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科学、先锋与责任
——从防汛抗洪抢险看抗洪精神

2010-11-04

  没有人能够真正淡出今春以来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没有人能够真正放下在这场抗洪抢险战斗中的一幕幕震撼人心的英勇华章。在这个南北交替、此起彼伏、灾害频繁、抗灾救灾难度增大的抗洪战场上,人们难以忘怀的,是一个个满身泥水、誓死坚守最危险关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水利人的身影,是一幅幅运筹帷幄、决胜沙场、彰显英雄本色的动魄画面。水利人面对今年的频繁洪灾和艰险关头,践行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秉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科学决策,先锋垂范,忘我坚守,舍己为人,谱写了一曲光荣绽放的英雄赞歌。

  科学决策,求是求实

  每每回忆起抗洪战场上一幕幕的惊心动魄,很多水利人都会提起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支持下的科学决策系统的昼夜运行。新时期的抗洪精神中,越来越耀眼的那部分,就是科学的精神,求实的精神。

  舟曲,是今年抗洪战线上最引人关注的字眼。8月8日1时17分发生甘肃舟曲特大暴洪泥石流。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率水利部工作组于灾后几小时内到达现场,各路工作组围绕如何疏通堰塞湖、消除次生灾害,迅速展开了分析会商。

  8月8日晚至9日凌晨,温家宝总理在舟曲连夜主持召开会议,听取陈雷部长关于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方案的汇报,明确了“安全、科学、迅速”的堰塞湖处置原则,并审定批准了挖掘和爆破相结合的紧急排险方案。方案的实施,迅速成功地化解了舟曲堰塞湖突然溃决的威胁,解决了这个比唐家山堰塞湖处理难度还要高的危急险情。

  紧急排险只是消除了堰塞湖对下游的威胁,而舟曲县城却大量壅水,最深处达9米。如何清除庞大的堰塞体,宣泄堰塞湖水以彻底解除威胁?陈雷在总结紧急排险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挖掘、爆破、冲刷(简称挖爆冲)相结合的堰塞湖处置方案。挖,就是武警水电部队和兰州军区某部利用大型施工机械对河道局部进行挖深,加大水位落差,尽快下泄湖水;爆,就是兰州军区某部对影响水流下泄的局部阻水建筑物或水下较大的堆积体,实施水下爆破或定点清除;冲,就是充分利用上游洪峰刷深河流主槽,加大河流比降、落差,使上游洪水冲开堆积体,让堰塞湖水尽快下泄。通过挖爆冲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河床明显下切,水流速度明显加快,冲刷能力明显提高,上游水位明显下降,堰塞湖处置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在陈雷部长和前方将士们的共同奋战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被破解:堰塞湖紧急排险,淤堵段鏖战清淤,化解泥石流软基难题,数次迎接洪峰考验,徒步5个小时冒险深入三眼峪上游查勘山洪沟,通宵达旦赶制有关处置和重建的“三个规划”“四个实施方案”并首先上报专业规划……经过23天艰苦卓绝的鏖战,到30日中午12点,提前12小时完成舟曲白龙江堰塞湖应急排险及河道清淤疏通,道路交通逐渐恢复,人们开始重建家园。

  提供并进行科学决策,是水利工作职责所在。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作出保一方安全、保百姓平安的科学决策的背后,是水利人经受住洪水种种考验,显露出的沉着严谨的求实作风,是水利人勇于担当、用科学说话的求是精神。

  科学决策来自信息的准确及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暴雨连连的6月。6月中旬,江西省先后有34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抚河、信江、赣江三条主要江河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6月21日,抚州市临川区唱凯堤灵山何家段决口,圩内10万人生命受到威胁。国家防总工作组在第一时间赶赴唱凯堤指导抢险。随即的现场防汛指挥部分析会,强调各片区水情防控和救援工作必须责任到人。随后,一方面紧急部署堵口方案设计工作,一方面根据新的降雨预报,果断安排灾民转移。截至6月23日19时,唱凯堤内10万左右受困群众被基本安全救出。及时的水雨情信息,为危急关头的处理决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与此同时,6月17日,受强降雨影响,江西瑞金上长洲、留金坝水库水位迅猛上涨,入库流量急剧增加。如何科学调度,既要确保水库和下游安全,又要使水库发电效益最大化,是摆在各级防汛调度指挥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关键时刻,水文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赣州市水文局准确预报了上长洲水库的入库流量。通过科学调度,使该电站坝前水位始终维持在汛限水位附近,既保证了水库和下游防洪安全,又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科学的精神,求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以人为本的信念,让水利人一次次面对洪水考验时,交出了成功的答卷。

  先锋垂范,筑就坚强堡垒

  伴随着科学调度指令的,是一次次艰险的测流、统计;伴随着瞬息万变灾情的,是防汛指挥部门通宵会商的灯光。

  6月23日深夜,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内,到处是忙碌的脚步,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传真机响声不断。值班人员彻夜未睡,双眼紧盯着屏幕上显示的雨情、水情信息,一边向有关领导汇报,一边紧张地进行着分析。入汛以来,湖南已经经历了多次特大暴雨考验,是夜,人们正在紧张而从容应对着又一个强降雨的严峻形势。

  这样的场景是各地防汛指挥部办公室里最相似的一幕。在数不胜数的防洪工程调度过程中,大家不辞辛苦,通宵达旦,忘我工作,熬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仅国家防总办公室发出的工作部署通知就有160多个,启动防汛应急响应18次,编发防汛抗旱简报391期,最多的一天达11期,发出国家防总汛情通报145期。

  其中,共产党员们更是豁得出、顶得上、冲在前的急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正是我国防汛抗洪任务异常繁重的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把这些严峻挑战作为创先争优活动最直接、最具体的实践。在抗洪抢险一线,同志们深切感受到临时党支部强有力的组织和激励。创先争优,做先锋表率,成为广大党员在抗洪抢险大军中展现出的一抹最鲜艳的红色。

  “我是党员,我上!”“我是党员,我不能离开!”这是抗洪救灾一线熟悉的话语。

  江西梅林大堤位于青原区中心城区,紧倚京九铁路线和105国道,为江西五河重点段防洪应急整治在建工程,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青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专家组组长、水务局工程师、50多岁的王桂秀,不顾连续4天奋战抢险一线的疲劳,带着两名技术员急奔梅林堤,提出处置意见,经过4小时奋战,堵住了管涌,稳住了滑坡,控制了险情。

  蓄水100多万立方米的四川省巴中市阳合水库,正在实施除险加固,7月15日傍晚,库水已淹没涵洞5.5米,凶猛的洪水从涵洞奔流而出直冲水库外坝,大坝非常危险。带领大家堵涵洞的水库管理所所长贺传德,看见洞口两侧的木板缝隙处未堵住,一拍胸脯说:“我是党员,我水性好。拿根绳子来系在我腰上,我下到水底去,你们看着时间,2分钟内我没有上来,就把我拉上来。”就这样,经过20多次反复,终于把涵洞堵住了。体力严重透支的贺传德晕倒在坝上。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甘愿献身的水利人。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根据水利部部署,水利部水文局于8月8日迅速成立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组,火速赶到灾区进行应急监测,并在后方成立水利部水文局甘肃舟曲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灾区水文应急监测预案,加强水情气象监视,加强预测预警等工作。在后方,黑夜与白天已经辨不出颜色,每个班次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以上,他们就像一台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满负荷地工作。在前线,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顶着巨大压力,日夜奋战,没有一个党员干部提到自己的困难。

  黄河防总紧急抽调河南黄河河务局等有关单位28人,组成黄河防总舟曲防汛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其中16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于奉献,带领全体队员投身到救援一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生命危险的突出表现,得到了陈雷部长的充分肯定——“你们顾全大局,行动迅速,为舟曲人民作出了贡献!”

  长委水文局及时派出工作组21人赴灾区抢险救灾,和甘肃水文职工一起开展水文监测,为排除堰塞湖险情提供准确的水情信息。他们在甘肃舟曲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从容应对,科学监测,反应迅速,昼夜奋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出色地完成了水文应急监测各项任务。在白龙江堰塞湖淤堵河道全面疏通之际,陈雷部长在水文监测组《水文成果(初稿)》上写道:“长江委水文人,……为夺取堰塞湖处置及淤堵河道清淤疏浚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舟曲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是抗洪战场上嘹亮的冲锋号,它吹到哪里,哪里就站起来一批意志不垮的先锋,哪里就冲上去一批勇于献身的劲旅。

  忠于职责,用生命坚守

  经历过抗洪救灾的人深知,在简单的几组信息数字背后,在百姓报送平安消息的背后,是怎样惊心动魄的抢测画面,是多少公而忘私的坚毅隐忍。

  位于白龙江中上游甘肃省舟曲县江盘乡南新村的国家重点水文站舟曲水文站正处于两条泥石流沟正对面的江对岸,2010年8月7日晚11点40分到45分江水突升近9米,发现险情后,职工屈林生冲到三楼,拿上宝贵的水文监测资料,砸破隔壁楼房窗子玻璃,拉上绳索,携带资料安全脱险,随后洪水淹没到三楼。二楼以下门窗全部冲毁,水文监测设施全被冲走。冒着生命危险,屈林生等人用“土方法”和经验保持与后方的联系,利用简易方法及时报出了一组组重要水文数据。

  8月4日,伊通河流域继出现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后,再降大暴雨。为了准确监测到此次洪水过程,为各级政府在抗洪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半个月没睡上一个安稳觉的伊通水文站职工张春江和同事量降雨,测水深,测流速,计算相应的洪水流量。8月6日5时10分,张春江和站长贾纯平再次带头上船测洪,面对20年一遇的大洪水,面对咆哮的伊通河,面对河水夹杂着大量漂浮物向测船横冲直撞,张春江和站长贾纯平沉着冷静,巧妙地避开漩涡大浪,避开漂浮物的冲击,细心记录每一组测验数据。就在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一个巨浪打过来,被牵船索牢牢牵住船头的小船猛然一晃,连续工作半个多月的张春江体力不支,一脚踩空,掉进汹涌的河水中,虽经多次搜救,至今杳无音信。这位多次获得吉林省水文系统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的汉子,用他雨浇不灭的激情和狂风挡不住的脚步,履行着“汛情就是命令”的神圣职责。

  在一座座水文站前,在一根根标尺旁,在满是泥泞的堤坝上,水利人用朴实而坚毅的身影,书写着他们的责任。陕西高滩水文站的台阶被洪水淹没,职工王开友和徐应林就穿着救生衣系着安全绳测水位,当清理撤离现场时,别人劝其撤离,他们说,这是我们的岗位所在。由于水文信息及时准确,高滩镇无一人因洪水而伤亡。在民主坝工作了31年的付学勤承担着向安康水库和市水文局报汛的任务。因山体滑坡全村人撤离后,付学勤自己一人打着伞坐在河畔的树下,3天3夜坚持每小时一测报,为安康水库和水文局提供了准确的上游水情……

  这是用生命博得的水情数据,这是用忘却自我而守护的一方安宁。在每一寸被洪水浸泡过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水利人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和用生命坚守岗位的负责精神。

  我们的眼前还闪现着这样的画面:

  在被洪水包围的楼房顶上,水利抢险队员们背着被困群众,蹚过比腰深的洪水,冒着生命危险,一步一步挪出困境。

  乘着橡皮艇、冲锋舟、自制木筏的水利搜救队员,紧张救人,有的还要冒着房屋垮塌的危险冲进被洪水浸泡着的房屋中寻找。在水中救援的队员,用赤膊背,用肩膀扛,用绳索拉,有的险些失去宝贵的生命。

  在水位高涨的河堤两岸,深一脚浅一脚的查堤员与身背沙袋、两腿污泥、风风火火的抢险队员擦肩而过。

  连续多日在救灾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因为又黑又瘦,打扮零乱,被误认为是灾民,收到了发放的饼子……

  闪烁如此精神的水利人很多很多,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很多人没有给记者留下姓名,只是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和责任,果断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用水利人所有的智慧和生命坚守着江河一岁又一岁的和谐与安宁。

  让我们记住所有抗洪日夜里,或平凡或关键,或朴实或华彩的身影,他们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永远是水利人的骄傲。科学、求实,献身、垂范,忘我、负责,他们用生命演绎的抗洪精神,是国家和民族永远的财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1月4日

作者:李平
SRC-5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