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为全面开展水利普查打好基础
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8月25日
各位领导: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要求,按照国家水利普查办的统一部署,我省扎实推进水利普查各项工作,组织列入国家试点的3市8县抓紧开展普查试点工作。省、市、县三级水利普查机构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加强协调,圆满完成了水利普查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培养骨干、推动工作的预期目标,为全面开展水利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省水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做好各项前期准备,为水利普查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一)加强领导,建立省市县3级水利普查机构。4月22日,水利普查试点启动视频会议结束后,我们立即向省政府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请求尽快组织成立省级组织机构。5月份,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水利厅长、统计局长为副组长,省发改委、财政厅等13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厅机关和厅属事业单位抽调了15名专职人员、25名兼职人员,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5月中旬开始集中办公。列入国家试点的3市8县,也相继在5月底前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水利普查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积极协调,争取水利普查专项经费。依据国务院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按照国家明确的水利普查年度目标任务,对2010年水利普查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费用进行测算,向省财政厅打了专题报告,要求列入今年预算。经沟通,省财政厅原则同意安排水利普查专项经费,并正在争取追加预算。为确保普查试点工作正常进行,省水利厅调度机关运行经费100多万元,用于省水利普查办的开办和日常运行。各市县水利普查办也积极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专项经费,目前正在落实之中。据初步统计,8个试点县通过财政拨款、临时调度等方式,已经落实普查专项经费800万元。
(三)广泛宣传,营造水利普查良好氛围。通过广泛开展水利普查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充分了解水利普查的意义、要求和相关法规,提高公众对水利普查的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水利普查的良好局面,确保水利普查工作顺利推进。试点市县水利普查办公室制订了一整套的宣传计划,在普查各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试点县市充分利用当地报刊、电视、电台等社会媒体积极宣传,县水利普查办负责人通过电台向全县百姓介绍和宣传全国水利普查的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实施方案等,并与听众进行交流,解答百姓所提出的问题。
(四)全面动员,做好准备工作。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我们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省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会议,对全省水利普查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试点市、县根据国家和省的普查方案,结合地方实际,分别制订了当地的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并开展了普查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对于普查人员的选拔,常熟市和太仓市广泛调动乡镇社会力量参与,采取了在各乡镇选聘普查指导员,在村和居委会明确一名调查员的方式。其他地区的普查人员基本来自水利行业内的机关、水利站、管理所、水处理公司、供水站等。初步统计,8个试点县已经选聘普查员392人,普查指导员144人,普查员主要以各镇(街道)水利站人员为主,辅以镇(街道)、村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主要来自县水利部门。
(五)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水利普查各项制度。省水利普查办公室对内设处室进行了职责分工,建立了内部工作准则和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各试点县市普查办制订并下发了《现场调查工作制度》、《普查员职责任务》和《普查办公室工作制度》等制度,并将相关制度张贴上墙或编印成册,使普查工作井然有序,有章可循。
二、认真开展清查登记和填表上报,圆满完成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我们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确定的总体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对象清查登记、入户调查、填表上报、数据录入、试点总结等,圆满完成了水利普查试点的各项任务。
一是精心组织,针对专业分工负责。根据普查对象和专业特征,省水利普查办分别成立了河湖、水利工程、用水与保护、水土保持、灌区及行业能力6个普查专业组,与普查任务相对应,对试点地区各项普查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是认真细致,开展清查登记工作。在国家普查对象初始名录下发前,我们要求各试点县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资料,积极协调统计、环保、工商等有关部门,调取经普、农普和污普有关资料,按普查类别分别编制了普查对象初始名录底册,赢得时间上的主动。清查工作启动后,按照“在地原则”和“分类原则”,组织各清查分区进行地毯式清查,做到不重不漏,重点核对与经普等资料增减的对象。在清查期间,省水利普查办先后3次组织各专业组人员,与市县水利普查指导员一起深入各试点县现场指导清查工作,对清查表进行人工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反馈基层及时补充修正,清查结束后按规定对各分区进行内部抽查、验收。据统计,8个试点县累计填写清查表38000多张。清查成果按县、市逐级上报,省普查办及时进行审核汇总,上报国家普查办。
三是周密部署,认真进行普查填表。我们指导各试点县建立完善了普查填表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根据普查对象名录,普查员走村入户,深入企业和管理单位开展调查,通过收集5、6月份台帐,调取2009年度数据,查阅工程原始档案资料,以及使用手持GPS定位仪、超声波流量仪分别现场确定普查对象的经纬度坐标、取排水流量数据,完成了数据采集和普查填表工作。据统计,8个试点县累计填写普查表23000多张。
四是加班加点,抓紧数据录入汇总上报。由于我省试点普查对象数量众多,数据录入汇总的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数据录入汇总上报工作。各试点县均落实了专人负责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沟通解决,并按照普查数据分专项录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同时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上报的普查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平衡分析,形成正式的普查成果。
五是全面总结,认真做好试点总结工作。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我们组织各试点市县开展试点总结工作,各试点市、县在8月8日前基本完成试点总结报告。省普查办结合试点市、县提交的总结报告,对试点总结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分工,加班加点于8月10日前完成了省试点总结报告初稿,并对主要成果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修改完善后正式上报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
三、重点抓好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水利普查成果质量
数据处理是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数据质量关系到整个普查的成败。我们将水利普查的质量控制贯穿于普查方案的设计、普查试点、普查培训、清查登记、普查表的填报、审核、录入、汇总等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一)强化行政责任,建立省市县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各级水利普查办公室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将普查质量控制纳入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中心工作中,通过专业组、支撑单位等形式,建立数据联审、会审机制,将普查的审核与抽查等分配到各相关主管处室与部门,发挥专业特长,强化行政责任。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普查数据管理的规范化。根据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分别制定了《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管理规定》、《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安全保密管理办法》二项制度,确定了《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责任与分工》,进一步规范了数据处理工作流程与责任,强化了安全意识,成为普查数据管理与数据处理的重要工作基础。
(三)主动沟通协调,强化普查数据处理时间节点管理。为了确保数据上报及时,加快工作进度,我们提前谋划,一是建立数据上报方案,在省厅内网中建立FTP服务器,实现安全、快捷的远程传输;二是提前安排,正式行文明确要求各市县数据上报截止日期;三是积极联系沟通试点市县,通过电话、即时通讯软件等各种方式了解掌握数据软件使用情况,协调、指导各市县成果填报。
(四)统筹考虑,科学制定底图数字化工作方案。我们高度重视底图数字化工作,针对试点与全面开展阶段工作特点,研究制定了底图数字化工作方案,确定了支撑单位,并积极与图形数字化软件公司联系,得到了软件和技术上的支持。
(五)完善工作流程,严格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在全国统一数据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制定并细化我省数据处理流程,具体明确数据接收、自审、联审、抽检、会审到数据上报所有环节的责任分工与节点管理。通过数据流程,将数据流与工作流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数据为核心,贯穿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经过4个月来努力,我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水利普查试点总结报告、试点地区水利普查汇总成果表和数字化成果图,均已提交国家普查办。共清查河流249条、湖泊82个;普查水库19座、水闸2571座、泵站1671座,堤防745条,农村供水工程89座、塘坝547座、窖池105座;社会经济用水户13919个,总用水量103亿立方米;河湖取水口16086个,取水总量79.8亿立方米,入河排污口1711个。
尽管我省水利普查进展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建议试点普查经费的预算应由水利部与财政部门联合行文提供资金预算方案,便于和财政部门进一步联系沟通、落实经费。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水利普查的宣传力度,由于中央媒体、主流媒体还没有对水利普查工作进行大规模宣传,给基层宣传水利普查带来难度。要统一宣传口号和内容,制作统一宣传图片等,在全国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具体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主要包括:①针对我省湖荡密集地区骨干河道不明晰的情况,如何选择河流?②水网地区如何制定取水口和排污口的规模? ③水网地区如何定义灌区?④水利行业能力的调查范围问题。⑤原纸质底图下发标注方案难以满足工作进度质量要求等。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矫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水利普查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打好基础。
谢谢大家!
来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网站 201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