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环节 检验过程
为全面开展水利普查工作奠定基础
重庆市水利普查办
(2010年8月25日)
尊敬的矫勇副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重庆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主要情况、有关问题及建议简要汇报如下:
一、试点工作主要情况
(一)领导重视,建立机制,落实人员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要求,我市迅速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水利局、统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水利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水利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4月22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召开后,5月初及时召开全市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8个试点区县也成立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普查办参照国普办模式,依托规计处、水保处、规划院、水文局、水保监测站等组建了5个工作组,8个试点区县普查办也分别设立了5—6个工作组;设置了保密室,添置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制订了目标考核、办公室分工职责、文秘及档案管理、经费管理、工作周计划、进度周报、区县工作联络员、保密等普查工作制度,落实专(兼)职人员153人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二)遵照总纲,编制方案,确定重点
认真学习国普办印发的试点实施方案,以国普办要求为总纲,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以工作有机衔接为链条,编制并及时印发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试点实施方案,对普查试点工作环节、步骤、内容、时间节点、质量控制等进行充分讨论后,同时明确了落实机构人员、理清工作步骤、分清各级任务、查清普查对象、建立工作日志、筹集工作经费、把握数据质量等工作重点。同时,6月22日矫勇副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国普办庞进武副主任、黄河副主任带队检查蹲点和长江委普查办李胜常副主任带队检查,及时地指导了我市的普查试点工作,我们也相应地对实施方案工作重点进行了动态调整。
(三)严选“两员”,加强培训,形式多样
按照国普办的有关选聘要求,8个试点区县共遴选普查指导员499人,普查员2302人;部分区县还探索了与高校合作方式,如渝北区与重庆市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聘请37名师生为普查人员。其中71人、130人次参加了国普办在北京、南京等地开展的综合、专项及软件使用等培训,这些国家级培训人员成为了我市试点工作的技术骨干力量;各试点区县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级培训等两种方式完成了2600人的培训工作,同时,对8个试点区县在内的全市40个区县的水保技术人员进行了水土保持水蚀专项现场培训。在试点工作开展中,采用座谈交流会的形式,对培训中不清晰的、不易理解的问题又进行了一次针对性的强化培训。
(四)切实宣传,落实经费,提供保障
为顺利开展普查试点工作,我市通过建立普查专门网站,以及电视、标语、宣传车、普查袋、QQ群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了较好的试点工作氛围。根据国普办印发的普查经费预算编制指南,市级和8个试点区县均编制了试点工作经费预算,市级落实试点经费958万元,各区县共落实450万元。
(五)把握环节,扎实工作,完成试点
一是清查登记,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国普办下发的基础名录底册为基础,县乡两级进行“地毯式”搜查,查漏补缺,尽力确保不重不漏。二是数据采集,采用加强“人员培训、业务指导、部门协作”等方式,基本实现采集数据的真实准确。三是普查表填报,采用“签订责任书、逐级审核”等措施,确保静态数据与名录底册等相关资料一致、规模以上动态数据与建立的台账表一致。四是数据处理及汇总,严格按照国普办的要求,由参加国普办培训合格的数据软件操作人员上机操作,并采用“1台电脑、1人录入、1人校核”三位一体方式,基本实现了基础数据录入少差错,汇总成果基本平衡、合理。五是质量控制,通过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普查人员岗位责任、目标考核”等制度, 落实各阶段责任,各级分阶段抽查不低于1%至5%的普查对象,对查出的问题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完善,基本保证了普查数据的质量。
8个试点区县按时顺利完成了148条河流基本情况清查;普查水库785座,水电站283座,堤防61处,引调水工程1处,泵站1789处,农村供水工程25万处;灌区3098个;公共供水企业158个,工业企业718个,典型城乡居民用水户800户,建筑业及第三产业596个;地表水水源地210个,河湖取水口2260个,入河湖排污口585个;水利行业单位779个;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1万公顷,生物措施23.4万公顷;以及云阳县147个单元水蚀调查。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普查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任务繁重。鉴于水利普查试点的具体工作实际上是水利部门承担,当前水利发展与改革任务繁重,水利普查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任务十分繁重的工作,建议:水利普查工作全面开展后,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职责,各成员单位加强对省、市、县级相应部门的指导、督促工作。同时,国普办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水利普查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
(二)水利行业外普查对象量大,数据质量控制有所担忧。经济社会用水普查,量大面广,涉及的行业和单位多,普查对象顾虑多,数据采集上困难较多,数据可靠性很难控制。建议:国普办以《统计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出台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的管理办法。
(三)“两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大部分“两员”是乡(镇、街道)、村或企业普通工作人员,水利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影响普查质量。建议:正式普查时,对地方“两员”的培训教材,在简易性方面能体现得更好一些。
(四)工作经费问题。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县多,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建议:正式普查时,国普办参照人口普查等普查经费测算办法,编制出台简明的水利普查经费预算办法,指导水利普查预算编制工作;充分考虑西部地区财力情况,国家补助50%以上的普查经费。
(五)几个主要技术问题。一是部分专业指标重复填报,如灌溉供水泵站部分指标在水利工程、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灌区专项等三个专业都需填报,建议:同一指标,一次填报,各专业共享。二是数据处理软件尚待完善,存在软件查询功能弱、指标间钩稽关系编制不到位、审核功能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三是我市小型引水堰、石河堰等小型水利工程数量多,总体规模较大,没有纳入普查试点范围,建议:正式普查方案考虑南北等地区差异,纳入普查范围。四是下发给县级的纸质图,图幅大,不便携带、查阅、标注等工作,建议:下发电子图到区县。五是水土保持水蚀普查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我市水蚀普查试点在云阳县,野外调查单元抽取了147个,为顺利完成此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在全市区县水利部门抽调30名技术人员,工作了1个月,建议:进一步完善水蚀普查工作方案。
我市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在国普办和长江委的指导下,演练了水利普查全过程,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下阶段正式普查将要全面启动,我们将一如继往的兢兢业业地把工作抓好抓实。
来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网站 201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