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19日,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渠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重庆市嘉陵江沿线及重庆主城区遭受严重过境洪水袭击。由于各级防汛指挥部门超前部署,群策群力,本次洪灾并未造成严重损失。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严永辉坦言,水文部门的预测预报在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关部门积极应对,保证了防汛抗洪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预测预报质量优良 防洪减灾作用突出
洪水来临前夕,依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报,重庆市防办迅速发出预警信息,并多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认真做好防范过境洪水的准备,并于7月18日14时启动一般暴雨洪灾Ⅳ级响应。市水利局和市防办先后派出工作组,赶赴合川、潼南、北碚、渝中、沙坪坝等重点区县检查指导。同时,长江上游水文局和市水文局加大监测预报和会商力度,长江上游水文局每小时报送一次沿江各水文站点的监测数据,并根据水雨情信息,及时调整洪峰预报。市防办要求沿江各区县防办每小时上报一次水情和抢险救灾的最新进展。据统计,截至7月19日8时,市防办先后发出紧急通知4期、重要水雨情通报6期、简报2期、防汛短信2600余条,有力地保证了关键预报成果的准确性,为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市防办还通过提前调度富金坝电站、草街电站,腾空库容,大大减轻了合川地区的防洪压力。
近年,重庆市加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充实完善监测站点。2009年,重庆市水文局根据市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水文发展“十一五”规划等项目,全面启动了全市水文站网建设,在39个区县布设了519个水文站点,其中41个水位站、478个雨量站。建成后,重庆市水文站点将全面实现水情信息自动化采集、传输和处理,水文站网密度将基本达到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站网要求,保证200平方千米集雨面积以上河流、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及重要工业园区,均有水文监测预报设施,能够向以上重点保护地区提供准确、及时的水文预报服务,山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期可望提前1个小时以上。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各方配合众志成城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抗洪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多次作出重要批示。针对琼江水位猛涨,潼南县太安站出现超保证水位,崇龛、柏梓、太安等镇乡进水的紧急情况,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各部门立即行动,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深入一线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市水利局、市防办积极应对江河洪水,受灾区县全力抗洪救灾。灾情较重的合川区,及时启动了严重暴雨洪灾Ⅱ级预警。全区四大班子领导深入一线检查、组织和落实责任片区范围内的抗洪抢险工作。区政府下发《关于全力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区防指成员单位和沿江镇街主要负责人全部上岗到位,现场指挥。全区共组织3641人,安排冲锋舟6艘,对城区洪峰水位线以下城镇、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江岸线进行拉网式排查。合川区防办整点发布最新汛情,并在区电视台滚动播放,通信部门通过短信及时传递汛情。同时,在重要路段、人口密集区拉设警戒线、张贴汛情公告,组织宣传车播放通告。截至7月19日7时,全区9个场镇进水,城区进水最深处达4.5米;受洪水威胁的5500户16470人全部安全撤离,1320个2万余平方米商业门市物资已基本转移,减少损失约2600万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7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