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责任于心服务于民》——规计司徐吉

2010-05-04

 

责任于心 服务为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来自江南水乡的我,从小与水为伴,我目睹了它造就水乡胜景的奇迹,也感受到它养育家乡万千朴实民众的柔情,我对“水”的爱,与生俱来!选择成为一名水利人后,我才真正明白两千多年前老子那句话的深奥含义,才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水利人的荣耀,才感觉到作为一名年轻的水利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追求的方向。

 

    下面,我将以我的亲身经历,让大家来了解一名规计司年轻水利人的工作状态和体会。

 

    参加工作前对公务员的工作状态了解不多,总觉得不至于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忙碌。可参加工作后我发现,周围同事的工作状态并不是用“忙碌”就可以概括的,规计司的工作头绪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沟通和协调,而且工作任务的时效性很强,往往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我常常看见同事们为节约时间放弃“走路”而改为“小跑”,我常常看见九层的灯光在深夜依然闪亮,周末了,九层的办公室从来不会冷清。渐渐地,当我逐步熟悉了工作之后,我自己也成为了那“小跑”中的一员,我感受到那种因工作负荷超饱满而无暇他顾的状态,自己常常由于忙碌顾不上喝水,甚至顾不上上厕所,没时间去想任何工作以外的事情!这是我的第一个体会“忙碌”!

 

    我的第二个体会就是:“奉献”!工作确实不轻松,但领导和同事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状态。有时为了赶一个材料,全处同志不分节假日、不计较个人得失,困了在办公室打个盹儿、饿了在办公室吃口盒饭,常常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一位同志由于连续熬夜病倒了,在病床上还不忘问前来探病的同事材料准备的情况;一位同志由于长期没休息好,在深夜加班时大量流鼻血,大家劝他先回去休息一下,他却拿卫生纸一堵鼻子继续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司里一位青年同志,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从当天接到任务起就投入战斗,在此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一直以办公室为家,以抗震救灾为己任,晚上忙到深夜,累了就在办公室椅子上休息一会,眼睛熬红了,声音变沙哑了,还是坚守岗位,不说一个苦字,就连儿子生病就医也只是打电话简单询问一下。大家都说他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却总说比起在前线危险环境工作战斗的同志们,自己的工作算不上什么。

 

    在规计司、在水利部、在整个水利系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我逐渐体会到这样全身心、高强度、长时间的投入,是他们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着强大的支撑作用!

 

    我的第三个体会就是:“责任”!工作久了,新鲜感也退却了,加班加点成了常态,一丝不苟也成了习惯。但对工作的认同感,对水利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却深深植入了内心,而且逐渐焕发出来,渗透到了工作中去。工作至深夜后独自回家时感到的不再是疲惫,节假日安顿好孩子后赶到办公室加班时想到的也不会是委屈,更多的心绪牵挂在手中的工作,因为那是我的责任所在!

 

    2009年,落实中央投资202亿元,解决了606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落实中央投资168亿元,用于646座大中型和3000多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落实中央投资近30亿元,用于24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落实中央投资15亿元,启动了全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亿元,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试点工作。这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民生水利建设在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我也逐渐体会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水利发展的必然目标。

 

    每年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都是各地民意的集中体现,近几年,我每年完成近40件建议提案的答复,工作量虽然很大,但得到代表们肯定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满足,因为这是我服务民生的具体表现,更是人民对我工作的极大认可!

 

    几年工作下来,我逐渐转变了认识。不是我们掌握的权力大,而是担负的责任大;不是我们管理的事务多,而是需要为民生服务的工作多!虽然近年来,民生水利建设加速推进,水利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相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水利需求而言,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民生水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水利青年人肩负的责任也越发重大。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业兴。作为一名80后的水利青年,我有幸亲眼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更有幸能亲身参与其中,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青年代表着未来,青年更需要创造未来,这是我们青年一代的神圣责任。作为新世纪的水利青年,我们庄严承诺:责任时刻在心,服务始终为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5月5日

作者:
SRC-12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