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凌晨,特大山洪泥石流,由北向南横穿甘肃舟曲县城冲入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淤堵河道;舟曲水文站和沿线乡村的供水、灌溉、水土保持等水利基础设施遭受毁灭性打击;三眼峪、罗家峪排洪沟被淤为平地……
灾难的发生瞬间而成,抢险救灾却十分复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应急措施,又需要科学规划,综合统筹。在水利部部长陈雷的直接指挥下,一场舟曲水利灾后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战斗与紧张激烈的现场应急抢险同时打响了。
一
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第一时间赶到舟曲灾区,立即查勘现场,排查水利设施受损情况。堰塞湖导致白龙江壅水入城并威胁下游10多万人,必须立即排险并迅速实施清淤、疏浚、泄流;当地正值主汛期,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亟待进行;强降雨时有发生,县城及周边区域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山洪灾害;供水管网损坏,乡村供水告急;农田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如不及时修复,农民明年春耕就无着落;防汛度汛一刻也离不开水文监测……千头万绪的工作归根结底离不开科学扎实的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刻不容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指示: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灾后重建前期工作,为灾区恢复重建创造条件;抓紧组织灾害范围损失评估;抓紧研究制定白龙江河道疏浚和堤防建设规划方案;迅速组织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抓紧”“迅速”等字眼凸显灾后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
陈雷部长在指挥堰塞湖应急处置和河道清淤疏通工作的同时,调集水利系统各方面技术力量,迅即启动水利灾后重建编制工作。8月10日晚,前方工作组成立5个小组,其中水利灾后重建组和山洪地质灾害处置组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规划报告,足见规划编制工作在这次抢险救灾中的重要性。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段红东担任水利灾后重建组组长,负责水利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宝君担任山洪地质灾害处置组组长。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副司长祖雷鸣、长江委规划计划局局长吴志广、甘肃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志强、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处长张文聪、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副局长肖翔分别担任两个小组的副组长,杨启贵、蒋肖、邵剑南、朱传保、荣光、匡少涛、魏迎奇等来自水利部有关司局和水规总院、中国水科院、长江委设计院、甘肃省设计院等单位的50多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工作组。
两个工作组一成立,陈雷、刘宁就对规划编制提出明确要求:规划编制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安全、科学、快速”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人水和谐。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尽快消除堰塞湖带来的严重险情及淹没影响;统筹考虑防洪和城镇重建规划等各方面要求,抓紧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恢复并提高河道的行洪和防洪能力,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安全保障。损毁水利设施修复规划实施方案要统筹考虑供水、灌溉、水土保持、水文监测等要求,抓紧开展损毁水利设施修复工作,为建设新舟曲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方案由甘肃省水利厅负责,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防御和治理相结合,以防御为主;面上治理和点上治理相结合,以点上治理为主;地质灾害防治与山洪灾害防治相结合;防灾避灾和减灾相结合;规划要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相衔接。两个规划组连夜贯彻执行陈雷部长指示,迅速开展工作。在接下来的4天里,查勘现场,收集资料,评议标准,讨论方案,两个工作组没日没夜,其紧张、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舟曲堰塞湖的应急排险和河道应急疏通工作。
二
搜集整理资料是编制规划的基础。两个规划组多次到野外勘察现场,搜集第一手资料,从三眼峪上山绕过一道山梁再从罗家峪下山,他们踩着碎石泥石流艰难前行,有的地方需要趴着才能爬上去,有的地方要许多人手拉手才能勉强通过,这样一趟走下来要花费五六个小时。晚上整理资料,讨论规划大纲、报告目录,起草报告,征求意见,调查复核,再修改……如此反复,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遍。规划组的专家们困了趴在桌子上打个盹,渴了喝点矿泉水,饿了啃块面包。餐桌、茶几等都是他们的办公桌。《甘肃省舟曲县河道综合治理和水毁水利设施修复规划》《甘肃省舟曲县城及周边地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初稿很快出台。从布置任务到初稿形成,两个规划组仅用了4天时间。
灾区人民重返家园望眼欲穿,灾区生产生活亟待恢复。国务院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协调指导小组召开第五次和第六次会议,要求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单独报批的原则,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和防洪工程建设进程。8月17日,陈雷部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布置调整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对规划成果进行整合,形成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即《甘肃省舟曲县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甘肃省舟曲县损毁水利设施修复规划》《甘肃省舟曲县县城及周边区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和《甘肃省舟曲县堰塞湖除险及河道应急疏通实施方案》《甘肃省舟曲县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甘肃省舟曲县损毁水利设施修复实施方案》《甘肃省舟曲县县城及周边区域山洪灾害防治应急实施方案》(简称“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
面对灾区人民的急需,陈雷部长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损毁水利设施修复规划及实施方案要在8月19日中午12点前完成修改稿;其他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在8月18日中午12点前完成修改稿,下午审议。
规划组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连夜召开会议,补充资料,进一步细化、深化、实化规划及实施方案。又是两个不眠之夜,“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如期编制完成。
随后,规划组将“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送国家防办,水利部规计司、建管司、水保司、农水司、水文局和水规总院、长江委征求意见,听取国土资源部门和甘肃省有关部门及甘南州、舟曲县的意见。矫勇副部长对此十分关心,保持电话热线联系,并就规划大纲目录等关键技术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周学文总规划师及各司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连夜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及时提出了反馈意见。国家防办副主任田以堂、长江委副主任杨淳等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这是一个集各方智慧和真知灼见的规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前后方协同作战的成果。”段红东说。
24日上午,水利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行文,迅速将“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上报国务院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指导协调小组和国务院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指导协调小组,成为舟曲灾后第一个报批的专项规划,为堰塞湖除险、河道应急疏通和灾后重建工作赢得了主动。
这是一个部领导高度重视的规划实施方案。为了一个县的水利规划,陈雷、刘宁两位部领导一边应对繁重的堰塞湖除险和河道应急疏通工作,一边几乎每天召开专题研究会,有时一天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听取编制工作汇报,对完善和修订规划报告及时给予指导。陈雷部长连夜亲自修改“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直至第二天凌晨两点多。刘宁副部长召集专题会议,反复研究工程概算问题。一批司局级、处级领导干部和各专业的专家亲自编写规划及实施方案。
望着厚厚的一摞报告成果,熬红双眼的水利专家们感到非常欣慰。这是他们带着对灾区人民深厚感情编制出来的成果,是水利人送给灾区人民最好的礼物。白龙江畔,堰塞湖除险及河道应急疏通机器轰鸣;临时办公场所内,规划组的水利专家们争分夺秒,冥思苦想,计算机键盘敲击声噼啪作响。炎热的夏季,有些领导、专家甚至十几天没洗澡。为了编制规划,专家们常常24小时连续工作。段红东把一天当做两天用,最紧张的时候他曾经4天连轴转,几乎没睡觉。在规划编制的关键阶段,他从下午4点起坐在电脑前,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才离开凳子。祖雷鸣、吴志广、杨启贵、王志强等规划组的同志们也是昼夜连续工作。水利部建管司匡少涛处长,来舟曲之际恰逢80多岁的老父亲突然患病住院,他就悄悄托付给70多岁的舅舅照顾,自己毅然决然赶赴灾区,承担起繁重的规划编制工作。基础资料匮乏,舟曲县水利局局长李云鹏及时组织人员为规划组提供资料,而他妹妹和舅舅全家等9名亲属在这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规划及实施方案的迅速出台,充分表现了水利人在抢险救灾中反应迅速、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以及吃苦耐劳、舍己奉献的精神。”长江委水保局副局长肖翔深有感触。堰塞湖除险、河道应急疏通是一场战斗,编制规划及实施方案同样也是一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再一次得以充分彰显。
三
“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明确了堰塞湖应急处置、河道清淤疏通、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损毁水利设施修复、舟曲县县城及周边区域山洪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治理目标、建设任务和主要措施,生动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很好地遵循了“安全、科学、迅速”的指导方针,字里行间闪烁着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性光芒。
迅速消除堰塞湖突然溃决险情,应急疏通河道,解除堰塞湖对下游10多万人的威胁,是避免发生次生灾害、体现以人为本的关键。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堰塞湖除险和河道应急疏通的基本原则是:方案力求简单,便于实施,处置方法多措并举,采用挖、爆、冲结合,以挖为主;尽快降低淤塞河道水位,为后续的河道疏通和防洪工程建设创造条件。”规划及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已经在堰塞湖的应急排险和河道清淤、疏浚、泄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舟曲县城原来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每遇大洪水就排泄不畅。按照防洪标准的国家有关规定,舟曲县城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50年一遇。在规划及实施方案科学论证的过程中,陈雷部长多次强调,要科学论证白龙江舟曲县城河段的防洪标准,充分考虑到该河段是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域,有三眼峪、罗家峪等山洪沟道穿越城区,并且白龙江干流1935年曾发生过洪峰流量11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将舟曲县城白龙江干流防洪标准定为50年一遇,相应设计洪水流量为1130立方米每秒,确保防洪安全。“将一个县城的防洪标准定为50年一遇,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个防洪标准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水利专家如是说。
民生水利,水利民生。泥石流所到之处,舟曲乡村供水系统全部瘫痪。保障供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规划及实施方案对受损的3个乡镇9个村的乡村供水工程进行了详细规划。按照规划及实施方案,乡村供水工程供水定额为每人每天50升,设计供水保证率为95%,全部采取集中供水方式,9个村的受损供水管网将全部更新。工程实施后,水龙头入户,百姓可以喝到安全、干净的水。
规划及实施方案提高防洪标准,给洪水以出路,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与此同时,针对三眼峪、罗家峪灾后淤积严重、排水不畅,随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情况,水利部专家组对两条沟道进行了现场勘测,完成了应急排洪沟设计,山洪灾害沟防御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充分给洪水以出路。目前,这两条应急排洪沟已经建成。白龙江舟曲县城段的防洪标准从不到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更是为洪水留足了下泄通道。
对于规划的实施进展,规划提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分阶段实施、远近结合的方案。比如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实施分为堰塞湖除险、河道应急疏通初期、河道应急疏通后期、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等4个阶段,并明确了每个阶段的治理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要确保度汛安全。
“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描绘了舟曲水利灾后重建的新蓝图,相信不久的将来,舟曲将再现“藏乡江南”和泉城美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