或撤离危险区域;其次组织海上渔船、渔排人员转移;然后适时撤离陆上低洼地带、地灾易发点等危险区域的人员。
  
  二是强化避险船只和人员管理。为维持秩序,尽可能按进港避风船只大小组织安排在不同区域依次停泊;重点加强修造船、旅游船、客渡船、危险品船舶和无动力船舶管理,确保港区安全;对转移避险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并派专人疏导管理,避免擅自下海、出海或返回危险区域。
  
  在今年5个台风的防御过程中,全省共组织19.2万艘次船只回港避风、110.61万人次群众转移避险,由于转移有序、避险及时,仅有3人因灾死亡,取得了4个台风“零伤亡”和1个台风“少伤亡”的显著成效。
  
  三、领导高度重视  科学决策指挥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孙春兰书记、省政府黄小晶省长多次亲临指挥部,提要求、作部署、开视频会议,并深入各地检查指导;张昌平常务副省长坐镇指挥,具体会商部署;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和驻闽部队派员进驻省防指,协同配合、落实措施。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全省上下紧急动员,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把防台风工作摆上最重要的议事日程,增强了全社会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及时广泛预警。台风影响期间,气象部门滚动预报,洪水预警系统全天候运作,专家组连续评估灾害影响,省防指密集会商部署,省防办随时编发汛情快报,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海洋部门通过电台、短信、广播等方式向海上作业船只和人员发布警报;通信管理部门组织运营商发送防台风公益短信;宣传部门进驻省防办,组织新闻媒体滚动发布台风预警消息和防灾知识。通过多部门联动、多渠道发布、多角度宣传,为科学决策指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公众的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防台风的强大合力。
  
  三是科学决策指挥。根据会商意见,省防指分防风、防潮、防雨、防次生灾害4个层面,按海上、临海、内陆3条防线,分时段、分区域、分类别细化防御部署。各级防指抓住薄弱环节,直接对预报的“危险区域”实行“点对点”指导,避免防御工作“一刀切”、“扩大化”,既降低了防灾减灾的成本,又提高了指挥部的权威。
  
  虽然我省防台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台风防御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工作机制的内涵,做到应急响应更加规范、指挥决策更加科学、乡村基础更加扎实,全面提升防台风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