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舟曲堰塞湖应急排险和清淤、疏浚、泄流过程中,根据“挖爆冲”相结合的总体方案,水利领导、专家和部队官兵密切协作,通过巧妙的实施,巧妙地利用施工设备,巧妙合理地安排、布局施工线路,让堰塞湖处置的整个过程始终遵循“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顺利推进。
巧实施
8月8日深夜,第一时间到达舟曲灾区现场的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刘宁带领水利专家经过现场查勘,明确提出了挖爆结合的堰塞体应急排险方案。面对主要卡阻断面——瓦厂桥,如何实施挖爆结合的排险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部队官兵现场提出了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运用挖掘机疏通;第二种是挖爆结合,即疏浚河道和小当量爆破相结合;第三种是通过爆破炸掉大桥达到泄洪目的。
经水利领导、专家和部队官兵反复研究,单纯的挖掘方案和爆破方案都被排除。如果直接采用挖掘的办法,虽然可以确保安全,但在狭小的作业面和淤泥软基的情况下,挖掘机的施工效率将大打折扣,很难达到迅速排除溃决险情的目的,险情发生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如果直接爆破清除桥梁,虽然能够较快地宣泄湖水,但也同时切断了下游左岸与右岸的唯一通道,此后将无法在下游右岸施工,这可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采用“挖爆结合”的措施,对桥的中孔进行爆破,先打开一条通道,既能巧妙地借助桥梁自有的孔洞宣泄湖内存蓄水量,同时,露出水面的桥身也为施工提供了一个现有的、牢固的作业平台,还可以为后续右岸施工预留一条通道,可谓一举多得。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爆又如何挖呢?大量的泥石流冲击桥梁,水位也在不断抬升,桥下堆积体和桥梁受损情况不明,究竟如何爆破才能确保后续的挖掘工作安全?爆破的药量又该如何确定?水利领导、专家和部队官兵精心考虑,巧妙地选择了小当量爆破、反复进行挖爆作业的实施办法。
8月9日8时开始,兰州军区某部对瓦厂桥阻水断面先后进行了7次爆破,武警水电部队利用大型挖掘设备,对施爆桥孔附近堆积物交叉进行清淤、掏挖、疏浚,下午瓦厂桥中孔全部打通,水流迅速下泄,溃决险情排除。
8月14日,兰州军区某部巧妙借助爆破预留的瓦厂桥中孔桥墩,架设了一座机械化桥。这座桥长15米,自重20吨,可以承重50吨,重型施工机械可以通过。20时35分,第一台挖掘机缓缓驶上机械桥,顺利登陆右岸,迅速打开施工局面,形成了左右岸同时施工,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
巧利用
“这次舟曲堰塞湖除险,国家防总调运的路基箱可是帮了大忙,立了大功,没有路基箱我们是寸步难行,大型施工机械有劲也使不上。”负责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11支队支队长汪友才说起这种专门在软基上施工的设备时,满脸兴奋。
特大山洪泥石流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断白龙江之时,在岸边形成了软基。要形成“窄河、深槽、急流”的河势,尽快宣泄堰塞湖蓄水,必须把挖掘机等重型施工机械开到河边,深挖泥石流堆积体。可是泥石流堆积软似泥汤,人站上都会马上陷进去,重型施工机械在上面施工不啻天方夜谭。紧急关头,8月10日,国家防总从上海调运480块适合软基施工的路基箱。记者在三眼峪抢险现场看到,大型挖掘机在路基箱上施工如履平地。汪友才告记者:“大型机械设备在路基箱上清淤,施工速度明显加快。”路基箱,成为突破软基施工的关键工具,但是据说全国只有480块,必须“突出重点部位和关键断面,提高路基箱的使用效益”。
根据现场条件和作业要求,水利部前方工作组巧做方案,合理分配:三眼峪工作面铺设240块,罗家峪、瓦厂桥、三岔口和右岸作业区各铺设60块。在三眼峪、罗家峪等抢险现场,经常可以看到挖掘机操作手把一快快路基箱勾起来,然后又铺在另一边。当记者问及为何要将路基箱挖出来,往前铺设时,汪友才告诉记者:“由于路基箱数量有限,根本就不够用,如果不往前倒板,挖掘机就很难进到河道边。”借助路基箱,在白龙江左岸,三眼峪、三岔口、罗家峪、瓦厂桥上、瓦厂桥等5个作业面依次排开,不久各作业面连成一线,形成左岸施工通道。借助路基箱,白龙江右岸的施工作业面也迅速铺开。
路基箱的巧妙使用,战胜了软基困扰,可谓出奇制胜。面对淤泥软基作业面,正常的情况下,先要挖掘清理岸边淤泥,然后再用石料铺设施工道路,逐步向河岸进占,然后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但是时间不等人,上游降雨导致水位上涨可能随时发生险情。使用路基箱就可以快速到达岸边,开展河道清淤、疏浚作业,然后利用从河道里挖出来的砂石料就近铺设施工作业平台,迅速向上下游进占,形成施工道路,大大提高了挖掘疏浚施工速度。
巧布局
重点突破,多点布局,连点成线,左右岸同步施工,优化组合机械设备,是水利领导、专家和部队官兵巧妙安排白龙江舟曲县城淤堵段清淤、疏浚、泄流施工的作业方案。
第一步在左岸三眼峪、罗家峪、瓦厂桥三个原有关键断面施工的基础上,经过勘察,又开辟了三岔口和瓦厂桥上2个施工作业面。经过几天的连续奋战,左岸5个施工点成功合龙,连成了一条坚固的施工通道,直逼城江桥下。同时,下游瓦厂桥处4台大型挖掘机24小时不间断地对上游冲下来的淤积泥沙进行维护挖掏,确保桥孔的畅通。
第二步是利用瓦厂桥右岸向上游开辟施工通道。8月14日,机械设备通过浮桥到达瓦厂桥右岸后,逐步向城江桥推进。
第三步是在右岸城江桥下,巧妙利用地形地势,将施工机械穿过两楼之间狭窄通道,成功打开了一条进占通道,并迅速向下游和上游同步推进。为加快运送填料速度,武警水电部队又打开城江护栏,实现了直接从桥上向下输送填料。目前,右岸施工作业面已经合龙,桥上已经推进100多米,可望迅速打通深槽,实现宣泄县城积水的目标。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排险队伍还合理、巧妙配置大型挖掘设备,充分发挥长臂、短臂挖掘机的优势,实行长短结合,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在施工现场,挖掘机上下翻飞的“手臂”如同千手观音,场面蔚为壮观。短臂挖掘机力足、斗大,主要用于快速挖掘作业平台附近的淤积体;长臂挖掘机,发挥臂长的优势,向河道中间的重点阻水部位挖掘,并适时扰动泥沙,利用水流加速对河道的冲刷。
巧妙的施工布局和设备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强了对河势、河形的理顺,加快了水流下泄的速度。
目前,抢险施工队伍按照既定方案,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作业,持续清淤疏通作业使“窄河、深槽、急流” 已经形成,过流能力大为增强,水利部前方工作组和施工排险队伍正全力攻坚,胜利指日可待。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