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用生命书写的坚守——追忆福建泰宁县水埠水库抗洪抢险四英雄

2010-07-23

  编者按:2010年的汛情,来得比以往更猛些,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水利人,承受的压力比以往更大些。次次暴雨袭击,滚滚洪流压境。家园遭涂炭,生命受威胁。危难之中显身手。水利人义无反顾,奋勇直前,与洪水相搏,与灾难抗争,预测预报,巡堤查险,抗洪救灾,又一次成为抵御洪水的尖兵。他们用肩膀,用身躯,捍卫平安;用热血,用生命,抒写忠诚。今天,从眼前走过的鲜活的身影,践行的是无数抗洪一线水利赤子的铮铮誓言。水火皆无情,生死亦有义。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闪烁在历史的天空。

  滔滔洪水,激荡着英雄恪尽职守的浩气高风;滚滚洪流,回响着英雄未竟的忠诚誓言。

  向水源引洪渠出发

  从6月17日20时起,福建省泰宁县持续降雨,18日清晨雨势加大。水埠水库管理处主任夏三友带领水库全体职工在17日晚通宵值班后,观察到水埠水库即将溢洪,他极为担忧水源引洪渠出现险情,不时地打电话找水源引洪渠巡渠员邓世明询问水情。

  水埠水库是福建省海拔最高的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1307万立方米,与城区的水势落差400米,是泰宁县防汛的第一关口。

  当天上午7时,邓世明紧急向水库值班人员工管股技术员王学军、黎发兴报告:引洪渠多处塌方,可能出现险情。要知道,一旦引洪渠出现险情,渠道下方的水源村107户近500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也将对水埠水库的库区造成较大影响。

  接到险情报告后,夏三友焦急万分,他对水库管理处副主任余庆瑞、江华龙交代:“水源引洪渠出现险情,我要去现场看看。你们要密切关注水库动态,有情况随时向我汇报。”

  水库驾驶员苏奋乐立即发动车辆,汽车载着夏三友、王学军、黎发兴像离弦的箭一样朝水源村飞奔。

  雨越下越大,此时新桥集镇的积水近40厘米深,车轮在行进中,已淹没了一半的轮子。4人没有退缩,仍旧继续前行。狭窄的道路两边,一边是险峻的高山,一边是湍急的水源溪。因连日下雨,路旁不时有“簌簌”的石子、泥土等小溜方。

  此时,夏三友接到了邓世明的电话。邓世明说:“我已经组织几个村民将渠道的塌方清理了,排水闸也已打开了,同时已通知村里做好安全防范,现在雨这么大,路上也不安全,你们还是赶快回去吧!”夏三友说:“没关系,我们快到了,现场不看看,我不放心啊!”旁边的王学军等人也在说:“是啊,如果不消除隐患,怎么能放心呢?”

  引洪渠巡查

  夏三友一行一到水源引洪渠,就仔细查看渠道是否有裂缝、溜方,排水闸是否全部打开。

  在巡查过程中,他们碰上了也在巡渠的邓世明。邓世明看到他们全身都被雨打湿了,大声喊道:“夏主任,雨太大了,我从渠尾过来,已经巡视了后半段渠道,溜方已经清理了,咱们快回去吧,雨太大了!”

  夏三友说:“既然来了,我们就要认真看看,渠道安全隐患含糊不得啊!”由于渠道太滑,王学军、黎发兴先后滑到了渠道里,弄得全身都是泥巴,大家抹把脸上的雨水,互相笑笑,继续往前走。2公里多的渠堤,他们走了近40分钟。

  在确定排除了隐患后,夏三友对邓世明说:“还好,渠道的隐患已经排除了,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回水库了,你要继续做好观测巡查,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和水源村干部联系,一有情况,就要做好通知村民转移的准备。”

  看到外面瓢泼的大雨,邓世明挽留夏三友一行在管理房歇歇再走,夏三友说担心水库的安全,要马上回去。

  最后一通电话

  夏三友一行离开水源引洪渠管理房没多久又折返回来。原来返回水库的公路出现了一堆小溜方,他们回来借工具,清除溜方。

  邓世明说:“下这么大的雨,水源村这段路的山体随时都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路上太危险,暂时不要回去,先在村里避避再走。”夏三友却说:“不行啊,就是因为危险,我才更应该赶回去。这段的雨给水库防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现在水库只剩下4个人,那可关系着下游几万人的安全,我们都要赶回去。”

  邓世明带着铁锹、畚箕等工具,随同夏三友等一起赶到溜方处,5人一起动手,冒雨临时清理了一些淤泥和小树。清理开后,罗三友等继续往水库赶。

  过了不到10分钟,邓世明接到了夏三友的电话,说车行一段后,前面又塌方了,请邓世明送工具。邓世明走不多远,将工具交给了他们。黎发兴告诉他,为防止前面再有溜方,他们把工具带走,下次再归还。

  到达溜方处后,夏三友、王学军、黎发新、苏奋乐冒着大雨抓紧清除溜方,经过长时间雨水的浸泡,后坡陡峭的山体不停地有泥土往下溜,非常危险,但他们没有一人退缩。夏三友担心水库的安全,与江华龙通了电话:“要安排工作人员时刻观察水库大坝的运行情况,做好巡视工作。我已经在快速往回赶,但是在路上遇到塌方,被困住了。”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通电话。

  之后,无情的泥石流就将他们一行4人盖住、往翻滚的河里推移……同事、家人、朋友们不停地拨打他们的手机,可总是令人担忧的“电话关机”的话音提示。夏三友、王学军、黎发兴、苏奋乐4位水利人,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水利工作的承诺。

  现在可以告慰夏三友等人的是,6月18日,在量级达300年一遇的洪灾中,水埠水库大坝安然无恙,切实发挥了北溪流域“龙头”水库的“中流砥柱”作用。

  夏三友,1957年生,现年53岁,福建建宁人,199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调至水埠水库担任管理处主任后,对工作高度负责,任劳任怨,时刻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待工作,夏三友不但负责而且实干。2008年,夏三友不顾腰椎间盘突出等身体疾患,毅然接受组织的安排,肩挑重任,担任水埠水库管理处主任。水埠水库海拔高,冬天极为寒冷。面对水库工作环境艰苦、管理人员少的情况,他以身作则,团结关心同事,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水库员工的敬重,在短短的时间内,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008年2月,泰宁遭遇严重冰冻灾害,水埠水库断水、断电、断道,通信全无,寒冷无比。夏三友丝毫没有退缩,他克服艰苦的条件,驻守在水库,指挥灾后重建工作。2009年,泰宁县投入160万元为水埠水库除险加固。为保证工程质量,夏三友每天蹲工地,监督施工,确保160万元的工程款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为增加装机容量,扩大库容,减少成本,他组织坝后电站技改,将两级电站合并为一级电站,装机容量由800千瓦扩至1000千瓦,可调节库容增加145万立方米,综合效益大幅度提升。

  王学军,1961年生,现年49岁,山东诸城人,水埠水库工管股负责水文的科员。自1981年4月参加工作以来,王学军长期住在水库,30年如一日,每日按时观测水情、雨情。在防汛期间,他加密观测,统计分析水文资料,并做好资料分析、整编及造册存档,业务能力在全市水库系统“颇有名气”。他为水库多年运行提供了一本翔实可靠的“明细账”。

  黎发兴,1967年生,现年43岁,福建泰宁人,水埠水库工管股科员。他负责大坝观测,是水库忠实的“守护者”。黎发兴自1988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电站发电、检修、水工观测等多项工作。在1990年水库坝后电站检修中,3个手指被发电机转轮削掉,身负工伤,但他依然坚守在水库战线,按照要求做好大坝裂缝、温度、变形等水工观测。他还负责下游各梯级电站的电量抄表工作,认真负责,及时统计上报财务,无一差错。

  苏奋乐,1963年生,现年47岁,福建古田人,防汛车驾驶员。他父亲也是水库老职工,作为“第二代”水库人,他以库为家,长期奔走在防汛抢险中。日常认真把好“方向盘”,做到随叫随到,准时准点,不辞辛苦,工作毫无怨言。他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安全行车31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7月23日

作者:兰伟龙 王浩宇 潘志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