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3月27日晚,一支由珠江委设计公司、珠科院、西江局9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抗旱救灾专家组迅速集结。3月29日下午,专家组一行赶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带着“找一股水、打一口井、救一方难”的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支援当地抗旱救灾工作中去。4月6日晚,经过4天钻探,专家组在坡洪镇和巴别乡安装的钻孔已遇初见水位,当前正在确定水量、解决抽水设备,将为当地老百姓送上汩汩清泉……
灾情就是命令
从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西南五省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尤其是珠江流域的云南、广西、贵州3省区,长时间降水持续偏少,旱情蔓延迅速,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在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指挥下,珠江防总、珠江委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集全委之力紧急行动起来,派出多个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抗旱第一线与旱区群众并肩战斗。岳中明主任在抗旱会商会上要求,要充分发挥全委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切实发挥流域机构在抗旱减灾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和帮扶、协调作用。
3月27日,根据水利部的指示,珠江委迅速成立了以设计公司副总经理陈明清为组长的支援广西百色抗旱专家组,支援旱区寻找水源、打井抗旱。珠江委副主任陈泽健在动员会上指出,对口支援抗旱工作是全委义不容辞的责任,抗旱任务重、困难多,特别是百色市地处喀斯特地区,找水难度大,各技术人员要克服不利条件,发挥珠江委水利人的技术优势,找一股水、打一口井、救一方难。
干渴的田阳县
带着神圣的使命,专家组一行风尘仆仆,抵达了百色市田阳县。百色市在此次大旱中受灾严重,而位于百色市东南部的田阳县更是“重中之重”,广大山区群众饱受着缺水的煎熬。30日一早,专家组在当地水利部门陪同下,马不停蹄地查看了坡洪、巴别、五村等乡镇,以及弄朗、大朗、百宙等村庄。
据水文资料显示,去年8月以来田阳县平均降雨量仅为286毫米,比历年同期少六成,全县9条小河干枯断流,有9 个乡镇7.6万人、4.2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7万亩,玉米、蔬菜等旱地作物受旱严重,水稻因缺水播栽进度也是历史最差的一年。
干旱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触目惊心。很多村民家中的地柜地窖只剩下绿油油无法使用的沉淀水、有些小河流已断流多日、水源点陆续干涸见底、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当前村民用水基本靠政府送水或自行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地方运水,对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经过现场的查看后,专家组根据旱情的严重程度,确定了坡洪镇、巴别乡为近期抗旱工作的重点,分别在这两处打井找水。坡洪镇地处田阳县南部灰岩山区,镇所在地主要饮水源的泉水来水量少,满足不了居民用水及附近村民用水需要,预计10多天后泉水将断流,开辟新的水源点迫在眉睫。巴别乡同样不容乐观,乡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近3000人,周边2000多群众因干旱缺水都集中到政府拉水。而乡政府所在地生活用水是抽取地下水供应,因遇特大干旱,供水量也明显满足不了生活需要。
千方百计找水源
任务已定,专家组似箭在弦稍,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水源。专家组按照工作,兵分两路进行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调查。为了能正确找到水源点,工作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走访当地群众,跑遍周边地区了解以往雨季及旱季的泉水点,和附近的溶洞分布情况。
坡洪镇、巴别乡地貌上属于岩溶峰林洼地地形,基岩出露,峰丛峻峭。冒着炎炎烈日,两个小组的成员为了一条可能的含水带而爬山登高,为了确定断层或裂隙的走向而反复的比划、量测。
奔波在路上,专家们被随处可见的抗旱场景感动着:送水、送蔬菜的爱心车辆来来往往、奔流不息,村民自行取水的摩托车、水桶排列成队,在坡洪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还有群众小心翼翼地递交了解决应急用水的申请报告。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每位专家组成员的脑海里,尽快找到水源、为当地老百姓解水之忧,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专家组分别在坡洪镇和巴别乡选定了钻探打井位置。4月2日凌晨4点,冒着风雨、连夜赶路的钻探机组人员也顺利地抵达田阳县城,钻探设备到位。一早,专家组中的钻探队成员克服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和其他成员一起将钻探设备运送至坡洪、巴别两乡镇打井口。
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对钻井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在巴别乡,当书记和副乡长也都来到打井现场,组织当地群众十多人帮助搬卸设备。顶着打太阳,副乡长带领群众,或扛或抬,不怕劳累,个个热情高涨。一位67岁的老大爷也在现场忙碌着,帮助搬卸设备。他说,今年是他经历过最旱的一年,一直就盼着有人帮忙找水打井,没想到终于实现了,非常感谢珠江委抗旱工作组所做的一切。老大爷说,工作组有任何困难,乡亲们都要过来帮忙解决。
天旱无情人有情
钻探现场,机器轰隆,机组人员不顾疲劳、起早贪黑地工作,到4月6日19点,坡洪镇机组钻进至29.3米,巴别乡机组也已钻进至20.1米。目前两个钻孔均已遇初见水位。技术人员立刻准备相关工作,通过抽水试验确定来水量,想方设法解决抽水设备,保证“渠成水到”。
在钻探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专家组的其他成员继续奔波在受旱的各个乡村,全面地了解这两个乡镇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专家组们一再走访缺水较严重的村庄,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寻找新的水源点;并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多手段解决饮水问题。
每天晚上,专家们还准时碰头,从各自专业角度交流白天野外工作,对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6日晚,专家们研究商定,当前首先要全力以赴做好坡洪、巴别两个乡镇的打井取水工作,继续对这两个乡镇的区域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作认真分析和正确判释;要时刻关注钻探过程,及时分析钻进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还要多收集资料,对调查过的村屯水源地加以分析判断,为地方政府提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旱情仍在持续,珠江委水利人一直都在行动。当清泉涌流,老百姓脸上笑颜逐开,这是奋斗在抗旱一线专家们和身处抗旱后方水利人最殷切的期望。我们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能打赢这一场抗旱救灾的攻坚战,一定能见到老百姓们那一张张甘泉润心的喜悦笑脸。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