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白龙江

瓦厂桥上作业面全景
甘肃省舟曲县县城白龙江左岸,从三眼峪泥石流沟口到瓦厂桥600多米长的地段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大型挖掘机。长长的挖掘机手臂此起彼伏,形成了十分壮观的“千手观音”画面,5个重点作业面施工全面展开。右岸,16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构筑作业平台并清淤疏浚河道。
舟曲堰塞湖溃泄险情排除后,国家防总、水利部遵循温家宝总理关于安全、科学、迅速的要求,采取“挖掘、爆破、冲刷”(简称挖爆冲)相结合的方法,军地携手,激战正酣。
科学谋划
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堰塞体,通过采用有效的挖掘、爆破相结合方案处置后,虽然堰塞湖险情基本排除,但堰塞湖壅水导致水进县城,成为制约舟曲县抢险救灾的关键环节,严重影响县城人民生活生产。
堰塞湖堆积体成分复杂,有泥石流、树木、建材,甚至整栋楼房,而且堆积体在水面以下厚约9米。河岸的堆积体含水量高,属于淤泥质软基,塌陷严重,人都难以立足,大型机械更是难以进入实施挖掘。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刘宁和专家们多次考察现场,确定了采取挖爆冲相结合的方法处置堰塞湖及清淤河道。挖,就是利用大型挖掘机对河道局部进行挖深,加大水位落差,使堰塞湖存蓄水量尽快宣泄,同时,形成人工溯源冲刷。爆,是兰州军区某部对影响水流下泄的局部阻水建筑物或水下比较大的堆积体,进行水下爆破。冲,就是充分利用降雨形成的洪峰水流自然冲刷和溯源刷深泄水槽,适时利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淤,统一调度上游水电站,适时塑造洪峰冲刷淤积体,使洪水能够尽快下泄。通过挖爆冲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形成人工塑造的窄河、深槽、急流的河流态势。“窄河”就是把很宽的水面压缩到比较窄的深槽里。“深槽”就是用挖掘机把河槽开挖得比较深,形成一定的水头和坡降,加速水流的下泄,逐步溯源冲刷,向上游刷深。“急流”就是通过很窄很深的河槽形成较大流速。
8月13日下午,在舟曲堰塞湖处置的关键时刻,温家宝总理专门致电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充分肯定了舟曲堰塞湖处置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堰塞湖是制约当前舟曲县抢险救灾、清淤、道路交通和灾后重建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要求,在确保防洪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挖爆冲相结合,千方百计疏通阻水断面,尽快宣泄上游湖水,降低堰塞湖水位,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正在主持专题会议的陈雷立即传达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指示精神。陈雷强调,温家宝总理心系灾区,对堰塞湖处置及河道清淤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舟曲抢险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抓好落实,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完成堰塞湖处置任务。
甘肃省委书记、省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长陆浩对施工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国家防总、水利部提出的堰塞湖处置施工方案科学、可行、可靠,完全符合温家宝总理要求的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并表示甘肃省将全力以赴,密切配合,军地携手,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陈雷强调,要坚持挖掘、爆破、冲刷等多种措施并举,在堰塞体开挖深槽,束水泄流,利用溯源冲刷,尽快降低水位。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长章沁生表示,完全赞同和支持国家防总、水利部制定的堰塞湖处置和施工方案,部队将按照指挥部的统一调度部署,全力完成好所承担的各项任务。
冲破难题
但是受各种条件所限,完成任务谈何容易。困难再大也吓不倒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除险队伍。各路抢险队伍遵循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执行挖爆冲相结合的除险方案。
软基开挖施工一直是制约除险进展的一大难题。480块适合软基施工的路基箱全部运抵现场。从上海调运来的这些“秘密武器”,首批80块,由总参作战部安排3架军用运输机紧急直飞甘肃临洮机场,并马不停蹄运至现场。其余400块,由铁道部安排专列紧急运至甘肃陇西,然后紧急运抵现场。记者在三眼峪抢险现场看到,6台挖掘机正在铺好的路基箱上清理河道淤泥,一台挖掘机的挖斗像人的手一样灵巧,正把一块重约1.2吨的路基箱勾起来,然后又抛在另一边。路基箱掉在地面时,砸得淤泥四处飞溅,挖掘机驾驶室玻璃上顿时满是泥浆,操作手吴连聪全然不顾,仍然继续作业。不到20秒,他就将路基箱铺设好了。不负众望,“秘密武器”果然发挥了巨大威力。软泥汤似的堆积物铺设上路基箱后,重型挖掘机的履带尽管全部浸泡在江水之中,却可以施工如常。借助路基箱,负责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不断向河边进发。
记者在现场看到,巨大的挖斗从河床中挖出满满一斗石渣,操作手把这些石渣铺设在挖掘机附近,一会儿工夫就形成了一个作业平台,挖掘机继续进占。现场指挥员告诉记者,施工现场泥石结构很不稳定,大型机械开进极易沉陷,挖掘机离河岸5米即无法靠近。而白龙江河道中央区域的淤积程度依然很严重,挖掘机的伸长挖掘能力有限,没有路基箱的时候,他们对河道中央的淤泥鞭长莫及,不能形成有效的泄流槽。“现在有了路基箱,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一时之间,路基箱成了香饽饽,各路人马纷纷索要。但是据说全国只有这480块啊!“要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突出重点部位和关键断面,提高路基箱的使用效益。”陈雷说。根据现场条件和作业要求,三眼峪工作面铺设240块,罗家峪、瓦厂桥、三岔口和右岸作业区各铺设60块。借助路基箱,目前,在白龙江左岸,三眼峪、三岔口、罗家峪、地下室、瓦厂桥等5个作业面依次排开,各作业面的挖掘机几乎连成一线,施工场面蔚为壮观。
右岸施工也取得新进展。兰州军区某部在瓦厂桥中孔上架设了一座机械化桥。现场指挥员告诉记者,这座桥长15米,自重20吨,可以承重50吨。14日20时35分,第一台挖掘机缓缓驶上机械桥,顺利登陆右岸,“成功了!”掌声、欢呼声响彻白龙江两岸。目前,已有9台大型挖掘机械在右岸开辟施工作业面,开展瓦厂桥右孔疏通和河道清淤作业。
左右岸同时施工,5个作业面齐头并进,机械设备和相关物资显得捉襟见肘。14日,国家防办紧急从中铁二十局和中国水电三局各调运1台长臂挖掘机,从兰州调拨1套挖掘机长臂及挖斗,从郑州调拨5000片铅丝网片。15日中午,施工设备陆续到达,投入除险施工。16日,5000片铅丝网片也运抵施工现场。夜间施工需要照明设备,黄河防总舟曲应急抢险队立即调配2台大功率照明设备连夜送达舟曲。百余台大型设备齐聚白龙江两岸,人歇机不歇,24小时施工。“全国抗震救灾勇士”、武警水电部队上士丁小剑从早上6点,就登上挖掘机开始工作。驾驶室空间不大,中午时分室内温度最高可达38摄氏度,丁小剑满头大汗,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迷彩服上结了一层硬邦邦的白色盐花。
联合出击
配合高强度的开挖,兰州军区某部官兵适时实施水下爆破,清除影响水流下泄的局部阻水建筑物或水下比较大的堆积体。爆破难度太大!兰州军区迅速报请总部邀请水下爆破专家,到舟曲堰塞湖集体会诊。我国著名爆破专家、海军潜艇学院爆破教研室教授张可玉搞了51年的爆破,在舟曲,他碰到了世界性难题:堰塞体结构特别复杂,有的软有的硬,坚固的建筑物堵塞了河床,给爆破和疏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堰塞湖在县城中形成,两岸有密集的楼房,实施爆破的装药量不可能太大,只能用小药量连续爆破,以防止引发次生灾害……江水湍急,炸药不容易固定,战士们就直接跳入洪水中安装炸药,下药时只有双膝跪着一步一步向前,水里的石头、玻璃等坚硬物体常常将膝盖和双腿刮破。战士们还在河中架一道钢索,让爆破手乘坐冲锋舟,沿钢索到堰塞体要害部位实施爆破。截至15日12时,兰州军区某部共实施了34次爆破,效果明显。爆破后,水流速度明显加快。
利用降雨形成的洪峰和人工调度调节上游水电站流量,冲刷河道堆积体,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智慧相结合,是这次堰塞湖除险的一大亮点。11日晚至12日早,白龙江流域出现较强降水。这次洪峰刷深了在堰塞体上开挖的沟槽,形成了很好的溯源冲刷形势。12日8时,堰塞湖入湖流量126立方米每秒,出湖流量133立方米每秒,出湖流量大于入湖流量。为加大水流冲刷堆积体,国家防总调度舟曲上游大立节水电站加大泄流,14日,河水流量由7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110立方米每秒。白龙江舟曲上游干支流共有20多座已建水电站,有调节库容的5座。国家防总正在研究科学调度上游水电站拦洪蓄水和削峰错峰,通过人工造峰方式,利用水流冲刷江中堆积体。从黄委调运的20台高压水枪已经运抵现场,将择机用高压水枪实施集中冲淤。
大型设备多、作业面积小、爆破开挖施工交叉、作业面多等带来众多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丝毫不能放松。开挖施工,武警水电部队和兰州军区某部都建立了统一的安全指挥体系;重点部位配备专职安全员、重机指挥员,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中常检查边坡有无滑塌危险,路基有无沉陷危险,如有危险立即撤离;夜间施工配备了明亮的照明灯;现场开挖操作手和指挥人员身穿救生衣,防止掉入江水内;定时对营区、工作面进行消毒……夏季气温较高,施工单位还定期向前方施工人员供应降暑食品,发放清凉油、风油精、仁丹等预防中暑药品。爆破时,及时贴出告示告知老百姓;用吹喇叭的方式扩大警报范围,让老百姓知道吹喇叭的时候及时避让。
挖爆冲多措并举,一个人工塑造的窄河、深槽、急流的河流态势基本形成,泄流速度加快,水位明显下降。以淹在堰塞湖中的电线杆为参照物,可以看到水位有明显回落,舟曲堰塞湖处置成功胜利在望。“我们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有关重要指示和部署,按照挖爆冲相结合的方案,全力以赴,全面彻底消除舟曲县白龙江河段淤阻,通过清淤疏通河道,使堰塞湖存蓄水量尽快宣泄,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灾区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陈雷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