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西抚河中下游唱凯堤决堤后,堤基薄弱、长年失治的中小河流整治问题再度被关注。
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入汛以来,洪水灾害人员伤亡九成以上是中小河流洪灾、山洪灾害及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所致,充分暴露出中小河流已成为江河防洪重点薄弱环节。“中小河流两岸大多聚集着重要的城镇、村庄、工矿以及灌区,它的治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紧迫的民生工程,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治理步伐。”一位水利专家说。
中小河流成防汛抗洪“短板”
秋溪堤是江西抚河支流宜黄河边一条长13.6公里的万亩圩堤。受洪水冲击,本来七八米宽的堤身,一些堤段仅剩两三米宽。“排查发现,这个堤段有26处险工险段。”当地水利局一位负责人说。问题导致秋溪堤险情不断,在1975年、1982年、1998年,秋溪堤先后3次发生漫顶溃决。今年6月21日,秋溪堤同样全线告急,多处出现漫顶险情,虽全力抢险,但炉下村背处仍发生决堤,决口长66米。
秋溪堤现状仅是我国众多中小河流的一个缩影。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负责人介绍,我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年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中小河流经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洪水。据统计,一般年份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损失的80%,近10年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占水灾死亡人数的2/3以上。
防洪标准低,是中小河流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尚未进行过系统治理,防洪标准低,一些河段仍处于不设防状态,防洪问题十分突出。如江西全省尚有13个县城和615个乡镇未设防,已设防的41个县城防洪标准基本在10年一遇以下,已设防的191个乡镇防洪标准基本在5年一遇以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大约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对所在地区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堤防质量差,是中小河流的常见问题。多数已有中小河流堤防为历史上群众投工投劳逐步形成的,建设标准低、施工能力弱,堤防质量普遍较差。如今年发生溃堤的江西永丰县七都堤、八江堤决口断面全为沙性土或黄土包沙性土。加之年久失修,未及时进行维护,防洪能力低。
“今年入汛以来,安徽全省中小河流212段发生较大险情。其中,桐城市大沙河7处溃破,池州市秋浦河8处溃破,安庆市泥塘沟14个圩口决堤,巢湖市永安河出现200米长的滑坡。实践证明,中小河流已成防汛抗洪‘短板’,亟待整治。”安徽省防办一位负责人说。
中小河流治理初见成效
与上述“千疮百孔”、长年失治的中小河流相比,治理后的中小河流水清岸绿,河道通畅,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
八仙溪是浙江省武义江的一条支流,在境内河流众多的浙江金东区只属中小河流。曾经,这里的堤防原防洪标准不到3年一遇,坝体单薄且部分为有岸无堤,在历年洪水中属于重灾区。2009年,在浙江省水利厅的支持下,八仙溪治理一期工程列入了2009年度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该工程主要由6.1公里河道和10.2公里急需治理的阶段堤防组成,按照1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综合治理,总投资2695万元。由于部署早,开工早,工程进展较快,目前已累计完成堤防加固4公里,占计划工程量的40%。今年7月9日,八仙溪上游武义境内降下自入梅以来的最大一场暴雨,48小时降雨量达到164毫米,致使金东区境内八仙溪水位暴涨,毛栗溪、新亭等未列入治理项目的地段多处堰坝、堤防被冲毁,淹没农田20余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50多万元。而已加固的一期工程4公里堤防所保护的村庄和田地等均未受损,为当地减灾超过500万元,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二干排徐庄至张官滩段治理工程,治理前除涝标准不足3年一遇,每逢汛期,河道经常漫溢决口,淹没大片农田。今年2月29日二干排下游段整治工程开工,6月底就完成了主体工程。今年7月19日,武陟县普降暴雨,6个小时降雨量110毫米,二干排沿途乡镇最大降雨达132毫米。通过观测,二干排上游未治理段洪峰流量不足20立方米每秒时,河道已是到处漫溢决口。而经过治理的二干排下游段洪峰流量虽达40立方米每秒,河道仍保持畅通,实现了安全度汛。下游群众高兴地说,如果不是汛前治理,我们不知要遭受多大损失呢。
同一条河流,治与不治两重天。
除上述八仙溪、二干排外,安徽省丰乐河舒城段河道治理长度5.1公里,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今年7月,丰乐河上游持续多雨,12日、16日连续2次出现历史罕见的强降雨,由于治理堤段的防洪标准得到了提高,群众不需转移,生活秩序井然,保护了4万亩耕地和4万人口的防洪安全。
湖南省双牌县2010年6月18—20日境内发生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54毫米,双牌县桴江河流联合村段右岸河堤在主汛期前已进行护砌,避免了右岸300亩稻田被冲毁。今年6—7月,长沙县金井河流域发生了2次特大暴雨和大洪水,强度与1995年和1998年洪水相当,由于金井河治理一期工程基本竣工,疏浚了河道,金井镇及金井河两岸农田、公路、房屋均未受到洪水影响。
重庆市南川区龙川江流域今年先后发生3次区域性暴雨洪水,特别是7月8日至9日,龙川江地区的降水量达到了125毫米,由于汛前完成了兴隆镇永福村至龙川村河道整治工程16.2公里,汛期保护了2万余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全面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实施
事实证明,治理后中小河流明显提升了防洪减灾能力,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防洪减灾,要全面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这是洪涝灾难带给人们的警示之一。
中小河流防洪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投入、加快中小河流治理。2009年10月,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考虑到我国中小河流量大、面广,先对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进行规划。据统计,有防洪建设任务的中小河流共8600多条,按照轻重缓急,将其中2209条重要河流的重点河段纳入规划,安排近期(2009—2015年)先行开展治理。
高强度投资是中小河流治理的强大引擎。记者从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了解到,2009年年底和今年6月,财政部商水利部共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亿元,开展规划内治理项目建设。针对今年入汛以来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初,财政部商水利部又追加安排15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洪涝灾害严重或发生超标准洪水的河流河段治理。目前,加上地方已落实和正在落实的配套资金,中小河流治理投资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政府的决心、投入的力度、有效的举措,为中小河流治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场中小河流治理攻坚战在全国悄然打响。
江西省有4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列入了《规划》,总投资达10.2亿元。目前已先期启动了7个项目,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河势控制、堤防(护岸)加固和建设、生态护坡、河道疏浚和清淤、除涝等。
江苏列入《规划》的项目共计85项,总投资23.4亿元。江苏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有60%位于淮河流域,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保证地方配套投入,江苏实行差别补助政策:对苏南地区,规定省级以上投资比例为40%;对苏中地区,规定省级以上投资比例为50%;对苏北地区,规定省级以上投资比例提高到70%;对宿迁市采取特殊政策,省级以上投资比例达到80%,以减轻欠发达地区资金配套压力。江苏同时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如成立水利投资公司,实施项目运作;搭建融资平台,通过财政担保,向银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结合河道两岸土地开发,将生地变成熟地,从土地增值收入中,划入一定比例用于配套投入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融资效果。
河南省有42条河道、46个治理项目列入《规划》。截至7月底,河南省2009年启动的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部开工,已完成投资1.49亿元,占计划下达投资的87%。
目前,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总体进展顺利,2009年年底启动的266个项目,已有一半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其余项目汛后可全部开工建设,水利建设市场即将迎来中小河流灾后建设新高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