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辽宁:精心组织 扎实工作 圆满完成水利普查试点工作

2011-01-05

精心组织 扎实工作
圆满完成水利普查试点工作
辽宁省水利普查办公室
(2010年8月25日)


  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省严格执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总体方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控制节点、确保质量,较好完成水利普查试点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和试点总结4个阶段的各项工作,模拟了水利普查全过程。现将我省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主要做法
  在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中,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省的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省、市、县对做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开展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对全省、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意义。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开展水利普查试点工作。
  二是组建普查机构,落实责任、加强领导。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省、市、县均组建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专兼职普查人员238人,普查指导员187人,普查员636人,调查员729人,全省直接参与水利普查试点工作的人员达1790人。
  三是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省普查办编制了《辽宁省第一次水利普查试点总体方案》、《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实施方案》、《辽宁省水利普查工作流程》和《辽宁省水利普查空间对象标注细则》,保证了普查试点工作有序顺利进行。
  四是认真搞好培训。先后组织145人参加国家级综合培训班、专业培训班和数据处理培训班。同时,累计培训试点县(市)水利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调查员1365人次。经考核合格的人员,作为水利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对于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坚决剔除普查工作队伍。
  五是控制节点、确保质量。省普查办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各试点县(市)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解决普查中出现的问题,有力地保证了数据成果质量,同时也确保了水利普查试点工作进度。
  六是切实加强水利普查宣传工作。我省开通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网站,印发水利普查工作简报8期,并在新华网辽宁频道等多家省级及地方新闻媒体开展了水利普查宣传工作。
  二、水利普查试点成果
  在国家普查办的指导下,经过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项普查试点工作,取得的普查成果如下:
  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90条;水库87座,水电站85座,水闸65处,泵站246处,引调水工程1处,堤防730处,农村供水井26.84万眼,塘坝229座,窖池70座;河湖取水口492处,地表水水源地8处,河湖治理保护河段372处,入河湖排污口129处;公共供水企业18家,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1384家,灌区1220处;从事水利活动单位358个(其中法人单位330个,含水利行政机关13个,水利事业单位209个,水利企业106,社会团体2个。非法人单位乡镇水利站28个);完成了16个风蚀野外调查单元、17个水蚀野外调查单元的底图制作,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基本农田8.67万公顷,水土保持林20.49万公顷,经果林6.42万公顷,封育治理19.74万公顷,种草1.24万公顷,其他措施1.28万公顷,小型蓄水保土工程点状10121处;灌区1439处,总灌溉面积128.6万亩(其中水库灌溉面积45.93万亩,塘坝灌溉面积4.92万亩,引水闸灌溉面积12.42万亩,泵站灌溉面积5.17万亩,机井灌溉面积60.16万亩),2009年实际灌溉面积72.6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25万亩;机电井5.73万眼,民用井17.41万眼,地热水井4眼,矿泉水井3眼,水源地7处。
  三、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本次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内容多、科技含量高,对从业人员要求高。在试点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项普查内容总体进度不一致问题。河湖普查总体进度滞后于其它普查项目,影响其它普查项目开展。
  二是制作水土保持普查水蚀野外调查单元底图时,经纬网按1秒出图太细;等高线和经纬网线条颜色和粗细相近,容易混淆,导致地块界限和等高线线条区分不明显。水土保持措施分类标准中没有东北常见的农林复合(间作)模式。风蚀野外单元调查中,植被覆盖度的估算没有对面积选取做定量要求,调查时不易掌握。
  三是普查对象与普查范围的界定问题。我省橡胶坝、翻板闸、渡槽、护岸工程等较多,橡胶坝、翻板闸主要控制上游水位用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作用,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建议国家增列普查内容,将其单独列为一项水利工程类别进行普查。试点普查中,我省存在容积大于10万m3的塘坝,且不具备水库三大件的特性,仅按蓄水量归入水库不符合实际,不便于今后管理。
  四是普查表设计问题。国家要求乡镇水利站普查表(P605)仅限非法人水利站填报,我省多数乡镇水利站为事业法人单位,按照方案规定水利站填报到事业单位普查表中(P602),汇总数据不能反映水利站情况,不便进行管理。建议将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水利站统一填报到乡镇水利站表中,并在该表中增加字段区分法人单位或非法人单位;我省机电井数量较大,建议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进行普查。规模以上一井一表,规模以下打捆填报,且规模以上应增加经纬度指标,便于上图标绘。
  五是普查软件问题。本次普查项目多、技术复杂,各种指标相互关联,加之时间这么短,软件没经过实践检验,难免出现问题。本次水利普查应用软件虽已打过5次补丁,但仍存在使用不顺畅、导入导出功能和软件表格设计不完善、并发访问不稳定、汇总不正确、前后不对应等问题(软件具体问题详见附表)。
  六是部门相互配合、资源共享问题。水利普查到相关部门搜集资料困难,不愿配合,以各种理由推托。建议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将水利普查涉及到的相关资料,列出目录,以部委名义联合下文,责成各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真正体现水利普查是政府行为,不只是水利部门自己的工作。
  七是经费问题。我省水利普查试点经费需2500万元(其中省普查办(含技术支撑单位)600万元,各试点市县1900万元)。中央财政只定额补助500万元,水利普查试点经费缺口太大。经测算,我省第一次水利普查经费需3.5亿元。如果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完全依靠地方财政解决,难度非常大。建议由国务院下发文件,责成各省(市)人民政府切实落实水利普查经费,保障水利普查顺利开展。水利普查经费如果不落到实处,很难完成好水利普查工作。
  四、对水利普查工作几点建议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非常重要,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必须搞好。因此,要充分借鉴其他普查工作经验,特别是我们水利第一次搞普查,更要积极稳妥,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因此建议:
  一、为保证普查项目同步进行,建议8个普查项目技术路线、总体进度一致。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出成果。各项普查工作均由县负责清查、普查填表、录入、汇总、上报,再经市、省、流域汇总上报国家。这样,普查工作完成后,省、市、县都能汇总出本地区的普查成果,也好向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提交普查成果。
  二、尽快完善应用软件,避免因软件问题影响普查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建议软件编程人员深入到一个县,实际操作数据录入、汇总、成果分析等软件应用全过程,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好应用软件。
  三、尽快落实中央补助资金,保障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四、切实做好培训工作。专业培训应侧重于普查表填写等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
  五、普查宣传工作应以国家层面为主进行。各地分散组织的宣传工作效果不理想,力度不够。
  六、建议实施方案中应明确省、市、县设备配置清单,国家配发的数字地图等应及早下发。
  通过几个月的试点工作,我们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知识,锻炼了普查队伍,为下一步水利普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决心借此次会议的东风,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在国家普查办的指导下,按照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总体安排,认真抓好水利普查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全省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水平有限,所提问题和建议难免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来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网站 2010年9月10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