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特写:雨夜三眼峪

2010-08-20

    8182230分,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第11个夜晚,堰塞湖处置和河道清淤工作已进入最为关键的时期,虽然下着雨,但白龙江河岸忙碌依然。

    在堰塞湖处置最为关键的地段——三眼峪作业面,从黄委紧急调运过来的高达30米的照明灯将这里照射得如同白昼。1台长臂挖掘机和9台短臂挖掘机沿着白龙江边150米长的作业面一字排开,10只巨型“手臂”一刻不停地深入河中挖掘淤泥和碎石。短短10分钟,挖出的淤泥和碎石就堆成了一座小山。“我们是8日出发赶到现场的,目前这里24小时不间断施工,目的就是要加快进占速度,抓紧向上游进行挖掘。”现场指挥人员告诉记者。

    这10只不停挖掘的巨型“手臂”只是白龙江上壮观景象的一小部分,借着灯光望去,沿着白龙江县城段近1公里长的堰塞体,河岸两边上百台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设备不停歇的运转着,发出震耳的轰鸣。

    舟曲堰塞湖形成后,国家防总、水利部按照挖爆结合的措施,成功解除了堰塞湖险情。但是,堰塞湖依然是制约当前舟曲县抢险救灾、清淤、道路交通和灾后重建的关键环节,千方百计疏通阻水断面,尽快宣泄上游湖水,降低堰塞湖水位成为当务之急。水利部部长陈雷率专家经过反复勘察研究,迅速决定采用挖掘、爆破、冲刷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形成人工塑造的一个窄河、深槽、急流的河流态势。尽快宣泄削落堰塞湖内较高的水位,并在瓦厂桥、罗家峪、三眼峪等5处关键作业面展开施工。

    在三眼峪现场记者看到,现场指挥紧张有序,长臂挖掘机、短臂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装填机等配合密切,一边是挖掘机不停地在河水深处挖掘,一边又将堆积的泥沙和大块的砾石装入运输车,并沿着河岸向上游源源不断倾倒沙石,不断扩大作业面并向上游进占,白龙江正逐渐被束成一条窄河。

    现场一阵集合哨声,40名刚刚休整过的武警战士身披雨衣,手执铁锹,整齐排列。他们是甘南州武警战士,正准备填装沙袋和铅丝笼,用于巩固岸边刚刚筑起的作业面,加快设备向上游进占。连日来他们100多名武警战士分成3班倒换,24小时不间断地填装沙袋和铅丝笼,为的就是要早一日完成任务。

    在明亮的照明灯的照射下,雨显得越来越大,噼噼啪啪地打在记者的雨帽上。眼前的白龙江水流更加湍急,进占作业面已逐步接近上游城江大桥,“今晚预计会前进20米,到明天将会抵达桥下。”现场指挥员告诉记者。

    连日来的这场生死竞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截至18日中午,虽然堰塞湖上游来水增加,但出入流量差增幅逐步加大。上中下游河床进一步下切,主流已基本归槽,挖爆冲等综合处置措施效果明显,“窄河、深槽、急流”的河势基本形成。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10年8月20日

作者:李先明 杨飞 赵洪涛 布方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