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辽宁省彰武县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总结

2011-01-05

  彰武县水利普查试点工作自2010年5月全面启动以来,按照国家、省市统一具体部署和要求,在上级普查办及技术支撑单位的指导下,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历时2个多月,经过全体普查员、调查员共同努力,试点普查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普查试点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总结如下:
  1、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情况
  1.1普查试点重点和要求
  我县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河流基本情况普查、河流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利工程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普查、地下水井普查、灌区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我县水利普查实施方案总体要求,按“在地原则”,以乡镇为基本工作单元,采取全面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遵循内外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积极开展部门之间协作与交流,采取“先清查、再普查的方式,按照谁填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普查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对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全面推进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普查试点工作情况
  在普查过程中,清查表、普查表下发到各乡镇水利站,落实到人,责任明确。要求清查人员深入细致的调查、实测,认真填写清查表和普查表。县普查办对下面上报的清查表、普查表进行校对、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修正。并在清查、普查的基础上,县普查办统一进行数据的录入,确保了普查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一致性。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2.1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我县水利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成立了彰武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彰武县水利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成员为县直相关部门及局内各股站技术骨干。普查指导员14名,来源于县水利局各股室,普查员共150名,主要组成人员为各乡镇水利站长及技术骨干。水利普查机构的建立,为我县水利普查提供了组织保障。
  1.2.2编制水利普查实施方案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编制了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确定了普查目的、范围、技术路线和步骤、质量控制原则,明确了水利普查工作任务的总体进度安排,为水利普查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1.2.3全面开展水利普查培训
  为确保我县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我县全面开展了水利普查培训工作。主要普查培训的对象为24个乡镇水利站长及技术骨干,村主任,会计、统计员,培训总人数750人。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清查、普查及台帐表格的填写工作。培训期间针对表格的填写进行具体答疑,效果较好。
  1.2.4加强水利普查宣传工作,为普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深入开展水利普查的宣传工作,我县通过电视台、县域信息网站、报纸连续专题报道了普查信息、动态新闻和相关知识,使全县相关部门认识到水利普查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由此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和关心水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

  2 主要问题及建议
  2.1普查工作组织及责任落实
  希望国家、省市进一步增加普查办、技术支撑单位人员数量,选派一些业务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定期召开普查工作会议,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使国家、省市的具体要求能够及时传达,具体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答,各负其责,便于县区开展工作,确保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2.2普查培训
  由于基层普查员、调查员业务素质低,表格部分指标解释含糊或过于专业化,致使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质量控制工作增加了难度。建议在培训方面,国家、省市编制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选配有实际经验的老师授课,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人员数量。
  2.3普查宣传
  在正式普查过程中,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宣传标识,宣传口号,根据普查不同阶段的宣传重点,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开展普查阶段性总结与经验交流,宣传动员工作贯穿水利普查的全过程。
  2.4各专项普查的具体问题及建议
  2.4.1河流治理及开发利用保护普查情况
  彰武县河流部分普查包括:河流基本情况普查、河流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工作中主要问题:河流编码不全,河流名称与实际不对应。
  2.4.2水利工程普查
  我县水利工程普查主要包括:水库工程、塘坝工程、泵站工程、窖池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引调水工程、农村供水工程。普查内容、范围、标准比较合理,农村供水工程汇总表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主要表现为:供水工程清查、普查192处,其中规模以上1处,规模以下191处,汇总表自动生成200处,其中规模以上1处,规模以下199处。
  2.4.3地下取水井普查
  我县机电井数量比较多,通过对地下取水井普查,我县共有机电井5万眼左右,其中大部分为二寸和四寸井,由群众自行投资建设,属于应急备用井,在特别干旱的年份,用于生产自救。基于以上基本情况,在清查、普查录入阶段,我县主要采取了打捆的方式进行清查、普查,具体工作原则和方法如下:
  1、打捆的基本原则:井径和井型一致。
  2、打捆的主要范围:以村为单元对二寸和四寸小井进行打捆。
  3、在台账表的填写过程中,把打捆的小井的取水量进行了累加,保证了不漏报。
  建议在正式普查过程中,应该确定一定的规模或标准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清查、普查登记。
  2.4.4灌区清查、普查
  在灌区清查、普查过程中,汇总表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主要表现为:清查普查规模以上灌区实际为4处,汇总表生成5处。
  2.4.5水土保持普查
  水土保持专项普查从工作环节上分为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接边汇总、验证审查四个阶段,目前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已经完成,气象数据录入也已完成,水土流失水蚀和风蚀小单元侵蚀调查根据侵蚀单元分布图,进行野外调查和核实,也已完成。因普查图未到原因,侵蚀沟道调查还未开展,在普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普查试点方案设计在某些环节注重面面倶到,显得过于复杂,增加了实际操作难度,延长了普查时间、提高了成本与人力支出。
  2、软件方面
  本次试点的软件系统下到县级较晚,而且在录入时,气象软件存在问题,操作很不方便。
  3、培训问题。
  一是在培训时间上,时间不够充足,问题难以讲透,操作难以到位;二是培训讲解理论性东西多,指导具体操作的内容少。
  4、数据问题
  普查表中某些数据不易取得。普查过程中,各乡镇普查员普遍反映有些指标需要查阅资料、换算或推算,填报起来很麻烦,审核难度较大。其中各类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指标难以取得准确数据。
  2.4.6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普查
  在经济社会用水普查中,典型用水户选择过多,增加了工作量,选择部分用水户,已经能反映出实际情况。
  2.4.7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
  在行业能力建设普查工作中,普查表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为:
  1、行业能力清查表中第8项至第12项,对应关系不明确。
  2、普查表中水利事业单位普查表(续3),主要财务指标:资产负债中资产合计与实际发生的数据不相符。
  2.5普查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2.5.1空间数据的采集
  根据工作需要,希望国家把电子版底图发放到县区,制定统一图例,由县区自行进行数据采集,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的质量与效率。
  2.5.2数据处理软件应用
  试点数据处理软件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时间需要进一步延长,培训人员需要进一步增加。软件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
  1、系统软件本身不支持Excel大量导出,单个录入比较繁琐。
  2、有些表格在填写联系人的时候默认一个人的名字。
  3、软件中备份不是很明确,基本全是字母。
  4、软件导出的时候容易丢失数据,且不能导出台账表。
  5、编码删除会有断号的问题。
  6、软件本身汇总有问题。
  2.6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水利普查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我县财政比较困难,希望国家、省市加大普查经费的投入,确保普查经费及时到位,进一步为水利普查提供资金保障。
    来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网站 2010年9月10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