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了让舟曲人民早日重建家园
——记奋战在舟曲水利抢险一线的共产党员和基层组织

2010-09-03

    编者按:面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水利部在白龙江堰塞湖应急排险以及河道清淤疏通实践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勇于负责,共产党员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用舟曲水利抢险救灾的实际行动响应中央创先争优的号召。

 

舟曲,这座甘南高原的藏乡泉城,在88日凌晨,遭受了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摧残。

灾难,如猛兽般荡平村庄,将白龙江拦腰截断,泉城变泥石流污水之城,堰塞湖如同悬在头上的利剑,威胁着下游10多万群众的安全。

生命,从这里发出了微弱的呼救,却震撼着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颗中国人的心。

救援,从千里之外,自四面八方。冲锋的号角响起,水利系统的共产党人又一次急赴灾区!科学处置堰塞湖,迅速降低水位,清淤、疏通河道,水利人义不容辞!

在堰塞湖处置的前沿阵地上,在紧急部署的会商会上,在深夜驻地的灯光下,在湍急水流的冲锋舟上,来自水利系统的共产党人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誓言。

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一面面鲜红的党旗,映照着水利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贞赤诚,也燃起了舟曲百姓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冲锋在前 奋战洪魔的坚强斗士

8日凌晨,刚刚得知舟曲灾情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第一时间赶到国家防总指挥中心紧急会商,并立即对堰塞湖应急处置及危险区人员转移等作出部署,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争当抗洪先锋,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7时,受陈雷委托,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宁率工作组紧急奔赴舟曲。随后,陈雷随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

到达舟曲后,陈雷、刘宁踏着稀软的淤泥,踩着碎石,蹚着湍急的河水,从白龙江县城段上游到下游,在一公里多的堰塞体两岸,陈雷、刘宁一刻不停,反复查勘,详细询问:“堰塞湖水位多高?”“百姓的安全是否有保证?”“水利工程损毁情况如何?”党员的职责告诉他们,作为一名共和国的部长、党和人民的公仆,危难面前,沉着冷静、果断迅速地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尽快消除堰塞湖险情,避免堰塞湖突然溃决对下游造成危害是当务之急。

查勘的路上,他们总是走在最前面,观察水流,查勘河势,询问当地情况,每到一处,他们都在仔细分析着:水下的堆积体究竟有多复杂?处置的方案又该如何制定?这些都是摆在水利人面前的一道道难题,更是对一位党员坚定意志和执著精神的考验。迅速研判,当机立断: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安全、科学、迅速”的处置原则,用挖爆结合的方式,尽快排除堰塞湖险情,解除堰塞湖突然溃决对下游的威胁。命令迅速下达,武警水电部队和兰州军区某部火速执行除险方案,迅速排除了堰塞湖溃决险情。

“虽然基本排除了险情,但堰塞湖仍是制约当前舟曲县抢险救灾、清淤、道路交通和灾后重建的关键环节,千方百计疏通阻水断面,尽快宣泄上游湖水,降低堰塞湖水位,这是党和人民交付给我们的任务,必须坚决完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雷、刘宁每日清晨、下午和晚上三次徒步前往堰塞湖和淤堵河段反复查勘,从下游的瓦厂桥、罗家峪、三眼峪到上游的城江大桥、城关大桥,从北岸的淤泥碎石,到南岸山上的蜿蜒小路,来回一趟就是几公里;在施工现场,或指挥部署,或分析判断,或驻足凝思,返回驻地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深夜还要批改文件,商讨方案。

19日晚,白龙江流域上游突降大雨,一股洪峰袭来。为保障挖掘疏浚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陈雷、刘宁带领工作组一行人,从200时起,就守在施工一线,指导作业人员及时撤退,密切察看洪峰水位变化。一直到早上4点多,洪峰退去,陈雷、刘宁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稍作休整,6点多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陈雷还带领前方工作组成员,冒险步行近5个小时到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三眼峪上游进行实地踏勘,跨河谷,踏岩石,在陡峭的山壁上攀爬,几次险些滑倒,几位年轻人回来后还连说后怕。当地百姓说,水利部的人为了灾区人民,真是不要命了!

无数次现场查勘,无数次研究部署,烈日灼伤皮肤的疼痛,连续熬夜的疲倦,陈雷、刘宁从未在意。他们如同一面旗帜,感召和带领着广大水利共产党人冲锋在前。在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久经考验的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坚毅果敢和沉着睿智,感受到了人民公仆所具有的兢兢业业和赤胆忠诚。

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工作组成员中,还有国家防办副主任田以堂。接到灾情电话通知时,正是8日凌晨,由于时间紧迫,田以堂只是简单地收拾了行李,直接奔赴机场。

来到灾区,眼前是一片废墟。所有的工作即刻展开,喝水、吃饭、睡觉都已不顾,甚至短暂的休息都是奢想。

这种突然改变的节奏和规律让田以堂的身体吃不住了,跑肚拉稀,高烧不退,再坚强的人也禁不住这样的折腾。但田以堂没有倒下,身兼两个工作组工作的他依然片刻不停地忙碌着。轻伤不下火线,作为一名党员,他想到的依然是眼前不能停止的工作。他每天依然坚持办公,实在挺不住了,就躺下歇一会,可手里仍然拿着电话协调前后方,通报信息,布置任务。不需任何言语的修饰,抢险救灾忘我的工作就是一名党员争先创优最好的实践。

深夜,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段红东正伏在案前,一字一句地修改着规划报告。来到灾区后,他带着工作组踩过泥泞,跨过陷坑,已经踏遍了舟曲县城所有受灾的地点,现场了解了所有受损的水利设施情况,并在短时间内对水利受灾损失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了尽早完成舟曲水利灾后重建规划,段红东把一天当做两天用,最紧张的时候他曾经4天连轴转,几乎没睡觉。在规划编制的关键阶段,他从下午4点起坐在电脑前,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才离开凳子。“来了这么多天,脑子里都是规划的内容,这事关舟曲百姓的新生活,灾区人民盼着我们早点完成,我们就该义不容辞!”朴素的话语中,透着水利人对灾区百姓深厚的感情。

89,当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副司长祖雷鸣到达舟曲县城附近时,公路上已经开始交通管制。为了早点进入灾区开展工作,他带领匡少涛、荣光等6名党员,肩扛手提,背着资料、设备、饼干、矿泉水等工作和生活必需品,踩着泥泞,沿着搓板一样的山路,徒步5公里进入县城。赶到前方工作组驻地时,祖雷鸣的双脚已沾满泥浆,衣服上的汗渍清晰可见。可他刚放下物资,就急忙赶去工作组报到,并立即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大家都在辛苦地忙碌着,我来到这里,就应该早一点投入工作!”祖雷鸣说。

匡少涛,水利部建管司处长,这位曾经在唐家山堰塞湖、玉树灾区一线奋力抢险的共产党员,这次也依然冲锋在前。他80多岁的老父亲长年患病,匡少涛接到赴舟曲的任务时,正赶上他的父亲又一次病倒,他把父亲送到医院后,就收拾行李急忙赶赴机场,年近80的母亲不能照料生病的父亲,又因为孩子明年高考,爱人抽不出身,他只好从湖南老家请来70多岁的舅舅帮忙照料,自己却毅然奔赴一线。不论是现场查勘还是编制规划,他总是充满着热情和斗志。每日忙碌之余,他才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虽然家里发生了这么多、这么大的事情,可他却没有跟领导和同事提过一个字,直到近日,水利部建管司的领导到匡少涛家里进行家访时才得知此事。了解详情后,孙继昌司长专门打电话给前方记者,希望能够把匡少涛的事迹作进一步的宣传,以激励和号召广大党员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88清晨6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国家防办副处长杨昆预感到事情的严峻。“马上赶到机场与工作组会合,乘坐7点的飞机赶赴灾区。”来不及询问细情,来不及收拾行李,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机场。每一次现场查勘情况,每一次会议部署,每一次水情雨情报告,他都要仔细聆听,认真分析,详细记录。白天忙了一天,晚上还要整理材料、编写简报,皮肤晒黑了,蜕皮了,他只是一笑了之。

在舟曲一线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组中,来自水利部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20多位党员组成了一支先锋队,朱传保、荣光、蒋肖、邵剑南、张文聪、朱晓原、夏明勇、万群志、刘斌、王健、魏迎奇……他们都是这支先锋队里优秀的一员,都有着共同而又熟悉的名字——共产党员。

战斗堡垒 凝聚力量的坚固防线

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在舟曲一线,一个个迅速组建的临时党支部,把抢险救灾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紧急动员,发展骨干,激发斗志,凝聚力量,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防线。

水利部舟曲前方工作组临时党支部15日在灾区成立。身兼堰塞湖组副组长和综合协调组组长的防办副主任田以堂再次承担重任,兼任支部书记。临时党支部成立后迅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并积极开展支部活动。

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临时党支部书记田以堂对一线党员进行了紧急动员。他说:“我们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抢险救灾作为当前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实践,保证水利抢险救灾任务的圆满完成,夺取水利抢险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在刚刚经历劫难的舟曲,有了党组织的动员和鼓舞,广大水利共产党员越战越勇,毫无怨言,连续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展现了水利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

灾区也是砥砺和磨炼年轻水利人的战场。在这次抢险救灾工作中,水利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表现突出、积极奋进的青年水利人,他们舍生忘死,夜以继日,其中还有入党积极分子。临时党支部经过研究商议决定在灾区为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举行火线入党宣誓仪式。

23日,前方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在三眼峪山洪泥石流沟口,白龙江清淤、疏浚施工现场举行了“火线入党宣誓仪式”。3名优秀水利青年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亲临宣誓仪式并对广大党员进行了动员。这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前方工作组的所有党员。来自黄委的欧阳新华参加火线入党仪式后激动地说:“这会让我终生难忘,我现在能够正式以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身份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我一定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期望,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长江委水文局应急工作组临时党支部,由7名党员组成,水文局副局长李键庸任支部书记。在这次应急抢险监测工作中,7名党员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不畏困难,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在挖斗里测水深,在冲锋舟上测流量,在激流浪尖上测流速,为领导决策部署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文数据。临时党支部书记李键庸,既要负责水文信息的上报,又要忙于水库调度方案的编写,还要协调整个队伍的各种事情。他经常满头大汗地跑上跑下,又接连不断地打电话与多方联络,经常忙到夜里12点以后。

临时党支部不但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还主动发现和培养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水文应急检测工作组测验负责人、水文上游局副科长彭万兵作为一名技术骨干,充分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水文精神,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废寝忘食,精心测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工作生活条件极端恶劣,彭万兵和全体救灾同志一道以对党和灾区人民负责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顽强拼搏,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

队员们说,咱们的党员个个是好样的!在党员的带动和感染下,全体工作组成员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积极主动。

黄河防总舟曲防汛应急抢险队临时党支部12日在舟曲成立,黄委防办副主任李跃伦任支部书记。灾区集结的第一天,李跃伦和抢险队队长李建培就进行了全体动员。在动员会上,他们说,这支队伍代表黄委,作为党员,要按照党章要求,在急难险重的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李跃伦的话鼓舞着每一位党员。

党员毛彦奎是位复员军人,在队里担任高压水枪手,在冲刷堰塞体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他积极协助兰州军区工兵部队冲刷街道。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他一夜没休息,拿着四五十斤重的水枪,冒着危险跳进齐腰深的水里进行作业,脚下就是淤泥,随时都可能陷进去。宋涛,队伍里最年轻的党员,去年刚刚结婚,在赶赴灾区的蜿蜒道路上,连续两天两夜坚守在大货车里,看护设备。河南局防办副主任高兴利是位54岁的老党员,队里绝对的专家级人物,身患胰腺炎的他在灾区现场身体不适,仍然带病作战,既要研究冲刷方案,又担负起全队的后勤工作,长时间不能正常休息……

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舟曲前方报道组临时党支部,成立于赶赴灾区的路上。810,从兰州通往舟曲的212国道上,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舟曲一线报道组临时党支部宣告成立,虽然5名成员中只有3名党员,但成立支部可以更好地带领和组织大家把报纸、杂志、网络、音像等多方面的宣传做好。车还未到舟曲,支部书记李先明进行了第一次动员,号召大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采访报道工作。

支部书记李先明以身作则,担负着格外繁重的采访任务。19日晚,由于上游降雨和水电站加大泄流,李先明跟随前方工作组采访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并冒险拍下部领导深夜现场指挥防洪的宝贵镜头。为了报道水利一线职工的事迹,他带领年轻记者,顶着烈日徒步往返七八公里,到远离县城的临时水文监测点采访。而过了好多天同事们才知道,就在李先明奔赴舟曲那天,爱人生病正在联系住院,后来爱人手术,他委托亲戚照料,自己仍坚持在一线全力采访报道。党员杨飞担负着重要稿件的写作任务,经常加班加点,连续几天工作到夜里12点多,为了写好第一篇综述,凌晨3点才睡下,第二天一早又爬起来去拍照片……党员布方坤在灾后当天接到报社的派遣命令后,即刻放下正在筹备的婚事,拿起采访设备第一时间赶赴机场,克服了曲折的交通困难,辗转向甘肃灾区开进,坚持奋战在舟曲抢险一线。

有了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其他队员也积极要求上进。积极分子赵洪涛在灾区工作期间,除了协助水利部工作组综合组工作,还要承担大量新闻采访报道任务。工作繁重,但他克服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灾区期间,他向支部书记主动提交了思想汇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水利部舟曲前线临时党支部研究决定,火线发展赵洪涛为中共党员。在三眼峪工地的宣誓仪式上,他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这只是奋战在水利抢险救灾一线共产党员的几幅画面、几个瞬间,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看到了走在创先争优活动前列的一个个身影。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9月3日

作者:
SRC-5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