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易涝易旱,洪水威胁历来为心腹大患。7月3日以来,受多轮高强度暴雨影响,湖北山洪暴发,平原渍涝,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外洪内涝,腹背受敌,形势十分严峻。
科学调度工程 减灾效益显著
7月3日至22日的20天内,湖北省内5轮暴雨来袭,特别是7月8日以来的4轮暴雨,形成了无缝隙连接。暴雨覆盖范围、雨量、强度,均为近10年来少有。受连续多轮高强度暴雨影响,江河湖库水位节节攀升,形成湖库爆满、江河超设防、超警戒的严重局面。特别是7月20日之后,长江、汉江大洪水一起发力,轮番袭击,湖北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
对水库实施平稳安全调蓄、削峰、错峰,水库共计泄洪16.1亿立方米,削峰率75%以上,保护了水库下游300多万人、35千公顷农田、16座县城的安全。坚持田湖统筹,启动泵站提排,最多时大型骨干泵站开机73处346台,日抢排4.4亿立方米,从入汛至7月24日,累计抢排91亿立方米,为近10年来抢排力度最大,竭力解除沿江滨湖地区647千公顷农田渍涝威胁,为农业改种补种创造条件。针对簰洲湾抢排难度大的问题,紧急调派移动式泵站,增加5.5立方米每秒的排涝能力,可缩短抢排时间3天,有利于重灾区抢时间改种补种。武汉、黄石两市通过紧急疏捞、泵站抢排,城区80多处受渍干道,在较短时间内解除了积水威胁。当清江隔河岩水库水位将升至汛限以上时,实施果断调度,降低水位,预留了与荆江洪水错峰的10亿立方米左右的防洪库容,把握了防御长江洪水主动权。
过境洪水相似 激烈状况不同
7月20日8时,长江上游干流出现1987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三峡水库入库峰值流量7万立方米每秒。通过调蓄,三峡水库控泄在4万立方米每秒内,拦蓄洪水72亿立方米,削峰率42%,降低湖北长江河段水位1米以上,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屏障作用,避免了再现1998年长江全线超警戒、大部分超保证的危急局面。
1998年的仲夏,长江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流域型特大洪水,其汛情出现之早、洪水来势之猛、洪峰水位之高、防洪战线之长、高水位持续时间之久均为历史之最。当年长江沙市以下有9个水文水位站的最高水位都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幅度高达0.55到1.85米。持续高水位,使湖北境内长江干流及支流尾闾、连江湖泊的民垸,有163处破口行洪,蓄水面积989.23平方公里,其中漫溃85处、自然溃决40处、主动扒口进洪38处,民垸进洪量57.5亿立方米。为了防御超历史水位,全省抢筑子堤长达1147.32公里,其中135.5公里的洪湖长江干堤,抢筑子堤134.93公里,占99.6%,子堤最高达2.5米。全省江河堤防累计出险4974处,其中长江干堤出险3124处;在540处重大险情中,长江干堤发生了390处,占72.2%;而在34处溃口性险情中,长江干堤就有31处,占91.2%。
1998年,湖北党政军民浴血奋战,响应党中央“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号召,终于夺取了长江抗洪的全面胜利,这场胜利来之不易,然而消耗和损失巨大,沿江人民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80多天的长江抗洪斗争中,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初步统计,共筹措或投入使用冲锋舟351艘,橡皮舟船135只,救生衣圈50万个,南竹53万根,各类抢险袋1.75亿条,砂石料350万吨。投入解放军、武警官兵近10万人,上堤人数经常在100万人左右,高峰时超过230万人。
今年7月20日,长江来水近7万立方米每秒,超过1998年6.3万立方米每秒的来量。如果没有三峡工程的调蓄作用,此次洪水将使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部分河段的防洪形势将极为严峻。
由于三峡水库的拦蓄、削峰作用,控制下泄在4万立方米每秒以下,加上1998年之后国家花巨资对1585千米的长江堤防进行加固,千里江堤普遍加高1.5米、加宽2.5米左右,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防洪能力进一步加强。今年三峡以下长江沿线超警戒水位最多时堤长154.98公里,高峰上劳力3.9万人,自7月8日以来累计上劳力17.19万人,没有大的险情,防洪效益巨大。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7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