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生水利征程上的青春之歌》——发研中心孙宇飞

2010-05-04

 

民生水利征途上的青春之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民生水利征途上的青春之歌。

 

    三月,正是云南油菜花开的季节。那漫山遍野的金灿灿,还有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交织成一幅美丽清新的田园诗画。而今年的云南罗平,却是满目赤地,枯黄一片,随处可见枯死的青山和干裂的土地。众所周知,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特大干旱。然而,虽说是百年不遇的大旱,罗平却不是滴雨未降。从去年7月到今年3月罗平仍有500多毫米的降水,与往年相比虽有4.4成的下降,但跟我国农业发达的陕西关中平原相比,这几乎是关中全年的降水量。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的降水,在关中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在罗平却是湖泊干涸、农业绝收、两成多的人口陷入饮水危机?这固然与罗平70%土地属于喀斯特岩溶地形、难以涵养水源有关,但这却不是根本原因,原罗平县水务局副局长杜联凡一语道出问题的关键,他说“主要是罗平的工程型缺水非常严重。”事实对比彰显出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中的保障作用,更折射出基层民生水利建设的至关重要。

 

    作为水利战线的新兵,我曾以为建设三峡、小浪底这样宏伟的工程才是水利事业,实施南水北调、抗洪抢险才是水利使命。然而这次西南旱灾让我深刻认识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型民生水利工程同等重要。工程无大小,万般皆为民。兴修水利,造福于民,是水利建设的目的,更是水利青年的责任。

 

    从千年前的“壅防百川,壅高堰库”;百年前的“凿渠引水”、“治黄保漕”;十年前的小浪底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建设;两年前的汶川地震堰塞湖救济;直至当下的西南抗旱,事实早已告诉我们这些苦苦追寻治水圭臬的青年行者,水利本来就是一份艰难而责任重大的事业,民生与责任从我们接过这个使命伊始便铭记于心,苦难与幸福从我们踏入这个行业便开始细细品尝。

 

    昔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根治了水祸,使百姓安居乐业。当代的大禹们,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人类尽享水之“利”,构建改善民生“水利长城”,他们夜以继日辛勤劳作,为水利事业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甚至生命。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24岁退伍后回到家乡龙山,进了水利站,一干就是23年。20多年来,他踏遍龙山村村落落、山山岭岭,被称为龙山水利“活字典”;20多年来,他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爱民、为民、富民、安民,是4万多龙山人公认的好“水官”;20多年来,他呕心沥血,数十次晕倒在工地,直至最后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心中还惦念着他未尽的“水利规划”。他就是被乡亲们亲切称作“人民的好站长”何洪福——一位水利战线上既光荣又平凡的老兵,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诠释着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真谛;以一位水利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塑造了当代水利人的光辉形象。这样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故事,不胜枚举。老水利人用他们坚韧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我,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正如被人誉为“当代李冰”的张光斗院士所说的那样,“人生百年终有期,然而我与水利的情缘铁了心。只要生命不息,我将永远珍爱与水利的缘份”。

 

    秉承代代相传的梦想与使命,我们对祖国水利建设充满憧憬:终于有一天我们的祖国不再有沙尘侵噬的累累伤痕;不再有洪水肆虐的触目惊心;不再有干涸待哺的荒凉焦灼;不再有水脏水浊的污染混沌。我们的祖国,将是生命之水长流的芳野,将是甘甜雨露滋润的沃土,将是五谷飘香的丰收牧场,将是人水和谐的绿色交响。在这美好画面中,年轻的水利工作者必将是最为辛劳的人群,他们用汗水去展示水利人永远的风采,用行动去证实对治水寻梦的执着。

 

    陈雷部长寄语我们:“水利青年要把青春奉献给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宏伟事业,奉献给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谆谆教诲,铭刻在心;前路迢迢,使命在肩;服务民生,责无旁贷。民生水利,必将因我们年轻血液的注入而丰盈,必将因我们的躬身前行而充满力量,必将因我们的青春奉献而成就辉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5月5日

作者:
SRC-12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