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抗洪一线党旗红
——江西省南城县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抗洪救灾记

2010-08-06

  在解救被困群众的队伍中,有他们的身影;在前往山体滑坡现场救援的泥泞路上,有他们的足迹;在搏击洪水捍卫大堤安全的号声中,有他们的声音。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在暴虐洪水中筑就了安全堡垒,他们用大无畏的精神在滔天浊浪中树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

  6月18日以来,江西省南城县连降特大暴雨,沙洲镇短短两天降雨量高达606毫米,为江西全省局部降雨之最。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山洪暴发,房屋倒塌,公路被毁,桥梁冲断,通信受阻,这是一场影响全县、百年不遇的水灾。灾害来临之际,没有慌乱,没有退缩,该县成千上万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团结起来奋力抗洪救灾,他们冲锋在前,转移在后,在抗灾一线筑就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用肩膀筑起生命方舟

  6月19日晚,南城县新丰街镇田东村,暴雨如注,不到半个小时,村里就成了一片汪洋。“最深处有我的肩膀高。”身高1.73米的村党支部书记欧阳文华最有体会。他带领党员干部,徒步涉水将20多位老人和孩子背出困境,其中他一个人背出了6位。

  当天晚上22时许,欧阳文华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将全村1000多人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发现还有20多位村民被洪水围困在家里出不来,多为老人和小孩,独自逃生能力差。形势万分危急。欧阳文华带头跳入水中,与村里其他党员干部一起,用肩膀筑起了一条条生命方舟。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两位老人和一个孙女,一齐被困在木板楼房的二楼,房子摇摇欲坠,眼看着快要倒塌了,一家人惊恐万分。就在此时,欧阳文华带着村干部赶到了,将他们一一背到了安全地带。在背着另一位70多岁的老人转移时,欧阳文华的脚在水下被沟渠绊了一下,身子一趔趄,口袋里的手机掉入水中,脚也受了伤,可他还是坚持先将老人背到安全地带,然后顾不得包扎伤口,也顾不得捡拾手机,又奔向了下一个目标。

  万年堤上不撤岗的“哨兵”

  “只要洪水不退,我就一直坚守在这堤坝上。”6月20日,南城县建昌镇万年村党支部书记许木根坚定地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此时,他已经坚守在万年堤上两天两夜了。就在前一天晚上,他与别人合伙所建的电站被洪水冲毁,他却没顾得上去看一眼,一直带领着党员干部和群众战斗在抗洪一线。

  6月18日以来,南城骤降暴雨,加之上游也普降大到暴雨,旴江河堤防度汛压力陡增。作为该县重点河堤之一的万年堤,不容闪失。“我们村有530多户,村里要求每户人家都得准备20到30只麻袋以备抢险之用。此外,南城县防指还储备了石料和其他防汛物资,一旦出现险情,可以确保第一时间投入抢险,疏散群众。”说起村里的抗洪抢险措施,许木根胸有成竹。

  村民介绍说,由于这几天降雨量太大、太集中,村里出现了内涝,1300多亩蔬菜、西瓜等农作物和鱼塘成了“水淹区”,一些村民家中也进了水。幸亏许木根带着村干部在堤上日夜“放哨”,6月18日夜间及时发现情况,并开动村头电排站的4台机组加大马力排水,才减少了灾害损失。目前,村里的内涝现象已基本排除。

  抢险一线父子兵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南城县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中,一对父子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和受灾群众在一起,和党和人民的需要在一起,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6月19日晚21时30分左右,南城县建昌镇常务副镇长熊枝星,正带领党员干部在该镇地质灾害最严重村——姚家巷村疏散群众,突然接到一个带着哭腔的电话,是他在老家沙洲镇珀玕村的妹妹打来的。原来,老家也遭受了洪灾,一幢房子倒塌了,另一幢房子里的水也快漫到二楼了,而家里只有几位老人和小孩。“我走不开,你去找老爸啊!”熊枝星几乎是吼着说。“老爸正在外面带领群众转移呢!”妹妹委屈地回答道。

  原来,熊枝星的父亲是珀玕村党支部书记熊水根,这天当洪水来临时,他早把自己的家忘在了脑后,全力以赴组织群众转移,挨家挨户解救被困村民,一直忙到夜里1点多钟,直到群众都安全后,才想到了自己的家。当他将母亲、女儿、外孙等家人一一解救后,已是凌晨5点了。

  就在那晚,当熊枝星将面临地质灾害危险的16幢房屋中的70余人安全转移后不久,一起山体滑坡发生了,无情的泥沙吞没了其中的两间房屋。“我至今都没回过家,也没有去医院看过生病住院的母亲。”6月22日晚,他有些愧疚地说。

  他们很平凡,只是千千万万名奋斗在抗洪一线的党员干部中的一员。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是一种叫责任的精神,是一种叫执著的信念。这种精神,这种信念,值得我们每个人坚守。

作者:刘鹏 杨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