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秉承先辈精神 担当未来治水重任》——水科院周虹

2010-05-04


秉承先辈精神 担当未来治水重任

 

    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一名部落首领因水以为师、治水得地平天成,遂将奕奕梁山辟为良田,铸九鼎、定九州,书写下中华民族史上治国与治水紧密相连的最初篇章。这位先人,便是大禹。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送走多少岁月;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无数豪杰。纵横五千年的民族发展史,无时不在印证:兴利除害,从善治水,乃兴国安邦、强国富民之大事!

 

    历史往往出现巧合,大禹的故乡正是发生5.12特大地震灾害的汶川。仁德爱民、公而忘私的大禹精神即发端于此。“到四川去,到大禹的故乡去”,成为2008年地震发生后,中国水利人、中国水利青年最精彩也最坚定的选择。

 

    我的许多年轻同事,他们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成为各应急小组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山体滑坡,交通中断,余震频发,飞沙走石。可这些危险都阻挡不了抢险的脚步!当看到他们抗起沉重的仪器向堰塞湖坝顶徒步前进,当听到他们笑着说因为走得匆忙,带的唯一一身衣服已经穿了太多天,当得知他们为分析险情在帐篷里又是通宵达旦,我的眼眶总是忍不住湿润了……在大灾大难面前,新一代水利青年的积极投入和主动担当,演绎和传承了大禹精神所代表的大德大爱、大智大勇,也彰显了水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英雄本色!

 

    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中华民族的治水精神汇聚了坚韧、踏实、团结、奉献,以及兼济天下、苟利国家等价值理念,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化作一面精神文化大旗,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水利人。

 

    此刻,记忆定格在去年十月,我荣幸地成为了“辉煌六十年成就展”水利展区讲解员。展览期间,遇到过这样一位老人。他已经八十六岁高龄,来自山东,因为腿脚不便,出门都离不开拐杖;听力也不算很好,他会把手放在耳朵上,凑近我认真地听。大爷姓刘,那天,他在三峡水利枢纽模型前站了很久,听我一一介绍,还不断提问。刘大爷告诉我,当年修建这展览馆时,自己就在里边做木工活。施工队当时常常为挖出地下水头疼。如今,北京已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他非常为水资源短缺担忧。“姑娘,入土前去三峡看看可是我最大的心愿哪,今天,能看到这座大模型也算没遗憾啦。谢谢你宣传咱水利成就,我呀,要告诉更多人,不节约用水真是不行了!”我记住了大爷的话,读懂了他饱含深情的目光,更真切感受到自己肩头的责任担当。

 

    这是一位特殊的老人,也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只是千千万万情系祖国水利的百姓之一。而刘大爷年逾古稀,却依然关注水利的那份真挚和用心,不正是民生水利直接关乎民生的真实写照吗?

 

    时间走入2010年,祖国西南地区正在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旱魃为虐,使七彩云南失色,八桂春色来迟,黔西干涸待哺。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从长计议,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绝不能让一个群众没有水喝”。在又一次重大灾害面前,水利人接过使命,迅速集结,举全行业之力去赢取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

 

    当旱魔尚未走远,一场抗震救灾斗争紧接着在青藏高原腹地玉树打响。这里本是美丽的“三江之源”,玉树人民为守护中华水源世代辛劳。同饮三江水,共有中国心;同为水的捍卫者,鼎力救援玉树,水利人责无旁贷!

 

    历史一次次证明:水利,事关长远,攸关民生!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振奋抖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无畏前行。“献身、负责、求实”,这再朴素不过却沉甸甸的水利行业精神,正化作一股力量,推动我们在民生水利为民生的路上,不畏艰难、奉献青春。此刻,我想以一名水利青年的名义郑重承诺:我们将秉承先辈精神,献身水利事业,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加速推进民生水利的重任!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5月5日

作者:
SRC-12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