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水利报:正确对待小河流的大问题

2010-08-12

  在我国,几公里、十几公里长的小河流不计其数。这些小河流虽然小,但它的作用可不小,它担负着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十分繁重的任务,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那么,我国小河流的状况如何呢?据笔者长时间调查了解,我国小河流的状况总体来看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盲目筑坝,竭泽而渔

  一条小河流该筑多少水坝,按说应视流域来水面或年总径流量而定。可是,在我国不少地区,小河流筑坝通常省去了这一环节。有的筑坝者仅仅凭肉眼测一测,用步子量一量,就代替了规划、设计,就开工建设。在一条小河内,只要有一家筑坝,很快就会多家筑坝,总之,只要是河边有地的、或者有需水项目的都想筑坝。尤其是那些跨村跨乡的小河流,由于河水姓“公”,不用白不用,所以,盲目筑坝的问题更为严重。
  盲目性的筑坝,对小河流的伤害以及对人民群众财产的损害是严重的。首先是阻碍了小河流的行洪。众多的水坝虽然以蓄洪的方式拦截了部分雨洪,但当水坝饱和而强降雨持续之时,这些水坝就会成为洪水的障碍,可能冲毁水坝和堤岸,造成财产的损失。其次是导致河道断流。由于水坝的总库容超过小河流的总径流量,所以断流就不可避免。断流最直接的结果是小河流水文功能和生态功能丧失,而水文和生态功能的丧失则意味着小河流的生命面临终结的危险。

裁弯取直,缩河造地

  为了有限的耕地,为了让洪水速速远离,多年来,不少乡村在小河流的治理中,一直沿用着裁弯取直的作法。为了取直,通常不惜让小河流改道,不惜让宝贵的河湾变成河滩,然后再由河滩变成农田。由于钟情于裁弯取直,缩河造地,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小河流变成了直上直下的直肠河。
  实践证明,裁弯取直的措施不可取。如果是为了增加那点有限的耕地,那么,其代价可就太大了。就说那些河湾吧,它是重要的湿地之一,从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数据中得知,湿地每公顷每年所创造的价值高达14000美元,是农田的160倍。如果是为了驱赶洪水,那么,这办法看起来有效,但实际效果不佳,甚至事与愿违。因为这一措施是将洪水由高水位威胁转化为高速度威胁,而来自高流速、大冲击力的威胁倒更加危险。也就是说,人为地加快河水流速,并非良策,因为流速越快,冲击力和冲刷力越大,同时其破坏力也就更大。

胡乱开垦,水土流失

  随着耕地资源的日趋紧缺,再加上小杂粮价格的上涨,近年来,农村中的“小开荒”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小河流的上游以及在小河流两岸的边坡上,开垦种植小杂粮等农作物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些“小开荒”,通常是在25度以上的坡地上进行的,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类似的“小开荒”,每年导致的土壤流失厚度,至少在8毫米以上。而这些流失的土壤,绝大多数直接进入了小河流。
  土壤进入河道后,有一部分沉积在河床上,有一部分被水冲走。沉积在河床上的土壤,会使河床慢慢抬高,河床抬高则意味着水位上涨,如果水位上涨而堤岸不加高,那么,洪水就有漫坝的危险;若随着水位升高而逐年加高河堤,则极有可能出现“地上悬河”的险情。另外,那部分被水冲走的土壤,往往首先进入水坝之内,形成泥沙淤积,这样,势必减少水坝的使用寿命。

资金短缺,工程失修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个阶段内,我国的小河流治理投资主要依靠农民出工、出资解决。然而,自从农村“两工”取消和费改税后,由农民投资投劳、由村集体出面组织的小河流治理模式基本成为历史。在这期间,虽然单户或联户投资兴建水坝不在少数,但真正把资金投入到河道工程保护上的却极少。这就形成了一个空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顾不上,农民的投资跟不上。
  治理资金短缺使小河流治理与管护无法及时跟上,因此,工程老化失修的现象十分严重。譬如:本来被洪水冲毁的堤岸,应尽快修复;本来超期服役的桥梁,应提早加固;本来逐年抬高的河床,应尽快清淤。可是,因为缺乏资金,村集体组织通常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工程继续老化下去。要知道,这种只讲利用不讲保护的做法,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

重“硬”轻“软”,一“硬”到底

  “硬”是指治河中用硬质材料,如钢筋、水泥和石块等;“软”是指治河中用软质材料,如树木、杂草和泥土等。受“只有钢筋水泥才是现代化”的影响,农村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小河流治理中,主张一“硬”到底,即:要么不治,要治就全用硬质材料。其实,那些地势比较平缓、冲刷不很严重的小河流,完全可以软性治理,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节省了资金。可是,人们通常不理软性治河的碴儿,钟情于钢筋水泥。
  纯粹硬质化的河流治理,虽然防洪等效益较好,但生态效益却大打折扣,譬如:就以河流护坡来说,若纯粹以硬性治理,突出的问题是隔断了水与外界的联系,由此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河流内、堤岸以及相邻陆地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的问题;因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使河水自净能力降低的问题;丰水期河水无法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不能缓解洪灾的问题;枯水期地下水无法通过堤岸反渗入河,难以调节河水水位的问题等。
  由上可见,我国小河流的问题并不小,值得广大水利工作者认真对待。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让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小河流的治理与管护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让众多的小河流恢复生机,岁岁安澜,以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8月12日

作者:李松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