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舟曲县城白龙江畔。百余台挖掘机还在轰响作业。窄河、深槽、急流的态势全线形成,蓄滞了23天的城区积水滚滚而下。中午12时,县城局部低洼之处的积水也通过水泵全部排至江中,至此,甘肃舟曲白龙江堰塞湖应急排险和河道应急疏通任务全面完成。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闻讯后作出重要指示,向参加清淤疏通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广大干部职工、工程技术人员表示诚挚慰问和崇高敬意!
小小的舟曲县城沸腾了,胜利的欢呼响彻白龙江两岸,鲜艳的红旗在城江桥上下游工地迎风猎猎展开。15时,城江桥上,始终在现场指挥的共和国部长陈雷来了,始终在一线坐镇的共和国将军章沁生、关凯等来了,始终翘首关注的省政府代省长刘伟平来了,水利专家和子弟兵指战员来了,一双双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张张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随着积蓄了20多天的泥水远去,所有人一洗压抑、纠结在心中的块垒,胜利的情绪一下子舒展开来……
23天时间,每一天都在与灾难搏击,每一刻都在与洪水争速,每一秒都在与时间赛跑。中央的部署,总书记和总理的嘱托,人民的期待,时时刻刻激励着每一个现场的人们。从千里驰援、智战巧战到挑灯夜战,从局部爆破、全线开挖到攻坚决战,整个鏖战过程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智慧、勇敢的水利人与人民子弟兵一道,始终坚持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生动地演绎了“安全、科学、迅速”和决战制胜的成功案例。
第一战役:速决
采取挖爆结合的措施,迅速排除堰塞湖溃决险情,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猝不及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裹挟着大量冲积物蜂拥而下,淤堵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堆积体沿河长约1.2公里、厚约9~10米、总量达150万立方米,舟曲县城大面积进水,部分城区被淹,堰塞湖对沿岸及下游10余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舟曲抢险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作出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水利人迅速行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与堰塞湖和河道淤积体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
8日凌晨5时,陈雷部长得到灾情信息后立即来到国家防总指挥中心紧急会商,迅速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并对全力做好灾害应对和堰塞湖应急处置等工作作出部署,陈雷部长随后陪同温家宝总理迅即赶赴舟曲。此前,由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带队的国家防总工作组乘坐早班飞机火速赶往灾区。水利部同时从长江委、黄委等流域机构、部属科研单位调派120多名水利专家火速向舟曲集结,武警水电部队、兰州军区部队带着百余台工程机械设备星夜驰援。为了加强抢险指导,水利部和甘肃省水利厅联合成立前方工作组,下设堰塞湖组、水利灾后重建组、山洪灾害排查组、综合协调组和水文监测组等5个小组,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迅速全面开展。
灾后的舟曲,通信中断,供水中断,供电中断,交通瘫痪,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更为可怕的是,白龙江上的堰塞湖水位仍在快速上涨,不断侵吞着两岸街道楼房,水流漫过堰塞体,又肆无忌惮地流向下游。有水利常识的人都明白,一旦堰塞湖发生溃决,将直接威胁下游10余万百姓的生命安全。
绝不能再发生任何次生灾害,必须尽快排除堰塞湖溃决险情。这是水利人义不容辞的坚定抉择,这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敢担当。
8日下午,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组织专家对堰塞湖情况进行实地查勘:泥石流堆积河道后虽然已经过流,但在瓦厂桥和三眼峪、罗家峪沟口等处形成了阻水断面,要消除突然溃决风险,必须挖掘阻水堆积物,爆破局部阻水桥梁、建筑物及水下较大的堆积体。在查勘现场、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陈雷部长明确提出了挖爆结合的堰塞湖应急排险方案。
8月8日晚至9日凌晨,温家宝总理在舟曲连夜主持召开会议,听取陈雷部长关于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方案的汇报,明确了“安全、科学、迅速”的堰塞湖处置原则并审定批准了该方案。
陈雷部长随即召集水利专家开会,落实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指示,部署实施挖掘和爆破相结合的紧急排险方案。
8月9日8时,挖爆结合的排险措施付诸实施。兰州军区某部对瓦厂桥阻水断面先后进行了7次爆破,武警水电部队利用大型挖掘设备,对施爆桥孔附近堆积物交叉进行清淤、掏挖、疏浚。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奋战,下午,灾后淤堵的瓦厂桥中孔成功疏通过流,堰塞湖溃决险情解除。随后,武警水电部队在水利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对堰塞体表面进行清阻、扩卡、掏挖,兰州军区某部在沿线实施定点爆破,至12日,全面清除了堰塞体。
与此同时,在陈雷部长的直接指挥下,水利灾后重建组和山洪地质灾害处置组2个小组会集50多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也迅速深入实地查勘、收集各种资料,打响了舟曲水利灾后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战役。
第二战役:鏖兵
采取挖爆冲结合的措施,消除城江桥至瓦厂桥河段的淤堵,实现窄河、深槽、急流的河形河势
排除堰塞湖溃决险情,贵在一个快字,但要清除泥石流淤的河道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鏖兵过程。泥石流与一般的山洪不同,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与一般的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更不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在江中形成的水下堰塞堆积体的数量多、体积大,堆积体中有泥石流、树木、房屋,甚至整栋楼房,而且堆积体基本都在水下,泥石流堆积区及河道两岸均为软基,清淤施工十分困难。要把长达1.2公里的水下堆积体全部清除,使河床恢复原貌,毫无疑问是前所未遇的难题和挑战。
必须尽快拿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白龙江淤堵导致县城积水难以排出,严重制约整个抢险救灾、清淤、道路交通和灾后重建的开展,必须在确保防洪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迅速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疏通阻水河道,尽快宣泄上游湖水,降低堰塞湖水位,为抢险救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陈雷部长在总结紧急排险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挖掘、爆破、冲刷(简称挖爆冲)相结合的淤堵河道疏通方案。挖,就是利用大型施工机械对河道进行挖深,加大水位落差,尽快下泄湖水;爆,就是对影响水流下泄的局部阻水建筑物或水下较大的堆积体,实施水下爆破或定点清除;冲,就是遵循水力学“溯源冲刷”和“沿程冲刷”原理,加大河流比降,充分利用水流的力量刷深河流主槽,形成良好的河形河势,宣泄存蓄江水。
大战役需要大智慧,抓落实需要巧安排。如何克服困难落实施工方案,同样考验着水利系统领导、专家和子弟兵指战员。国家防总紧急从千里之外的上海调运来适合于沼泽地等软基作业的480块路基箱,成功蹚过软泥汤似的泥石流堆积物,打开了挖掘施工局面。兰州军区某部工程兵部队架起一坐浮桥,挖掘机横渡白龙江成功实现左右岸同步进行挖掘作业……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武警水电部队和兰州军区某部全力以赴,日夜奋战:两溜长长的挖掘机沿江排开,钢铁长臂上下翻飞,歇人不歇机,不断向泥石流淤堵的河槽深层进军;爆破实施在三眼峪泥石流沟口适时进行;水流的冲刷力量发挥出巨大作用……
共和国部长每天都风尘仆仆徒步奔波在长长的挖掘疏通一线,共和国将军每天都披挂上阵在挖掘疏通现场坐镇指挥,部长与将军并肩作战,军队与地方合力排险。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坐在挖斗里测水深,测流速,驱动小舟在浪尖上测洪峰流量,夜晚整理大量数据,分析研究;战士们要在驾驶舱里吃饭,常常需要憋着尿持续进行挖掘作业,实在渴了就抿一小口水……
伴着隆隆的机声,和着激流浪涛,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忠诚的力量在爆发,一道道难题被攻克,一处处障碍被拔除,一次次冲锋在收效:12日,武警水电部队挖掘机进占瓦厂桥、罗家峪、三眼峪三处关键卡口,开始24小时不间断的施工;14日,兰州军区工程兵队登陆右岸开辟施工作业面;15日,左岸三眼峪以下河段泄流河道基本形成;21日,灾后最大洪水过程顺利通过舟曲白龙江淤堵河段,最大流量316立方米每秒;26日,城江桥至瓦厂桥左右岸河段施工平台全线贯通。
至此,经过武警水电部队、兰州军区工程兵部队和广大水利技术人员20多天的艰苦鏖战,城江桥至瓦厂桥河段的淤堵终于消除,具备下泄35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能力,成功实现窄河、深槽、急流的河形河势。
第三战役:攻坚
按照“挖深槽、整河势、降高程、均比降、增流速、畅水流”的指导思想,全线强力挖掘,全力消除城江桥上游河段淤堵,实现城区积水全部回流归槽
就在舟曲白龙江堰塞湖处置和淤堵疏通激烈进行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再次亲临舟曲抢险救灾一线,详细了解堰塞湖处置和河道清淤疏通进展情况,对堰塞湖应急处置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尽快疏通白龙江河道,加快河道泄流和城区积水排除,降低县城水位,为恢复生产和开展灾后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鏖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量变过程,但全面进攻、全力冲锋才是最为壮观的质变场景。8月27日上午,根据总体进展情况,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章沁生、水利部部长陈雷、甘肃省代省长刘伟平不失时机地联合召开前方抢险救灾指挥部专题会议,向参战的各路子弟兵发出总攻令:8月30日24时前完成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泄流任务。
号角声声,战鼓催征。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关凯中将会议一结束便就地召集将士们研究、商定攻坚作战部署。武警水电部队则再次紧急调集大型设备,并从广西火速空运30多名技术过硬的操作手赶赴攻坚一线,李光强主任的动员简洁明了:“我们承担的是政治任务,必须无条件地坚决完成!攻坚是什么?攻坚就是豁出命去干。”武警水电部队全体指战员摩拳擦掌,战斗情绪空前高涨。
28日,一场惊心动魄、如火如荼的攻坚战在白龙江瓦厂桥下至城关桥两岸全线打响。在城江桥附近,一条红色的巨幅条幅顺着右岸山体铺展而下,上写“武警水电部队攻坚克难确保决战胜利”,左岸不远处也挂上了写有“武警水电部队全力以赴决战决胜”等字眼的火红的条幅。这支穿军装的水利人已经连续24小时奋战20多天,此时又凝聚全力发起猛攻,誓言夺取最后胜利。
就在攻坚的关键时刻,陈雷部长在组织专家会商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挖深槽、整河势、降高程、均比降、增流速、畅水流”的指导思想,把攻坚力量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巨大的攻坚合力。
消除城江桥上游河段的淤堵,尽快宣泄上游存蓄水量,是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武警水电部队在城江桥上游右岸沿滨江路连续向上游推进,直逼城关桥。右岸已经形成二级施工平台,他们充分利用作业平台,合理配置长臂、短臂挖掘机等施工机械,长臂挖机发挥臂长优势,不断将一斗斗砂石从河道中挖出,倾倒在后面的二级平台上;短臂挖掘机发挥力气大优势,近岸深挖主槽,拓宽河道,右岸形成了有一定比降的连续泄流通道。载重汽车来往穿梭,不断将挖出的砂石料填铺到施工道路上,向前一米、两米……
城江桥上游左岸,武警水电部队沿313省道的城区大街铺设作业平台,在亭子处拐入白龙江,直至城江桥下。站在城江桥上,放眼远望,白龙江两岸密密麻麻,排满了挖掘机,见首不见尾。每个挖掘机负责一段,像忠诚的卫士坚守着自己的领土。有的挖掘机在不停地深挖河槽,维持“深槽、窄河、急流”的河形河势,防止局部淤堵影响水流下泄。有的挖掘机在固基护岸,修整河形河势,使水流归入主槽。瓦厂桥始终是清淤疏堵的关键点之一。20多天来,一直坚持24小时不间断掏挖,始终保持泄流畅通无阻。
现场轰鸣的机器声、此起彼伏的哨声、对讲机沙哑的呼叫声、哗哗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施工现场就是一幅紧张激烈、让人热血沸腾的攻坚图。
更喜舟曲千军马,铁臂挥处水畅流。截至30日12时,清淤、疏通大军开挖形成了长约1.2公里、宽约60米、深约8~9米、纵坡约3‰的“窄河、深槽、急流”的河形河势,淤堵河道已全部疏通,上游存蓄水量快速、安全下泄。舟曲县城中断面水位降至1304.50米,比最高水位1309.76米下降了5.26米。淹没了20多天的街区露出水面。
30日15时,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章沁生代表参战各方朗声宣布:到今天12时,舟曲白龙江堰塞湖应急排险及河道清淤疏通取得决定性胜利,比预定时间提前12小时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
当参战的人民子弟兵在白龙江两岸挥舞着红旗庆祝胜利的时候,当水利技术人员和子弟兵指战员握手互相祝贺胜利的时候,当甘肃省代省长刘伟平一再向水利专家握手表示感谢的时候,陈雷部长却双手扶着栏杆,背对着城江桥上欢乐的人群,举目凭风远望。记者没有问他此时在想些什么,但相信任何一个现场全过程经历舟曲堰塞湖排险和应急疏通的人,回想刚刚经历的水利抢险救灾过程都会心潮澎湃乃至热泪盈眶:堰塞湖紧急排险、淤堵段鏖战清淤、化解泥石流软基难题、数次迎接洪峰考验、徒步5个小时冒险深入三眼峪上游查勘山洪沟、通宵达旦赶制有关处置和重建的“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并第一家上报专业规划……
良久,陈雷部长转过身来,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23天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解放军、武警官兵的通力协作、日夜奋战,特别是武警水电部队和兰州军区工程兵部队的共同努力,舟曲堰塞湖的险情以及白龙江河道淤堵清淤疏通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今天,县城被淹没的城区已经全部退水,局部低洼地带也已经通过水泵把积水排除了,同时,停止通行23天的313省道现在也全面恢复通行了,灾区人民已经高高兴兴地重返家园,重新开始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我相信,通过下一步灾后重建,一个新的、更加美好的舟曲将会展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