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迎战强降雨的紧急行动——记四川乐山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2010-07-20

  7月17日,四川省乐山市发生区域性强降雨,洪灾严重。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全力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暴雨来袭 江河水位猛涨

  7月16日晚至17日白天,乐山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8个县(市、区)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市中区牛头堰站单站降雨量达到361.4毫米。

  持续强降雨导致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水位陡涨。其中大渡河峨边沙坪水文站17日18时洪峰水位537.69米,超警戒水位1.69米,洪峰流量7190立方米每秒,为该站自1966年建站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青衣江夹江千佛岩水文站17日9时超警戒水位0.09米,为该站近10年来的第二大洪水。岷江五通桥水文站洪峰水位342.12米,超警戒水位0.12米,洪峰流量17300立方米每秒,为该站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灾情严重 快速启动预案

  在三江流域普超警戒水位,汛情形势全面告急情况下,7月17日15时,乐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预案,全面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强暴雨冲刷、内涝积水和洪水淹没造成全市39.04万人受灾,损毁堤防478处14.8公里,损毁护岸20处。据初步统计,乐山洪灾直接经济损失4.8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8460万元。

  灾情发生后,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洪救灾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突出抓好河心洲坝、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犍为地震灾区群众的安全转移,尽最大努力,想一切办法,安置好受灾群众生活;强化险情排查,加强警示和安全巡逻,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恢复供水、供电、供气,帮助群众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迅速作出部署,组织精干力量,全力抗洪抢险。所有县、乡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立即上班到岗,发动村组党员干部,组织应急分队,投入抗洪抢险;所有县级领导分赴联系乡镇,深入受灾一线,靠前指挥抢险救灾。各地充分利用广播向群众发布重要雨情、水情,引导群众自救,自动转移,集中转移,安置群众。同时,公安、武警部门落实专人负责抓好分片夜间巡查,保护群众财产安全。

  群众被困 紧急转移救援

  由于上游洪水来势猛,本地降雨强度大,江河水位上涨迅速。三江流域低洼地段、河心洲坝数万群众瞬间陷于洪水包围之中。当地干部群众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到救生高台,武警、消防和民兵预备役官兵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抢险命令,立即出动冲锋舟,组织群众转移撤离到安全地带妥善安置。

  据统计全市共出动抢险人员8800多人,其中武警、部队、消防、民兵预备役官兵800余人,出动冲锋艇(舟)15艘、机具201台次,动用防汛麻袋(编织袋)36000条、救生衣2300件、防洪物料15000立方米,已紧急转移、安置河心洲坝及低洼地段危险区群众19507人,发放救灾生活物品价值20万余元。

  电站削峰 流域联合防洪

  据了解,本次暴雨洪水主要来自大渡河流域,上游洪水给地处三江下游的群众转移和抢险救灾工作带来极大压力。被洪水包围的救生高台高出洪水位一度仅有1米,而上游洪水预计还将上涨,洪峰流量达到7300立方米每秒,情况十分危急。

  乐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报告四川省防汛办,请求协调上游电站滞洪削峰。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发布防洪调度命令,要求大渡河瀑布沟电站滞洪削峰,龚嘴电站、铜街子电站将下泄流量控制在7300立方米每秒以内。其后,瀑布沟电站、龚嘴电站、铜街子电站严格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命令要求蓄水滞洪,控制了下游江河水位继续上涨的势头,稳定了局面,为应急转移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灾区稳定 救灾恢复有序

  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医疗,情绪稳定。

  由于大渡河上游电站滞洪削峰,库区内拦蓄了大量洪水,近期将持续下泄,下游江河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水位。乐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下游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密切关注水情变化,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注意避险,防止发生人员重大伤亡。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7月20日

作者:陈军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