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滔滔洪水平稳通过荆江观音矶

长江洪水7月23日通过荆江观音矶时,水位低于1954、1998两次大洪水

坐落在荆江观音矶处的宝塔公园内的游人品茶、聊天、观水景

坐落在荆江观音矶的宝塔

经过整治的荆江大堤更加坚固。7月23日傍晚,堤内内洪水平顺通过,堤上市民休闲纳凉消暑。

荆江大堤纪念亭
2010年7月20日8时,长江入库流量达到7万立方米每秒,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控制在4万立方米每秒,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当下泄洪水平稳通过长江荆江段时,“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这句历史上流传了若干年的民谚,成为了过去。
观音矶话今昔
7月23日下午,在荆江防洪大堤观音矶,这个曾经历过1954年、1998年两次大洪水袭击的险工地段,记者看到,’98后加固整修过的江堤上,嵌着两组醒目的过洪水位数据:1998年通过观音玑矶位45.22米,1954年通过观音玑矶位44.67米。而在23日18时,记者了解到,通过荆江段的洪水水位仅41.93米。
荆州市水利局的马工介绍说:“今年长江形成的首次洪峰比1998年要大很多。然而,由于三峡水库发挥了巨大的拦洪错峰削峰作用,荆江大堤这个过去一遇较大洪水就险象环生、全线吃紧的江堤,未出现任何险情。7月20日,洪水水位进入42米设防水位后,23日早晨又退出了设防水位。”
在离观音矶仅数米远的宝塔公园里,游人专注地观看着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万寿宝塔。据历史记载,此宝塔是为明嘉靖皇帝母亲过寿而专修的纪念塔,后人也传是专为镇荆江水妖而修。所谓“宝塔镇河妖”,大约说的就是荆州宝塔的故事。然而,宝塔并未镇住河妖,凶猛的洪害仍不时侵扰着两岸百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长江防汛工作,防洪工程建设不断加强,防洪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世纪工程——三峡工程的修建,加上’98大洪水后,国家投巨资修建长江干流堤防,为百姓的生命财产加了安全锁,为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兴利、除害的坚实基础。
面对大水话对比
7月23日18时许,记者在观音矶江堤,一边眺望着滔滔洪水,感受着它从荆江缓缓流过那一刻的浑厚与安静,一边观察着市民和游人的表情,感受着他们面对滔滔洪水时透出的轻松惬意和悠然自得背后的泰然淡定。虽说今年的大水是’98之后的又一次大水,可荆江市民却安然无恙。
荆州市水利局副调研员卢进步直截了当地说道:“这要归功于’98大水之后,国家连续数年大规模、大投入地进行长江干堤建设,归功于宏伟的三峡工程建设。”
卢进步说:“1998年的大水, 使180多公里长的荆江大堤都处在超保证水位线上,40万劳力在大堤上昼夜防洪,解放军投入抗洪抢险官兵5.4万人。而今年,荆江大堤内洪水仅处在设防水位或设防水位以下,解放军官兵未上一人,投入巡堤查险劳力也只有1.8万人。”
同样的大水,1998是全民皆兵,防洪形势全面吃紧;今年却是江内洪水滔滔,堤外安详宁静。
在荆江大堤边做生意的马老板,操着大嗓门对记者说:“近几天荆江来了大水,我这江边的茶席生意也变得火了,客人一边喝茶,一边观江水,一边闲谈,好惬意。这在九八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听着马老板朴实、直率的表白,记者感慨:这不就是千千万万荆江市民的心声吗!是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后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才会有观音矶的今天,才会有让人流连忘返的荆江大堤人水和谐的新景观、新面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