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水利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让治水智慧光耀千秋

2010-03-23

  一座宝塔,博纳中华五千年水利文明;一座丰碑,铭刻华夏儿女治水兴水的恢弘篇章。我国第一座以水利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在钱塘江畔落成,向世人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示我国水利发展的历史,这是中国水利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建设中国水利博物馆,对中国水利发展史进行完整而系统的收集、整理、展示、教育、研究,对于加强研究人类开发水资源历史,科学总结治水经验,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传承和发扬中华水文明、水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水利博物馆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致信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亲临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暨中国水利博物馆开馆仪式。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给水利人以极大的鼓舞。

  博物馆展陈以几千年中国水利史和水文化的积淀为素材、以水科技与水资源利用的发展为视角,以游客“参与互动”为主要展示方式,以公众休闲教育为主要功能。承载着数千年厚重而辉煌的水利发展史,中国水利博物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弘扬水文化,传播水文明,在观众灵魂深处浇筑起一座人水和谐的“精神大坝”和“思想水库”。

  总结经验,发扬光大,继承传统,开创未来,是中国水利博物馆肩负的历史责任。通过中国水利博物馆这样一个载体,人们将从中感受中华文明以及水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治水历史的了解,唤起对自然的爱护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而其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总结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借鉴古人智慧,从而丰富现代治水理念,使水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条件。

  一个民族的治水画卷在这里渐次展开,一个国家的水利文明在这里传承延续。通过这种传承和延续,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治水智慧光耀千秋。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3月23日

作者:


  相关新闻: