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系列评论之二:统筹水源 科学抗旱

2010-04-01

  西南旱情发生后,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各级水利部门高度重视水资源调度,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倒排用水计划,优化水源调度,强化用水管理,加大节水力度,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抗旱水源。勘察地下水,查找新水源,打井保春耕,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当前,西南各省区大春作物播种在即,育苗用水紧缺局面日益突出。在优先保证饮水安全的情况下,春播、春种、春灌用水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关系到受旱地区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大局。科学统筹,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在优先保证群众生活基本饮水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抗旱保春播、保春灌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要科学统筹水源管理。全面查清区域内所有可用水源,切实做到大中小水库统筹考虑,水库、塘坝与水窖统筹考虑,城市与乡村统筹考虑,短期抗旱和长期抗旱相结合,生活与生产、农业和工业、小春和大春用水相结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供水应急方案。

  要精细调度全部水源。根据水库、塘坝与水窖蓄水、可用抗旱机井和饮水困难群众分布、农作物用水等情况,科学合理算好水账,倒排用水计划,优化调度模式,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水库、塘坝、机井等水利工程现有水源进行统一调度。“一库一策、一村一策”制订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供用水预案,切实做到精细调度每一座水库,严格管理每一处水源,用好每一项工程。

  要严格用水各项制度。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供定需,有保有压,高效利用有限水源。要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制度,倡导各行各业采取节水措施,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等行业用水,积极开发利用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缓解供水压力。要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管,加大对水源地污染物的监管力度,对新增临时供水水源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各方用水安全。

  一眼眼机井,一口口水窖,一座座水库,流出的是农民群众饮用的生命水,蓄集的是大春作物灌溉的命脉水。各地水利部门务必迅速行动起来,履行神圣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统筹水源,积极做好抗旱各项有关工作,在确保群众饮水的同时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4月1日

作者:贾君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