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强是湖南省岳阳市云溪乡人,46岁的他从事巡堤护堤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了。7月8日以来,岳阳市普降大到暴雨。从那天起,沿着岳阳市的临长江河堤护坡来回察看路面,检查坡面是否有渗浸和管涌,清除杂草等巡堤查险日常工作,便成了丁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受强降雨和三峡水库加大泄洪的影响,长江上游来水增多导致中下游水位有所上升,沿线长江干堤、洞庭湖大堤能否安全度汛,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像丁强这样默默无闻、昼夜工作在各处大堤上的巡堤查险人员还有成百上千。与轰轰烈烈的抗洪抢险工作不同,巡堤员的工作不太受人关注,但他们所承担的任务却是抗洪抢险战斗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他们便是昼夜矗立在防洪大堤上的防汛“哨兵”。
不分昼夜 巡堤查险不容丝毫懈怠
掌握汛情发展动向,确认大堤有无险情,目前还无法用大量精密仪器,关键要靠巡堤员的眼睛。为了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巡堤员们必须昼夜监视,不能有丝毫懈怠。
连日来,岳阳市所辖的1000多公里长江、洞庭湖沿线堤段全线多次出现超警戒水位。面对骤然严峻的防汛形势,岳阳各县(市)区8000名干部群众走上大堤,勇当巡堤员的角色,对防洪大堤的穿堤建筑物、险工险段等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防守。
7月21日,16时左右,记者在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塌陷堤段上采访当地防汛抗洪。采桑湖塌陷堤段为东洞庭湖临湖一线防洪大堤,曾多次出现过严重的滑坡现象。走在大堤上,记者见到不少巡堤员在值班,经常一值就是一整夜。一位巡堤人员告诉记者:“因为防洪大堤在高水位中浸泡了较长时间,难免有险情发生,所以我们不能心存任何侥幸。险情发生时,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确保大堤安全。”
当晚20点,记者又来到岳阳市华容县境内的洞庭湖大堤。夜幕下,黄色的灯光连成一串,一队队巡堤员打着手电筒,拿着竹竿,默默查看堤防,不时弯腰拨开草丛细看。陪伴着他们的是竹竿探路时带着节奏的敲打声。
科学除险 用知识与经验保卫堤防
巡堤查险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
“科学防汛,护堤也要懂得技术,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排除隐患,确保大堤万无一失。”作为岳阳市长江干堤查险技术组成员的曾靖对各种巡堤查险、防汛护堤的程序和应急办法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汛前,巡堤员要加强对穿堤建筑物的检查和监控,做好清基扫障工作,消灭蚁穴,疏通防汛通道,做好照明设施准备,加强重点部位巡查防守。熟练地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好技术,还需要长年的经验作保证。
20岁出头的葛湘军,来自临湘市城镇污水处理厂,也是一名巡堤员。7月16日黄盖湖堤破堤蓄洪后,临湘市迅速组成6500人的巡查队伍,分班24小时不间断巡查,15人技术组时刻待命,确保发现险情能第一时间处置。
葛湘军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从昨天晚上9点开始就来这里值班,每隔1小时他就和其他两个人一起沿大堤仔细检查一遍。葛湘军告诉我们:“今年这样的巡堤查险已经很多次了,因为临湘市经常内涝。这次黄盖湖出现险情当然更加重视巡堤查险,每个单位都设了防汛指挥部,责任到人。”
对于巡堤查险的技术含量,穿着长裤和塑料套鞋的葛湘军告诉记者:“附近3.3公里的堤段属于建设局责任范围,巡堤员都来自建设系统。我们主要检查水情和堤岸,利用竹竿拨开草丛,严防漏水、散浸、管涌等问题出现。发现险情靠的是眼睛还有多年的经验。”葛湘军说,巡堤员属于整个巡堤查险的首先环节,对于轻微渗水,就得依靠自身技术知识进行自行处理;如果出现管涌,就要马上由上级汇报给市防指,派水利技术人员前来研究解决,而且要紧急加派人手进行封堵,巡堤员也会成为抢险的一分子。
无论是自行处理,还是判断险情,都需要巡堤员相对过硬的知识掌握和经验积累。
7月11日下午4点,源潭镇同德垸一处渍堤附近出现管涌,负责该处的巡堤员发现险情后,迅速汇报给上级,葛湘军当天也被调过去协助抢险。驾轻就熟的巡堤员们,凭借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过硬的经验技术,苦战到第二天早上5点,终于将险情排除。
巡堤查险是防御洪水的重要关卡。为了群众,也为了保护家园,巡堤员们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满是蚊虫、潮湿不堪的大堤上,他们是抗洪战斗中可敬的英雄“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