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束水归槽 誓卫映秀——四川全力抗击“8·14”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纪实
■本站前方记者 杨勤 王迪 朱光荣 杨攀 李立平

2010-08-23

 

水利铁军,誓卫映秀

水利专家组现场对照图纸指挥截水大坝建设

水利工程队日夜抢筑

专家组实地查看,找准爆破点

 

截水大坝已初具规模,成功将岷江水切在新镇之外,并继续不断加固

    汶川映秀,一个国人永远也忘不掉的名字。

  2年前,这里因“5·12”特大地震震中而被夷为平地;2年后,一座座融合了藏羌特色和川西民居风格的映秀新城拔地而起,还有10来天,被转移安置的老城区居民就能拿到新小区的钥匙,重返故里安居乐业……可上天,却再一次将灾难无情地降临到这个小镇。

  “8·14”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以来,在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水利人科学决策,冲锋在前,用“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和集体的智慧结晶,在映秀再次谱写出气壮山河的抢险篇章。 

  特大泥石流迫使岷江改道,映秀新镇被洪水围困沦为“孤岛” 

  8月14日凌晨3时,由于连续2天的强降雨冲刷山体,映秀新镇岷江对岸上游的红椿沟突发约70万立方米的特大泥石流,其中沟口堆积30万立方米,冲入岷江河道内近40万立方米形成雍塞体,顺河总长约3.2公里。巨大的雍塞体冲毁了213国道,中断了都汶高速公路,同时覆盖阻断了岷江左河道,致使水流改道,迅速翻过右岸岸顶,直奔正在重建中的映秀集镇施工区,洪水围困施工人员306人,失踪31人。

  “当时的映秀新镇瞬间变成了一座孤岛,平均水深约2~3米,一楼全部被淹。涌入映秀新镇的江水沿着河堤奔流直下,在堤岸上形成了一面‘瀑布墙’,非常壮观。”四川省水利厅下派汶川干部刘建带我们来到映秀新镇,洁白的外墙被江水泡过的痕迹依稀可见,室内和道路上到处堆满了淤泥,有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正在加紧清淤。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过新镇,有几次都差点陷进去。

  建设中的映秀新镇目前尚无居民正式入住,只有从四面八方赶来援建的施工人员及其家属8000余人。从13日降雨开始,阿坝州和汶川县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组织河岸低缓地带的人员撤离。但由于河流突然改道,水位陡涨,许多住在低洼地带尚在沉睡中的人们反应不及,发现洪水时已经没过了脚踝,根本顾不上收拾行李,仅仅一两分钟水就淹到了脖子。

  “当时好多人边喊涨水,边往山上跑,等我们全家跑到山顶时发现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吓得不轻。连老人家都说,几十年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在映秀新镇开小卖部的汪群珍回忆起当晚逃生的情景,依然惊魂未定。

  新城被淹,群众被困,公路中断,桥梁损毁……映秀新镇危机四伏,四面楚歌。此时,上游仍有强降雨,一旦出现更大洪峰,后果不堪设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集结力量誓死保卫映秀新镇和灾后重建成果  

  灾情牵动人心,灾情就是命令。

  “8·13”映秀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国家防总紧急派出专家工作组一行8人前往映秀,指导抢险救灾,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集结水利、交通、国土、电力、通信、武警部队、消防官兵等多方力量紧急赶赴映秀,开展防汛抢险救援等各项工作。

  8月14日至今,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时刻关注映秀灾情,前后六次前往映秀泥石流灾害处置现场,和各部门领导、专家一道分析研判雨情、灾情、水情以及科学决策泥石流处置技术方案,现场指挥抢险救灾。

  “坚决打赢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斗争,誓死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死保卫灾后恢复重建重大成果。”刘奇葆在映秀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作出重要指示。

  14日早上8时,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第一时间抵达映秀,紧急成立映秀镇泥石流抢险救灾联合指挥部,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他强调:“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快消除雍塞体,使岷江回归主河道!”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四川省水利厅把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首要的政治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省水利厅厅长冷刚,副厅长胡云在第一时间,组织水利专家、测量人员、水文监测预报人员10人、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抢险施工人员142人,调集35台套挖掘机、轧路机等抢险车辆,于14日当天迅速进场开展相关作业,并根据水文测量和监测预报数据,科学及时地制定岷江河道雍塞体处置方案,加快疏通岷江河道,成为映秀抗洪救灾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 

  水利部门科学制定抢险方案 “分导截疏”四步棋出现关键性转折 

  在映秀泥石流抢险救灾水利专家组不足20平米的板房内,记者见到了可亲可敬的四川水利人。时至中午14时,后勤保障人员送来的盒饭放在一边已经凉了,专家组成员却仍然认真地讨论新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废寝忘食。

  江河被泥石流阻断而自动改道,四川水利人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没有任何经验和规律所循,水利专家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凭借水文、水工方面的专业优势,发挥专家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边设计边施工,根据最新雨水情信息和施工效果,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抢险技术方案。挂在墙上的“雍塞体应急处理方案平面布置图”一天一换,天天更新。

  谈起这次应急抢险施工方案的初衷和整体思路,冷刚语重心长地说:“水利人治水一定要亲临山水,亲力亲为,必须充分尊重大自然的规律,顺水而治。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成果,以最小代价夺取最大胜利。这次映秀抢险,我们提出了‘束水归槽,保卫映秀’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工程措施,让改道的河流重新回到原来的主河道,确保映秀灾后重建成果。”

  “我们这次的应急抢险施工方案,主要采取‘一分、二导、三截、四疏’四个步骤层层推进,彼此呼应,目前已能完全确保映秀新镇的安全。”胡云指着墙上最新的处理方案,向记者描述了整个映秀抢险的全过程。

  “一分分走六成洪水”。从8月14日开始,顺着312国道,在岷江左岸开挖泄洪分流明渠,将岷江60%的流量分流引向左岸,逐步回归主河道,从而减小右岸洪水对映秀新镇的影响。

  “岷江左岸的雍塞体土质疏松,又在水里长时间浸泡,从上游向下游机械作业难度很大,一使力重型机械设备就会往下陷,只能一步步试探着往前推进,慢慢开拓出一个作业平台,又调来了10多台大型设备加紧作业,非常不易。”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第一机械化施工处处长张正东是最早指挥岷江挖掘作业的一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前的72小时里,他只睡了3个小时,目前仍然坚守在施工工地上。

  “二导导走一成洪水”。8月16日20时至18日17时,在映秀镇上游的烧火坪大桥处,加紧修筑130米长,20米宽的导流进占戗体,将岷江10%的洪水引向河道左岸,尽量从左岸泄流明渠过流。

  “三截挡回三成洪水”。8月17日16时至今,利用左岸分流明渠已经分流60%的有利时机,在岷江右岸映秀水厂附近修建应急截水大坝,于18日清晨2点40分阻水成功,被洪水浸泡了整整4天的映秀镇终于转危为安,再也没有进水,成功地将岷江洪水全部逼回原来的主河道。

  “四疏爆破拓宽河道”。通过机械挖掘和人工爆破,进一步疏通河道内的巨大雍塞体,让河水更加宽阔畅通。 

  抢险现场突发状况不断,施工处理方案从容“应考” 

  8月18日23时10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暴雨袭击,映秀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再次暴发新的泥石流,将刚刚开通行洪的左岸泄流明渠完全堵塞,导致洪水再次逼向右岸,离刚刚筑起的截水大坝只有30公分左右,严重威胁映秀新镇的安全。

  也正是从这时候起,岷江右岸截水大坝成了至今保卫映秀新镇的唯一屏障。

  8月19日23时40分,浸泡多日的映秀原河堤难以承受河水的巨大冲压力,约60米长的防洪堤轰然垮塌,直接威胁截水大坝以及新镇安全。

  另据四川省水文局的洪水预警预报:预计8月22日凌晨,岷江映秀段将出现“8·14”以来的最大洪峰,再次对截水大坝造成威胁。

  …………

  防汛抢险现场突发状况不断,截水大坝的质量与映秀新镇的存亡生死攸关。已经在映秀坐镇指挥了六天六夜的冷刚再次提高警惕,要求水文部门密切关注水情变化,施工单位严防死守截水大坝,誓死保卫映秀新镇。这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科学决策。

  险情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映秀昼夜温差大,夜晚凉风袭人,虽然四川水利电力工程局的机械手们都把如何加固提防的指令烂熟于胸,但冷刚厅长和胡云副厅长穿着薄薄的雨衣仍然在大堤上长久站立,表情严肃。他们知道,领导就是一面旗帜,领导们的存在就意味着誓死保卫大堤的决心:我在堤在!

  水利战士们不敢懈怠;水文局监测人员在省水文局副局长凌先得的带领下密切监视水情,开展半小时一测加密测报方式,并及时与省水情中心电话会商未来水情趋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明军及水利专家们时刻叮嘱机械手们按照计划加快护堤进度;省水利电力工程局的机械手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天一夜就只睡一个小时,人歇机器不歇,一大堆装着巨石的钢筋石笼和钢丝石笼被不断地放入来水面河堤,本已固若金汤的大堤更加坚固。

  8月21日20时30分左右,在水利专家工作组和武警水电部队的共同会商研判下,位于岷江河中的映秀老防洪堤成功爆破将近30米,防洪堤在江中形成一个拐角,将滔滔江水引向城区主河道,减轻了对截水大坝的威胁。

  8月22日凌晨1时30分,岷江映秀段再次迎来洪水高峰,最大流量达到1450立方米每秒。滔滔的江水卷着泥沙巨石,近乎狂暴地奔腾肆虐,不断冲击着截水大坝,水下巨石撞击的声音甚至比水声还要大。陡涨的洪水将记者上午刚刚采访过的烧火坪大桥淹没一半,但水利部门设计并指挥施工的截水大坝却固若金汤,巍然屹立。

  看着洪峰顺利通过,冷刚和胡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连夜奋战、身心疲惫的领导、专家及施工参战人员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在这场智者与洪水的较量中,水利人赢得了先机。 

  应急截水大坝将成永久防洪堤,束水归槽终随人愿 

  8月22日下午,记者再次踏上位于映秀新城上游的截水大坝。冷刚、胡云、高明军等正拿着最新修改完善的雍塞体处置方案平面图,抓紧会商和研究。

  “目前整个大坝呈梯形,长120米,顶宽20米,平均高度8米,比原来河道高出了16米。大坝建设参考了岷江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即1958年每秒2800立方米的洪水”胡云告诉记者,“只要截水大坝存在,就算红椿沟再发生泥石流或者大洪水,也能确保映秀新镇不再进水。”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四川省水利厅的要求,本着“加固加固再加固,安全安全再安全”的抢险思路和原则,未来的防洪堤将由三层组成。第一层为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护面;第二层为厚度3米的防冲层,由重达两三吨的巨石、钢筋笼、铁丝笼和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组成;第三层为15米的支撑层,是防洪堤的主体,由石渣等填充,主要起到支撑和抵挡的作用。最后还将在堤顶上做一个高压水泥旋喷混凝土防渗层。

  目前,防洪堤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完全能抵御洪水和泥石流。“为了美观,将在堤顶浇筑混凝土表面,与映秀新镇浑然一体,全部工作完成预计还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建成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广场,四周将围起栏杆,成为一个永久堤防。”

  这两天,陆续有援建工人和附近村民来大堤上看水,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再看看固若金汤的大堤,以及几百名施工人员昼夜坚守在抢险现场,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啦!

  映秀新镇安全了,水利人也才安心了。曾几何时,张贴在映秀新城工地板房外的“束水归槽,保卫映秀”几个大字,尤其醒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8月23日
 

作者:杨勤 王迪 朱光荣 杨攀 李立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