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2月5日讯 针对入冬以来,青海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境内部分河流来水量较常年偏少的情况,青海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于2月5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天气变化趋势,加强对抗旱保春耕工作的组织领导,早安排、早行动,扎实做好防旱抗旱减灾工作,进一步夯实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确保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一要强化防旱抗旱工作意识,充分认识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造成的影响,密切注视旱情发展动态,及时组织抗旱备耕工作组赴一线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决策,主动防御,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抗旱春耕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加大抗旱投入,抓紧修复水毁和抗旱工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合理使用防汛抗旱经费,认真抓好水毁和应急工程建设,对现有水利设施抓紧进行清淤整修、挖潜配套,积极采取蓄、引、截等多种办法,广辟水源,本着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合理调度水量,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保证农业适时灌溉。
三要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抗旱新科技。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改进传统大水漫灌模式,推广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耐旱型高产增收作物,尽可能提高水的利用率,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抓住抗旱设备列入农机具补贴范围的好政策和有利时机,鼓励群众积极购置抗旱设备,增强自我抗灾救灾能力。
四要充分发挥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要求各级抗旱服务队在当地政府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对辖区内的渠道、提灌站、机电井、供水管道等工程设施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维修;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抗旱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五要认真做好旱情信息上报工作。对各辖区的旱情状况,通过实地监控、观测、调研等手段随时进行监测分析,如实按规定期限上报旱情统计报表。
六要认真做好基础工作,提高抗旱减灾管理水平。要求各地立足实际,将本地区干旱发展趋势、受旱程度、灾害损失、抗旱措施,以及适宜本地区应对旱灾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总结,不断修订和完善《抗旱预案》,建立长效机制,以便在旱灾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确保以水为中心的抗旱工作取得实效。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