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阳县洞鹿乡挖集水坑蓄集山泉小溪水

架设输水管线为群众引水下山

政府及时为群众送来饮用水

政府把关爱送到群众的心底里

抗旱人员水注入水桶送往受旱乡村

刚竣工的万州区新田水库灌区右干渠为春灌做好充分准备

培育耐旱稻秧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水库水位下降,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旱情十分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抗旱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抓好当前抗旱工作。国家防总、水利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针对西南地区严重干旱,国家防总及时启动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先后召开会商会,专题研究部署西南地区的抗旱工作,并相继派出抗旱工作组、专家组深入受旱区,检查指导当地抗旱工作。
3月13—17日,记者随国家防总专家组赴重庆采访。所到之处,记者目睹了重庆市各级党政部门,各级防指、水利部门在抗大旱、保民生中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和取得的抗旱实效,同时也被梁平、云阳、万州、荣昌、大足等受旱区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大旱面前不等不靠,克服困难,主动抗旱,千方百计保饮水、保春灌的积极行动所深深打动。
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抗旱保民生工作,按照国家防总的抗旱部署,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抗旱保饮水、保春耕备耕。各区县适时启动抗旱预案,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筹措资金保障抗旱需要,做好骨干水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乡镇供水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抗旱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为主动抗旱、科学抗旱提供了宝贵的创新实践经验。
梁平县针对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突出问题,采取铺设管道远方引水、架设专线就近抽水、安排车辆定点送水的措施,确保了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蟠龙镇青垭村出现饮水困难,县水利局从蟠龙水厂铺设600米管道,把水引至青垭村,解决了该村3100人的饮水困难。
云阳县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落实各项抗旱措施,紧急筹集资金50万元,调运安装引水管道12公里,解决了洞鹿场镇学校因缺水不能按时开学的问题。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洞鹿乡基层干部为保群众饮水,动脑筋想办法,采取挖深50厘米、直径30厘米的集水坑,蓄集山泉小溪水,之后用1厘米口径的塑料管把水引下山,以确保分散居住村民的生活用水的举措。洞鹿乡三池村村民汪光福告诉记者,他们分散居住在山腰的15户58人的生活用水全是靠这种“土办法”解决的。
万州区合理调配抗旱水源,抓好库塘整治和安全蓄水保水工作,为春耕春播储备抗旱水源。该区坚持先生活、后生产的配水原则,采取蓄、引、提现有就近水源和借调相邻水源点水源的方法,确保场镇和旱片死角的群众不出现缺水和用不上水的问题。万州区防办主任成家英说:“太龙镇、大垭口集镇从今年正月初二开始到现在,每天都要从6公里外的长江边拉3车水,送往大垭口场和大旗村,解决600户1552人的生活用水问题。”万州区还认真抓好库塘整治和安全蓄水保水工作,为抗旱保春耕储备水源。对无法保障农业生产用水的,提前安排“水改旱”,力争受旱不减产。
荣昌县水务局针对广顺街道供水困难情况,启动应急供水方案,从濑溪河上游高升桥水库调水100万立方米,增加水量,改善水质,使广顺街道供水危机得到了暂时缓解。县双河街道办事处针对所辖大堡、岚峰等社区4000多人饮用水出现困难的情况,采取每天专车送水的方式,为两社区受旱群众送去自来水,有时还应村民要求临时增加送水,做到有求必应,帮助居民解决吃水难。
大足县坚持“四先四后”原则,即“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取河道水、后用水库水,先用地表水、后取地下水”,科学调配水源,保证了受旱区群众的饮水和春灌用水储备。该县还通过发动群众外出找水、村组干部帮助调剂邻里间用水等方式,解决农村高坡地区6200人出现的临时饮水困难。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已投入抗旱人力14.1万人,启用机电井1850眼、泵站270处、机动抗旱设备3万台套,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抗旱浇地130万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