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泥石流封堵岷江干道 四川水文捍卫映秀

2010-08-24

    8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汶川县境内突降暴雨,导致映秀、漩口、银杏等多个乡镇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中断,沿江的九寨沟环线、213国道淹没,道路中断。灾情最为严重的映秀新镇,其上游约700米处的红椿沟发生泥石流冲入岷江,形成雍塞体顺河长度312米,容积达70万立方米。由于雍塞体堵塞河道,水位上涨,洪水冲刷河道右岸形成约20~30米宽的溢洪道,直接进入“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新镇,还未交付使用的新房一楼被淹,灾后重建成果受到严重威胁。

    临危受命  整合全省力量抗洪救灾

    灾情发生后,四川省水文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局长张霆、党委书记曾宪林组织测验、水情、水质、设备等部门召开会议,准备监测设施设备,组织人员兵力抗洪救灾。截止8月23日,省水文局先后调遣成都、南充、内江等水文局共计300余人次到映秀开展抗洪救灾抢险工作,阿坝水文局在岷江映秀泥石流上游配合映秀现场监测开展水文测报,达州、西昌等水文局待命,随时准备换防。

    8月14日,四川省水文局局长张霆得到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冷刚,党组成员、副厅长胡云的指令后,立即派副局长凌先得带领水文技术人员赶赴映秀,对雍塞体泄洪道流量、水位、流速开展监测,并报水利抗洪抢险小组。抢险小组在可靠的水文数据支撑下,确定了“一分二导三截四疏”的应急排险方案。在右岸导流堤坝向河心不断延伸和左岸新开挖的分流明渠开通后,水文加密测报,并对左右岸泄水流量进行比对提交监测分析成果。水文局书记曾宪林、局长张霆先后6次到达映秀,慰问一线监测人员,指导监测人员开展水情监测。同时根据应急抢险方案,制定了“两天一轮换”的战略方针,为打持久战作好了充分准备。17日,冷刚和胡云根据水位流量变化,再次做出在映秀新镇上游水厂附近截流,防止洪水继续冲刷映秀新镇的决定,并要求水文部门加密测次,提供决策技术保障。水文局又增派副局长向玉林与凌先得轮流坐镇指挥水文监测,并再次增加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按每两小时一次的监测密次开展测报。同时增加省水情中心预报人员定点对映秀未来1~12小时来水情况作出预报,现场和省水情中心联系作战,既有点实测水文要素,又对映秀及以上岷江流域来水有全面的掌握,为映秀截水大坝的顺利建设作重要支撑。

    全力以赴  日夜轮流监测预报水情

    水文人员到达映秀后,立即选择监测断面,确定监测点。由于缺少油漆,不能标注测点,水文人便用树枝作记号,在记号被破坏的情况下,他们还得拉起皮尺重新计量测点。在缺少水尺的情况下,水文人在皮尺上绑起大石头沉入水中测量水位。特别是在截水大坝建设和加固时期,水文加密测次,每两小时一测报甚至一小时一测报,同时,水文人还要抬着沉重的仪器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泥泞的小道上,在泥石流严重区,有的队员有时还会一脚踏进泥中,泥浆和泥水灌满了整个靴子。在测验现场,为等待下一个时段的到来,有的队员甚至坐在稍干的地上睡着了。为了让队员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战斗,水文队员被分成两组轮流施测。白天,虽然光线充足,但密集的监测预报让队员们根本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腿痛、腰痛、脚上磨起血泡、腿上磨起血痕是常有的事,有的队员已经磨破了几双袜子。在夜间,除了施工现场有点点灯火,四周一片漆黑,水文监测人员只能借助着微弱的电筒光开展着对来水流速、流量及水位的监测。夜晚寒风袭人,还时伴阵雨,薄薄的雨衣不能完全抵挡风雨,往往是一趟测量下来,已经全身湿透,队员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来不及换,也没时间换。有的队员生病了,到医务室拿点药,轻伤不下火线。

    监测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水文人面对的不仅仅是水情,更大的压力来自对未来水情的预测预报,以及多个部门的咨询和答疑。因为未来的水情直接关系着截水大坝建设的安危及其它部门涉水工作的顺利开展。水文人不仅要对水利负责,还为交通、电力以及为整个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着服务。

    数据精准  成为抗洪救灾重要支撑

    由于现场与省水情中心均安排安业务骨干联合作战,在本次映秀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所监测和预报的水文监测数据十分准确及时,在水利抗洪救灾抢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整个泥石流的排险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8月16日,水文根据上游降雨及来水情况,分析得出17日凌晨岷江映秀段流量水位将达到最低值,之后将陆续上涨,实测8月17日8时右岸干流流量仅为370立方米/秒,冷刚厅长和胡云副厅长根据水文监测和预报情况,徒步绕道翻山越岭到达右岸泄流处,查看地形和泄流底槽情况,确定了在映秀新镇上游水厂附近修筑截水大坝,把改道进入映秀新镇的洪水逼回河道,并利用水位流量最低的有利时机施工,当天下午4时左右,10台挖掘机通过危桥,临时开辟道路到指定地点拉开战斗攻势,很快筑就一条长约120米的截水大坝,改道洪水折身俯冲进入河道,映秀长约500多米的瀑布顿时减少至100余米,新镇不再受到洪水冲击。当日,省委书记刘奇葆亲临筑堤现场,高度赞扬水利厅时间抓得紧、方案定得准、效果十分好。

    8月17日下午,映秀上游黑水河流域强降雨,为保障截水大坝顺利施工,水文监测人员连夜施测,并全面掌握和分析黑水河流域、威州镇至映秀沿江河降水及地形情况,预计次日16时左右映秀将达到洪峰,右岸最大流量将达到670立方米/秒,当冷刚厅长和胡云副厅长得到信息后,立即增派力量,与州指挥部会商,确定石料、钢筋笼、钢丝笼、粘土袋的准备工作,加高加宽大坝,以保障截水大坝安然无恙。18日16时,洪峰如期而至,右岸干流实测流量675立方米/秒。水文的精准测报得到了冷刚厅长和胡云副厅长的高度肯定,认为,科学及时的水文信息给截水大坝的修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科学的依据。之后,洪峰不断出现,特别是在20日6:00 和22日1:30出现的两次大洪峰的预测预报中,水文数据准确率均达到了95%以上。

    在州、县抢险指挥部,没有水文专家参加,没有水文专家提供的水文数据支持,就不开会、不决策。此次映秀泥石流抢险救灾的每个环节无不体现了水文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

    任重道远  水文统一战线全面铺开

    映秀截水大坝筑就后,8月21日,指挥部再次调整疏导方案,对影响泄流的原防洪墙进行了爆破。水位逐渐下降,现场已见露出的原防洪堤基。根据水文22日1:30监测的数据,虽然最高洪峰流量已经达到1400立方米/秒,但水位仍然处于安全线以下。这标志着映秀抗洪抢险工作已成功告一段落。
    但是四川水文人接下来的任务依然艰巨,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指示,一方面,映秀截水大坝将要继续加固,建设成为永久性堤坝,这意味着水文人还可能将继续驻守映秀,直到永久性大坝建成。另一方面,水利厅将在清平开辟第二战场。按照水利厅冷刚厅长的安排部署,省水利厅将派23台重型机械、6名水文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和后勤共150余人分两批次前往清平抗洪抢险。

    四川的八月正是暴雨洪水多发期,除了映秀、清平两个重灾区外,广元、南充、成都、雅安、眉山等地普降大到暴雨,水文测报的道路漫长而修远,但四川水文人一定会发扬 “奉献、创新、和谐”的水文行业精神,严防死守,打赢抗洪抢险攻坚战,为四川抢险救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8月23日

作者:龚尚
SRC-75


  相关新闻:
四川武都水库大坝封顶
四川武引水二期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
全国、省人大代表视察眉山城市供水取水口
四川乐山金王寺水库开工建设
万源市政协委员专题调研城区安全饮水工作
四川武都水库工程1~10月完成投资4.3亿元
绵阳市震损水库、河堤经除险加固再振雄风
眉山市城区自来水安装收费标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