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 急!特大山洪泥石流吞没沿途村庄并席卷县城无数楼房。
险,险,险!泥石流堆积物在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导致白龙江雍水入城并威胁下游十多万人。
快,快,快!水利人急速奔袭,向着同一个地方集结——舟曲。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水利人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第一时间开始排除险情,全力开展了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除险行动,再一次彰显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
极速响应
8月7日23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特大山洪泥石流。房屋转瞬之间夷为平地,大量人员伤亡。泥石流涌入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威胁下游4个县区20个乡镇114个村15.3万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舟曲县抢险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同时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科学处置堰塞湖,迅速抢修重要基础设施,特别要尽快抢通道路、电力、通信等,保证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解放军、武警部队要全力支持抢险救灾。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也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防总、水利部迅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按照国务院舟曲抗洪抢险救灾临时指挥部的要求,紧急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灾害应对和堰塞湖应急处置等工作。
8日,凌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紧急会商会,研究堰塞湖应急处置及危险区人员转移等问题。
凌晨2时,国家防办立即编写防汛抗旱简报,于3时报送中办、国办和防总领导。
7时,受陈雷部长委托,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带队的国家防总工作组乘坐早班飞机火速赶往灾区。
中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水利部部长陈雷等领导的陪同下,乘专机紧急赶赴灾区。为尽快赶到灾区一线,在飞抵甘肃天水机场后,温总理一行又换乘直升机前往灾区。直升机飞越秦岭的崇山峻岭,飞行60多分钟后到达舟曲县城。
甘肃省水利系统迅速响应。8日1时50分,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宝君带领的第一路工作组紧急出发,星夜赶赴灾区;2时30分,省水利厅又分批派出水文、防汛、排险等专家组赶往灾区;3时30分,正在武威市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调研的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省水利厅厅长康国玺带领工作组马不停蹄,连夜赶赴舟曲;8时30分,第一路工作组就到达受灾现场。
工作组踩着泥泞的山路和碎石登临白龙江左右岸山头,登高远望,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尽收眼底。宽500米、长5公里的区域一片狼藉,原有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大量建材和泥石流堆积在三眼峪入江口以下至瓦厂桥约1公里多长的江道内,堆积体厚约9米。堰塞湖顺河长1.5公里,水面宽100~120米,水深9米,蓄水量约200万立方米,抬高舟曲县城段水位约10米,县城多条街道受淹,最深处约10米。
8日下午14时,国家防总紧急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启动了Ⅰ级防汛抗洪应急响应。
火速集结
灾情就是命令,国家防总、水利部吹响集结号,各路抢险队伍火速赶往舟曲。
穿军装的水利人——武警水电部队从四川、青海、陕西抽调200多名操机手、80台(套)大型工程机械,千里大驰援,连夜紧急行军,赶赴舟曲县,增援堰塞湖应急抢险工作。
8月8日晚20时左右,以长江委水文局李键庸副局长为队长,上游局技术骨干为主要队员的长江委舟曲抗击泥石流灾害抢险突击队一行21人在重庆集结。突击队乘汽车携2艘冲锋舟、2台套ADCP、3台全站仪、2台电波流速仪及5台套GPS等水文应急测验设备,日夜兼程,经过约21小时的艰难行程,于9日下午17时左右到达舟曲。他们随即对堰塞坝上下游的河段进行了查勘,晚19时零6分,突击队第一小组将堰塞坝下游河段所测的流量成果上报指挥部。
甘肃水文局陆续抵达31人,架水尺、布断面、测流速,迅速展开工作。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水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院等单位也积极参与到堰塞湖除险工作中。
水利部建管司副司长祖雷鸣一行6人快要进入舟曲县城时,遇到堵车,他们扛着干粮步行5公里赶到前方工作组驻地,两脚沾满泥浆,汗水湿透衣背。
许多人都是接到的紧急命令,他们来不及和父母妻儿告别,来不及收拾行李物品,乘飞机、转火车、坐汽车,昼夜兼程,只为尽快赶赴灾区,使灾区人民及早脱离险情。
截至目前,仅国家防总、水利部紧急派出的各专业的专家就有120多人在抢险一线紧张高效工作。
为了加强抢险指导,水利部、甘肃省水利厅成立联合工作组,下设堰塞湖组、水利灾后重建组、山洪灾害排查组、综合协调组和水文监测组等5个应急小组,全面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堰塞湖处置是这次抢险救灾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要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按照科学、安全、迅速的原则,同时抓紧进行河道整治,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防范次生灾害。刘宁副部长亲自担任堰塞湖组组长。堰塞湖组要查清堰塞体范围、方量、影响范围等情况;组织制定堰塞体排险施工方案;组织制定白龙河道的汛期应急清淤施工方案;对白龙江堰塞体排险、河道应急清淤现场抢险进行技术指导;评估白龙江堰塞体排险、河道应急清淤的实施效果。
挑战难题
8月8日晚至9日凌晨,温家宝总理召开会议,听取并审定了陈雷部长汇报的应急处置方案。温总理明确提出安全、科学、快速排除堰塞湖险情的指示。
舟曲堰塞湖是因特大山洪泥石流淤积河道形成软基而成的堰塞湖,极为特殊,不同于以往的堰塞湖。而且灾害发生的区域位置特殊,是民族地区、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交通十分不便的地区;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特殊,是高山峡谷地区,海拔落差大,很难见平地和缓坡,施工工作面狭小,抢险队伍有力使不上,有大型机械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功效。
面对灾害的特殊性,在借鉴以往处理堰塞湖经验的基础上,国家防总、水利部拿出了科学有效的挖掘爆破相结合的应急处置方案,力争在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解决堰塞湖问题。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9日8时18分,解放军兰州军区工兵部队对堰塞湖阻水严重的瓦厂桥实施水下爆破。
战士们踩着石块和搭的木板,扛着绑着炸药的圆木,小心翼翼地来到堤边,然后一个点一个点地插入。由于水流急,必须要把炸药绑到木头上固定住,才能将炸药放到设定好的爆破位置。
“轰!”的一声巨响,炸药的冲力将水面激起冲天的黄色水浪。每一次爆破都是一次推进,水流借助河势,将大量淤泥冲向下游。
武警水电部队随后采用4台大型挖掘机等设备对瓦厂桥实施开挖疏浚,堰塞湖泄流加快,水位下降。工兵实施第二次爆破后,武警水电部队不畏艰险,继续在激流中实施挖掘疏浚,效果明显。
首战告捷,乘胜而为。8月10日,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甘肃省副省长泽巴足在瓦厂桥、南门桥等处现场指挥挖掘及爆破实施工作。武警水电部队继续全力进行挖掘疏浚,19时,挖开严重阻水的瓦厂桥(三孔桥)的一个桥孔,泄流明显加大。兰州军区工程兵部队再次对堰塞湖水下堆积体进行了局部水下爆破。20时,堰塞湖中断面水位1308.77米,比8日最高水位下降0.73米,堰塞湖蓄水量已降为70万立方米,堰塞湖突然溃决的险情基本排除。
10日晚、11日上午,陈雷部长连续主持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抢险救灾工作。他指出,当前是抗洪抢险救灾的非常时期,水利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全力做好堰塞湖处置和河道整治、堤防建设工作,积极配合有关地方和部门完成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与处置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任务及时圆满地完成好。
陈雷部长特别强调,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抓紧处置好堰塞湖,要密切与解放军、武警水电部队的配合,坚持挖爆冲结合,尽快降低堰塞湖水位,彻底解除堰塞湖的威胁。
8月10日上午,国家防总调令要求黄河防总派出抢险队伍赶赴甘肃省舟曲参加防汛抢险工作。接到通知后,黄河防总紧急抽调河南黄河河务局等有关单位28人,组成黄河防总舟曲防汛应急抢险队伍,调集高压水枪20台套,发电机组2台,夜间照明灯车2台等设备,紧急赶赴舟曲灾区。21时10分,抢险队全体人员及设备乘坐空军运输机到达甘肃省临洮机场,随后连夜乘车,于8月11日上午8时到达舟曲县城后,立即到堰塞体河段察勘,并就有关紧急施工抢险方案向陈雷部长作了汇报。
国家防总还从上海紧急调运480块路基箱,用于大型挖掘设备进入河道挖掘淤积体。8月12日下午,首批80块路基箱已运抵舟曲施工现场,武警水电部队正在抓紧施工。
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等领导和专家,连日来始终在现场考察、研究讨论和运筹调度。到记者发稿时,水利抗洪抢险救灾正在紧张、科学、有序地全力推进……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10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