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2日,全区共有80个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共有77.7万公顷农作物受旱,234.25万人因干旱发生饮水困难,需要送水才能基本解决生活用水困难的人数达32.74万人。面对大旱,广西多管齐下战旱魔,努力减轻旱灾损失。
迅速行动。3月23日,广西水利厅再次紧急派出8个抗旱工作组,深入河池、百色、崇左等市的各受灾点核实了解灾情,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在持续抗旱工作中,广西水利厅定期组织旱情会商,及时把握干旱程度,预测旱情发展趋势,针对发生饮水困难的不同成因及时会商,研究不同应对措施,为地方政府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旱区群众在雨季到来或新水源找到之前有水喝、有水用。
开辟新水源。针对大石山区因干旱缺少水源而发生的饮水困难问题,水利部门及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帮助群众寻找水源。由于取水河段来水少及供水水库蓄水不足,天等和南丹县城区供水水源严重不足,两县2.5万和8万居民饮用水困难。广西水利厅及时启动了两县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并分别给天等和南丹下拨专项补助资金140万元和100万元。工程于今年1月中旬基本完工并赶在春节前开始供水,及时保障了两县10.5万群众的饮水。3月19日,广西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三部门联合,派出8个工作组,组织技术专家和专业队伍,深入特大干旱区的河池、百色、崇左和南宁的27个市(县、区)开展抗旱应急水源打井工程建设,目前打井钻探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科学调配。为科学调配水资源,广西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加强对水库现有水源的调度和管理,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源的作用。在全力为旱区群众提供饮水保障的同时,各水库灌区提前做好灌溉计划,制订最佳用水方案;做好渠道清淤和维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抓好水量管理配置,重点地区派专人管护,努力完成全区1400万亩的早稻种植任务。
精心规划。针对干旱灾害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广西水利部门编制完成了《广西河池市大石山区严重缺水区域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方案》并上报水利部,联合多部门研究制定了尽快解决广西石山地区30个县400多万人饮水安全规划方案,突出抓好县级以及乡镇一级应急水源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
经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广西抗旱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3月22日,全区共投入抗旱资金2亿多元,投入抗旱人数291.5万人,投入机电井2.35万眼、泵站2489处、机动抗旱设备17.8万台套、运水车辆1.5万辆,临时解决了235万群众的饮水困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3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