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一个山洪灾害多发的省份,历史上发生的暴雨山洪不胜枚举,给湖湘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多年的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中,湖南全省上下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今年入汛以来,湖南先后经历了8场特大暴雨洪水,山洪灾害多发。全省超前部署,制定预案,强化预警预报等措施,有效应对了多次险情,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暴雨突至,险情就在分秒之间
6月19日凌晨,益阳市安化县金星村,浓云笼罩下的夜幕不时传来几声闷雷,空气仿佛凝固了,异常闷热。村支书夏族文没有丝毫睡意,2个月内持续的暴雨山洪灾害和数次的村民紧急转移,已让他的神经紧张到了极点,虽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但他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凌晨4点半,半睡半醒的夏族文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据预测,凌晨5点以后将有特大暴雨,需要立即转移群众。”来自乡防汛指挥所的通报简短而又急促,经验丰富的他预感到形势的严峻。与此同时,驻守在村内负责该片防汛指导的安化县有关工作人员,也接到了同样的预警电话。大家会合后,立即兵分两路赶往村内陈家山和刘家里两处险情严重的地区。
5时25分,夏族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陈家山,半山坡上住着19户人家共97口人。由于特殊的地质情况,长久以来,每逢暴雨,这里山体滑坡频繁发生。此时,山上的村民还在睡梦中。
5时30分,之前毫无征兆的暴雨顷刻间倾盆而下,险情就在分秒之间。
“咚咚咚,咚咚咚……”夏族文使劲地敲打着铜锣,并开始挨家挨户进行动员。按照事先的预定和演练,连敲三下铜锣意味着发生了最为紧急的情况,须立即转移。经历了多次险情和紧急避险的村民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短暂集合后,夏族文按照预案立刻将97名群众分成四组,并同时向四个安全地带转移,急促的脚步后,雨水已经开始汇合成流。
6时15分,陈家山最后一名群众已安全到达指定避险地点。同时,刘家里险情地带的62名群众也顺利地转移到了另外三处安全地带,转移过程中没有一人伤亡。
就在所有村民安全转移后的仅仅几分钟内,陈家山村民房屋上游100米处和下游几十米处同时出现了宽达200米的山体滑坡,一处房屋顷刻间被碎石冲垮;刘家里也发生了泥石流,洪水裹挟着泥土吞没了数处民房。这次特大暴雨几乎覆盖了全省,并导致湘江干流全线第二次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土洋结合”,预警预报赢得主动
回想起这次险情,夏族文仍然心有余悸:“这是今年年初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雨,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如果不是及时得到防汛部门的预警预报,后果不堪设想。”据了解,安化县早在今年暴雨来临之前就开始启动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发布信息,避免了人员伤亡。而通过预警预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的地区在湖南省不止安化县一处。
湖南省防汛办公室6月19日当天值班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当晚监测到暴雨险情后,值班人员迅速向各市、县防办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一时间,值班室内异常忙碌,电话铃声响成一片。
湖南省防办应急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南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0.49%,受复杂的地貌条件和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灾害易发区涉及全省96个县(市、区)。而目前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有效办法就是提前预警预报,赢得时间,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早在2002年,湖南就开始在全省开展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工作。为解决如何确保将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直达乡村和千家万户的难题,湖南摸索出了一套“土洋结合”的预警预报方法。
所谓“洋办法”,就是运用先进科技手段,通过手机短信气象预警系统,向当地村民和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提前组织群众转移。同时,建立雨量、水位等信息监测系统。另外,还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网络平台,通过在网络上及时发布动态信息,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从2005年汛期开始,湖南省防指就开通了灾害性天气预警手机短信服务。截至目前,已有近7万个号码纳入气象短信平台,为基层防灾避灾争取了一定的主动权。同时,已有包括安化在内的24个县(市、区)基本建立起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系统在防御山洪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土办法”则是更进一步深入各乡村,由省财政“买单”,省防指、省水利厅通过配发广播、铜锣、口哨等设备,建立起村级预警报警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的问题,更加有效地确保了山洪灾害防御,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近年,湖南在全省32个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县的3000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都建立了这种村级预警报警系统。
“从目前情况看,凡是建立了预警预报系统的地区效果都非常明显,较好地防范了暴雨山洪给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影响。”应急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全省有24个县(市、区)完成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建设,但总体来看,监测预警覆盖范围还十分有限,还需要依靠广大群众,及时发现山洪、滑坡、泥石流发生前的征兆,山洪灾害防御依然任重道远。
汛情严峻,特大暴雨仍将持续
第七次全省范围内的特大暴雨刚刚结束,第八次大规模降水又一次袭来。从23日晚开始,湖南全省又迎来一次较强降水天气过程。据预测,这次降水过程较上次雨量相当,但持续时间将会更长,雨带将在湘江流域徘徊。
6月23日晚,记者通过电话再次联系到了安化县金星村村支书夏族文。他告诉记者,因为接到上级防办的预警信息,目前他又一次组织村民进行了紧急避险转移,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最新一轮暴雨天气和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
虽然山洪灾害防御形势严峻,但防范工作已充分展开。目前湖南全省有山洪防御任务的1611个乡(镇)都成立了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覆盖率达100%;17351个有山洪防御任务的村中,有16112个成立了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覆盖率达93%。同时,这1611个乡镇、17351个村基本上都制定了山洪防御预案,内容包括各级各部门的职责、预报预警程序和信号、人员疏散转移路线、临时安置方案等。此外,全省上下先后开展了多场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避灾宣传培训和实战演练,广大民众的防灾避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基层防汛抢险队伍的应急抢险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据湖南省防办有关人员介绍,针对今年的汛情,湖南省委、省政府、省防指高度重视,超前部署,多次召开全省防汛抗灾工作电视电话会和省防汛会商会。国家防总对湖南省当前汛情也高度关注,并全力支持抗灾工作,长江防总工作组正在湖南重灾区现场指导防汛抗灾工作。当前,湖南全省防汛应急响应已由Ⅲ级提升到Ⅱ级。24日16时,湖南省防指又将湘江流域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湖南省水利厅厅长戴军勇说,山洪灾害防治仍然不能有丝毫放松,如遇紧急情况,要及时转移,提前转移,强制性转移,绝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