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南抗旱:民生水利理念的生动实践

2010-04-08

    已经持续了240多天的西南地区干旱仍在继续。但就是在这场百年罕见的大旱面前,保障供水的工作紧张有序,老百姓有水喝、有饭吃,始终不慌不乱,还能积极投入抗旱自救,整个旱区缺水不缺精神,缺水不缺政通人和,缺水不缺生活的希望!

    应该说这是一个奇迹———历史上每当发生类似的大旱,往往是灾民背井离乡,饿殍遍野。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都是对人类的一次重大考验,而每一次成功地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又往往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次宝贵精神财富的获得。

    那么,我们成功应对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的关键是什么呢?

    记者参加“西南抗旱行”,走过了云南和贵州的部分重旱区,采访了一批行政领导和水利专家,接触了一批最基层的干部群众,所见所闻形成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是重视民生的价值理念在指导抗旱救灾,是关注民生的价值追求凝聚起了旱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3月23日,西南抗旱进入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春节,心系重旱区,和灾区人民一起过年,在西南抗旱进入关键时期,又两次亲临旱区考察指导抗旱工作,并强调“切实把抗旱工作摆到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绝不能让一个群众没有水喝”;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率领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旱区指导抗旱救灾;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深入调研旱情,多次主持会商,强调“保证群众饮水安全”,并明确提出“举全部之力、全系统之力、全行业之力,坚决打赢抗旱减灾这场硬仗”。所有这些,无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心系灾区群众的爱民情怀,水利民生理念的价值取向。

    我们再看重旱区各级干部的言行。

    记者所到之处的各级党委、政府,没有不把抗旱工作当做工作重心的,主要领导没有不亲自调研指导抗旱的,有的地方甚至全体领导干部分组包点,领导、指挥抗旱。曲靖市副市长饶卫说,他们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全市没有发生人畜断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黔西南州州长陈鸣明说,他们举全州之力抗旱救灾,“派干部到基层,到旱情最严重、群众用水最困难的地方”,不惜任何代价,全力解决好群众生活用水问题,“就是我们没水喝也要保证群众有水喝”!

    干部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者所到过的云南、贵州2个省的3个市(州)、5个县(市)、6个乡镇、5个村,干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抗旱上,第一位的就是确保群众生活用水。云南省沾益县西平镇镇长孙加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镇党委、政府全力以赴抗旱,领导班子分成16个小组包到最困难的村组。

    贵州省盘县民主镇伍镇长告诉记者,他现在90%的精力都用在了抗旱上,对水的认识很强烈,“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就是最大的民生,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抗旱,作为水利工作的一个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以人为本是抗旱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民生水利的典型体现。水利部部长陈雷曾明确指出,“强调民生水利,旨在树立一种发展理念,倡导一种价值取向,确立一种实践要求,实现一种目标追求”。从民生角度审视抗旱,就是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用水问题作为抗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饮水安全保障;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用水问题,特别是饮水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就是要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公共财政要给予更大支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抗旱特别是保饮水的合力;就是把是否确保群众生活用水作为衡量工作的基本标准,不让一个群众没有水喝。

    “先生活、后生产”,成为重旱区的用水原则;停止景观和娱乐用水,关闭水力发电用水,限制高耗水项目,不惜代价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再保春播生产,已经成为一种当然选择。抗旱经费、物资、专家向重旱区汇聚,开辟水源、调度管理、对口帮扶等各项扎实有效的举措围绕抗旱保民生轰轰烈烈地展开。

    以民生为价值取向的水利工作决策早已有之,但作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特别是作为水利工作明确的理论指导则时间并不长,而理论一旦形成,便有了巨大的指导力量,保民生、保生活用水,特别是“不让一个群众没有水喝”目标的响亮提出,成为强有力的现实指导。在一定意义上说,西南地区抗旱靠的就是这种民生理念的指导,靠的就是这种民生价值的取向,靠的就是这种民生目标的追求,各级干部明确了发力的目标和方向,老百姓平添了面对自然灾害的勇气和自信,成为成功应对特大旱灾的坚定力量。

    风调雨顺的时候,我们对民生水利的价值和作用感受可能不太明显,而恰恰是在这种特大干旱面前,民生水利的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作用充分凸显出来。正是这场特大干旱,印证了民生水利价值理念的正确选择,而应对西南这场百年罕见大旱的行动,也不折不扣地成为民生水利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理念已经形成,实践已见成效。民生水利一定会成为继续战胜旱魃的现实动力,也一定会成为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4月8日

作者:李先明 陈锐


  相关新闻:
当前冬麦区农业旱情明显缓解 人畜饮水困难仍然持续
陈雷赴河北检查指导抗旱和引黄入冀工作
河南日引黄河水突破3000万立方米 刷新30年引黄最高记录
黄河拟建防凌及抗旱会商决策支持系统
落实国家防总抗旱视频会议精神 黄河防总提出“三个确保”目标
国家防总召开抗旱会商会 部署下一阶段抗旱保春灌保夏粮丰收工作
黄委水文局积极响应干旱橙色预警 全力支援抗旱
甘肃省水利厅要求干旱地区优先确保旱区群众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