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川:全力抗击“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2010-08-20

映秀救灾现场

水文监测人员在现场进行水质分析

    8月12日晚,四川暴雨如注。

    截至15日,强降雨覆盖了四川广元、绵阳、德阳、成都、雅安、眉山、乐山、阿坝等地,几乎波及到整个汶川地震重灾区,嘉陵江、涪江、岷江等主要河流水位上涨,成都、德阳、广元、绵阳等地出现洪涝灾害,汶川映秀镇、绵竹清平乡、什邡燕子沟、都江堰龙池镇等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尤其是13日晚汶川的强降雨,使位于映秀镇红椿沟的山石垮塌,将通往汶川的213国道拦腰截断,大量泥石滚入岷江形成壅塞体。岷江河段被阻,河流改道,洪水冲进正在重建中的映秀镇……“5.12”的伤痕还没有完全修复,灾难再次降临四川地震重灾区。

    据统计,此次洪灾12个市(州) 500余万人受灾。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地质灾害,四川省提前部署,反应及时,指挥得力,科学避险,将灾难损失降到了最低。其中,清平乡,成功转移5400多名群众;映秀镇,成功转移8000多名群众……据统计,在这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四川省成功紧急转移群众38万余人。

提前部署 预警及时

    蜀地多山区。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防范工作,尤其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组织对全省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逐一落实了监测防范和治理除险措施。今年入汛以来,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多次对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对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下发紧急通知部署相关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全省自上到下,提前部署,相关工作有序进行。4月中旬至5月中旬,全省开展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同时,全省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隐患集中拉网式排查。5月,《四川2010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公布,在确定的43个地质灾害重点中,地震重灾区是重中之重。6月25日至8月9日,省政府先后5次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地质灾害排查防范工作。8月10日,针对甘肃舟曲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省委、省政府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紧急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由于准备充分,预案完善,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全省自上而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8月13日灾情发生后,四川省防指紧急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14日上午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在强降雨发生前和降雨中,省气象部门先后6次发出重要天气警报,4次发出灾害性天气黄色预警信号;省水文局坚守省内各河流,为决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省防指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会商,并将会商及预警结果迅速发往相关市州政府,各地党委政府根据预警信息和当地监测结果,提前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准确的会商预警为提前转移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

科学避险 力避伤亡

    在“8.13”洪灾中,四川省受灾区域紧急转移群众约38万余人,这要得益于长期贯彻实施的联防预警机制。联防预警机制,即在国土、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预警的同时,完善省、市、县、乡、村、社6级监测体系,以农村村社、城镇社区、基层单位和施工工地为单位组织群众参与防灾。一方面,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加强会商,并将会商结果及时下发各地,另一方面,加强监测,发动全民应对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将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范纳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工作,并组织对全省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同时,每个隐患点都逐一落实了监测防范和治理除险措施。有效地会商预警加严密的监测防范,完善的联防预警机制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大灾面前避险到位,避免了群死群伤,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人员伤亡。

    此次泥石流灾害的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就是联防预警机制的成功范例之一。在“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前3天,绵竹市清平乡接到暴雨预警。接警后,清平乡党委政府立即启动了专项应急预案,要求全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员立即全部到位,实行全天候监守,密切关注暴雨监测点,并保持通信畅通,随时报告监控情况。当发现有发生泥石流危险后,相关人员分组逐户督促群众转移。此次灾害中全乡共安全转移5000余名群众,将伤亡损失降到了最低。

工程除险 消除隐患

    “8.13”洪灾导致全省共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66处,映秀镇等多地形成堰塞湖或因泥石流壅塞河道,对下游群众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尽快消除隐患,全省迅速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研究堰塞湖处置和泥石流淤塞河道治理方案,开挖泄洪通道,目前,堰塞湖处置工作进展顺利。

    经过3天3夜几十台施工机械的连续施工,武警水电官兵在映秀镇岷江左岸壅塞体上挖掘出了两条泄洪槽,为加快泄洪进度,经专家商定,于8月17日上午10时47分和下午4时37分,对壅塞体实施了两次爆破,爆破取得预期效果,河道巨石被成功炸开,泄流速度明显加快,映秀新镇内的水位明显下降,洪水对城内的危害在逐步减小。17日下午,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冷刚、阿坝州书记侍俊和省水利厅副厅长胡云等水利专家共同制定了在映秀新镇水厂上游方向抢修拦截洪水的子堤将危及映秀镇的岷江水逼回到原来河道的方案。18日凌晨2:40,经过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施工人员的连夜奋战,抢筑的子堤已成功拦截进入新镇的洪水,将岷江水逼回到原河道。18日晚,映秀再降暴雨,河道再次出险,省水利厅厅长冷刚、胡云彻夜坚守救灾现场指导工作,省水电工程局施工人员连续3天3夜持续施工,不断加固子堤,成功保护了映秀新镇。

    8月13日,经四川省工作组水利专家组现场查勘,绵竹绵远河文家沟河段堰塞湖堰塞体已被冲蚀,河道恢复过流,威胁已解除。

    而此次强降雨形成的什邡市燕子崖堰塞湖仍然威胁着下游群众生命安全,截至8月14日,受堰塞湖威胁的200余名群众全部转移。经研究,德阳市、什邡市制定爆破与开挖引流渠相结合的处置方案,16日下午,燕子崖堰塞湖成功爆破,爆破后,河水泄流速度明显加快,目前险情基本排除。

    银杏乡毛家湾和东界脑两处堰塞湖于14日成功过流,目前水位未继续上涨,堰塞湖上游危险区的人员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在毛家湾和东界脑两处堰塞湖之间,13日因受磨子沟泥石流影响,在一碗水附近阻塞岷江河流,于当日过流。

    当前,四川省抗击山洪地质灾害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据四川省气象局预报,8月下旬,四川省仍有两次强降雨,全省预防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研判形势,部署工作,8月16日、8月19日,省长蒋巨峰两次组织召开会议,安排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一手抓救灾工作,以人为本,继续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并安置好受灾群众特别是转移出来的群众,同时做好堰塞湖处置,道路交通、通信、电力、供水抢通保通和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等后续工作;一手抓防灾避险工作,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确保组织到位;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城镇防洪隐患排查、水毁水利工程和堰塞湖排查,及时解决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密切关注雨情,突出预警预报,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商研判,确保防范措施到位;突出应急处置,迅速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临灾避险到位;进一步健全应急指挥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救灾资金和物资调度机制以及工作快速应急协调机制,遇到突发情况,要迅速有效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实施点对点的衔接协调,为抢险救援赢得时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8月20日

 
 

 

作者:李立平 杨攀 蒋文
SRC-75


  相关新闻:
四川武都水库大坝封顶
四川武引水二期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
全国、省人大代表视察眉山城市供水取水口
四川乐山金王寺水库开工建设
万源市政协委员专题调研城区安全饮水工作
四川武都水库工程1~10月完成投资4.3亿元
绵阳市震损水库、河堤经除险加固再振雄风
眉山市城区自来水安装收费标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